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可提高污泥的水解效果和有机物降解率,增加沼气产量;杀灭污泥中病菌;缩短厌氧消化的停留时间、提高消化池内的污泥浓度,节省占地面积和土建工程投资;同时使消化后的污泥易于脱水,污泥体积减少。与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比较,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强化了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当与后续热干化工艺结合时,可降低运行成本。从热水解技术的原理和形式出发,结合实际工程方案,对热水解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和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晓雅 《给水排水》2020,46(8):52-56,62
热水解作为高级厌氧消化的预处理工序,其排放的废气——工艺气,一般进入厌氧消化池进行处理。通过高安屯污泥处理中心项目运行实例,分析通入热水解工艺气的消化池与未通入热水解工艺气的消化池在有机物分解率、沼气成分、污泥理化指标、沼气产率等方面的差异,总结热水解工艺气对于厌氧消化运行的影响。针对生产运行实际,提出对于工艺气处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高安屯污泥处理中心工程处理规模约1 850t/d,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工艺,是亚洲最大的采用该工艺的污泥处理中心。通过对污泥接收系统、热水解系统、厌氧消化系统、板框脱水系统及沼气脱硫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使得该污泥处理中心在方便运行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进而强化了污泥稳定性、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  相似文献   

4.
污泥处理处置是我国污水处理的短板,同时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基于污泥特性与处理处置技术特征,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碳排放主要包括能耗药耗造成的能量源碳排放、逸散性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能量资源回收和产物利用形成的碳补偿.现有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碳排放水平为:深度脱水—填埋>干化焚烧>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厌氧消化—土地...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产沼气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泥厌氧消化具有稳定污泥和回收能量以及处理后污泥可作农肥的突出优点.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多,污泥厌氧消化的推广空间巨大.污泥厌氧消化推广的主要问题是规模较小、投资高、技术复杂、维修量大等,而沼气利用不理想大大削弱了该工艺的优势.必须降低投资、简化运行和提高沼气利用的效益,加速研究配套政策,才能改变投入高、产出低的现状,才能使污泥厌氧消化成为污泥处理的首选工艺.  相似文献   

6.
热水解厌氧消化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污泥处理新的发展应用方向。选取小红门污泥处理中心项目的运行数据,比较热水解厌氧消化与常规厌氧消化的运行操作、进泥泥质、消化效果、产气量、沼气成分、附属系统等的差异,分析项目运行中存在的负荷、余热利用问题,总结热水解厌氧消化的运行特点,提出建议及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污泥稳定化处理的不到20%,在污泥稳定化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厌氧消化技术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同时可利用沼气资源。结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的编写,介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能源消耗和厌氧消化排放的污染物,为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污泥消化系统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王新庄污水处理厂是淮河流域最大的污水处理厂(40万 m3/d),其污泥利用中温厌氧消化进行稳定处理及浓缩脱水,所产沼气用来驱动鼓风机,余热配合沼气锅炉加热消化污泥.介绍了整个污泥消化系统的设计参数、特点和运行情况,并以运行数据为依托来说明设计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总结了消化系统设计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HRT条件下污泥高温(50℃)厌氧消化效果,并与中温(35℃)厌氧消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中温条件相比,高温厌氧消化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显著提高;高温厌氧消化沼气产量高于中温,但沼气产率差异并不明显(1.13~1.25L/gVS去除);高温和中温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稳定性良好,挥发酸/碱度比值仅为0.02~0.03;高温和中温厌氧消化出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均增加,并且高温消化污泥的CST高于中温消化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可能导致污泥脱水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0.
评估了不同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配比条件下的协同厌氧消化性能,如产水解、产酸、甲烷情况、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以及消化沼液的脱水性能。确定了协同厌氧消化系统中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最佳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从产甲烷量的角度,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最佳物料配比为1∶0.5,其中单位沼气产量为991.7 mL/gVS,甲烷产量为527.6 mL/gVS;从协同效益的角度,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的最佳物料配比为1∶1,其协同效益高达315.3%。协同厌氧消化组消化过程中的VFA浓度都在正常范围内。污泥和餐厨垃圾协同厌氧消化后的毛细吸水时间与污泥单独消化组相比变化不大,表明餐厨垃圾添加不会对共消化组消化沼液的脱水性能造成显著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工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后总规模为200万m3/d,其污泥处理工程规模1020t/d(以含水率80%计),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污泥处理项目。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在对国内外污泥处理处置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采用了浓缩—中温厌氧消化—脱水—干化的处理工艺,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选择和具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压力5 MPa、温度130~170℃条件下进行15~45min的剩余污泥高压热水解试验,考察了挥发性悬浮固体溶解率,污泥SCOD、TCOD浓度、上清液中有机酸浓度变化等污泥热水解特征,分析了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高压热水解可有效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与传统热水解法相比缩短了污泥的处理时间;高压热水解温度为150℃和170℃条件下,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相差不大,从节能方面考虑,建议高压热水解控制条件为5 MPa、150℃处理30min,在此条件下,VSS去除率为57.6%,SCOD/TCOD由4.9%提升至31.9%,BMP试验污泥产气率较初始值提高了79%。  相似文献   

13.
气浮池藻渣成分及处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浮池常用于处理含藻水,平均藻渣体积为气浮池处理水量的0.04%,藻渣污染物浓度很高,不宜直接排入水体及城市排水管道。分析认为,藻渣处理宜用厌氧消化法结合沼气利用,或采用稳定塘处置,或经脱水后按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相似文献   

14.
高安屯污泥处理中心设计处理能力1 836t/d(以含水率80%计),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处理工艺,主要承接其他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车载运输污泥。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调试与运行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并与国内、行业内同类项目进行对比。针对项目特点,对于项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清河第二再生水厂工程设计规模为50万m~3/d,设计出水满足北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中B标准的要求。污泥处理采用预脱水+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深度脱水工艺。介绍了项目背景、污泥处理工艺流程以及平面布置,着重分析了钢制消化罐工艺设计的技术特点,并提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近30年来中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理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核心期刊为数据源,检索得到在1992—2019年刊发的9 318篇相关论文,采用可视化计量软件CiteSpace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绘制出可视化图谱。通过CiteSpace得到中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的国内作者合作知识图谱、国内研究机构合作知识图谱、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图谱、研究时区前沿图谱、强突现词图表。中国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增长势态:研究机构以大学为主,各机构间合作较为紧密并初具规模;污泥处理处置领域研究方向逐步由环境治理向污泥资源化转变。碳源、水解酸化、污泥厌氧消化、高通量测序法、微生物群落结构、MBR(膜生物反应器)、污泥堆肥等方向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石家庄市桥东污水处理厂卵形厌氧消化池的详细启动过程,包括消化池的启动顺序、种泥的投加与培养、沼气系统等,总结了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池的启动运行经验,探讨了提高污泥培养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沼气利用的情况,特别是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发展前景及产生沼气的各种利用方式。对污泥厌氧消化本体及四种常见的沼气综合利用方式的成本进行了比较及综合分析,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运行实践,对其他污泥厌氧消化系统的经济运行和沼气综合利用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碱-热法预处理改善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传统热化学法(简称同步法)促进污泥水解,将污水厂浓缩污泥预先用NaOH处理24 h,然后再进行热处理(简称碱-热法)。以生物化学甲烷势(BMP)试验后污泥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去除率和产气量来评价碱-热法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BMP试验结果表明:经碱-热法处理的污泥,SCOD去除率是同步法预处理污泥SCOD去除率的1.06~1.31倍,产气量是同步法预处理污泥产气量的1.08~1.31倍。可见,碱-热法能有效提高污泥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减少厌氧消化后污泥的剩余SCOD浓度,提高生物气产量。  相似文献   

20.
郑州马头岗污水处理厂近期规模30万m3/d,采用UCT工艺,设计阶段进行了浓缩污泥单独消化脱水方案与三座污水处理厂浓缩脱水污泥集中堆肥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案比选.介绍了两种方案的设计参数、前期处理工程费用及运行费用等情况,并确定了污泥最终处理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