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及一些工程放样等工程测量工作中,根据需要可同时测得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值。其所能达到的精度是自该技术开发应用以来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文中试验是在铁法矿区的两个地表移动观测站上进行,在应用常规水准观测各测点的同时,应用GPS-RTK进行观测,试验GPS-RTK技术用于开采沉陷观测的可行性,对其观测结果及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崔庄煤矿33上01、33上02、33下01工作面皆位于微山湖下,采用综放开采技术,在这三个工作面上方实测了20个断面,点间距30m,在主断面观测线上于拐点处、最大下沉值处、边界处各埋设三组观测点,每组布设三个测点。采用GPS-RTK进行三维坐标测量,按观测断面技术,绘制了下沉曲线图,求出了水下沉陷区域各种移动与变形角值及岩移参数,进行FLAC力学模拟。这次观测成果为崔庄煤矿水体下安全开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东某煤矿在微山湖下重复开采3上、3下煤的问题,采用GPS-RTK技术实测了湖区地表移动变形值,运用“双端堵水器”技术采用井下打仰上孔方法,实测了3上、3下煤开采覆岩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并建立了地表下沉、水平移动拟合方程.运用FLAC3D数值模拟数据建立了此煤层重复开采中间岩体与岩层移动边界函数方程表达式,揭示该煤层重复开采对地表移动与岩体移动变形特征,对水体下安全开采具重大意义,对地质采矿条件类同的矿区也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攀  赵子友  王衍松 《煤矿开采》2007,12(1):29-30,70
传统的地表开采移动和变形观测站设立后,数据观测用平面和高程观测来获得地面点的空间坐标。通常平面坐标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或是全站仪甚至是GPS接收机;高程观测要求达到四等水准观测级别,因而普遍都用水准测量。随着全站仪性能提高和推广使用,根据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等级水准测量的理论分析,结合现场数据观测及有目的的试验,探讨了在开采沉陷观测中用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的方式和方法,以利于全面数据采集和处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建立山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实地定期监测,获取现场数据资料是研究山区地表在开采影响下移动变形规律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在介绍GPS-RTK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GPS-RTK技术的优势以及山区地表受开采影响的监测要求,讨论了GPS-RTK技术在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中的可行性.以某山区煤矿的地表移动监测站为例,通过GPS-RTK技术测量结果和静态GPS测量结果的对比研究,进一步证明了GPS-RTK技术用于山区地表开采沉陷监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海涛  张应 《中州煤炭》2014,(4):110-112
煤矿井下开采范围的不断增加引起上覆岩层乃至地表移动和变形,导致矿区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研究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情况对地表沉陷预测和控制、"三下"压煤回收及减轻采动损害等具有现实意义。以山东梁宝寺矿3107、3111、3115条带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及其GPS-RTK补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地表进行了观测,基于数据处理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该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新登煤矿3107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GPS-RTK补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地表36个测点进行了观测。基于数据处理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对地表移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该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GPS-RTK技术在地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探讨了GPS-RTK技术的工作原理、影响信号因素及优缺点,并对全站仪测量结果进行了精度比较。  相似文献   

9.
文中通过一个工程实例,对一般地面形态、一般观测条件下,RTK高程测量精度进行了探讨,对工程实例中1506个点的GPS-RTK高程和水准高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统计结果:在一般条件下,RTK高程相对于参考点的测量精度为4 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基于煤矿开采陷落相关理论,运用计算机大数据相关技术、软件研发及相关参数可视化软件应用,实现了对煤矿开采沉陷数据参数的观测与分析,提高了数据观测的效率,对地表移动变形值和相关岩移参数进行计算机自动计算。以某煤矿现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利用可视化软件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观测站地表移动变形值与相应曲线,对其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应用可视化系统软件计算得到了该矿的地表移动变形分布特点及岩移参数,为解决"三下"压煤问题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矿井测量中,采用GPS-RTK测量技术,建立矿区控制测量网,根据控制点的选点原则,布设控制点,进行外业测量,并对平面坐标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数据进行处理和精度分析.可以看出:采用GPS-RTK测量技术的结果点位精度较高,且各个测点的中误差比较均匀,误差不累积,解决了传统测量方法误差大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GPS—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及一些工程放样等工程测量工作中,根据需要可同时测得点的平面坐标及高程值。其所能达到的精度是自该技术开发应用以来一直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次试验是在铁法矿区的两个地表移动观测站上进行,在应用常规水准观测各观测点的同时,应用GPS--RTK进行观测,试验GPS—RTK技术用于开采沉陷观测的可行性,对其观测结果及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登矿31071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GPS-RTK补以水准测量的方法对地表36个测点进行了观测。基于数据处理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地表移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该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GPS-RTK确定正常高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波相位差分技术(GPS-RTK)作为一种实时测量定位技术已经被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所测高程是以WGS-84国际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而我国实际测量工作中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如何确定这两个基准面之间的差距(高程异常)便成了GPS-RTK在我国应用推广的一个瓶颈。探讨了使用GPS—RTK确定不同地区高程异常的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平煤集团十一矿利用GPS技术配合全站仪进行了地表沉降观测.介绍了地表沉降观测GPS控制网的布设,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对观测成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总结了煤层开采状态下地表移动规律,此次地表沉降观测为"三下"采煤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王亚毛 《地矿测绘》2006,22(1):41-43
结合测量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区域和环境条件下的GPS-RTK观测成果与其他测量方法的观测成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此探讨GPS-RTK测量精度满足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GPS-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变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本文给出了将该技术用于纵横断测量中的情况,并分析了影响GPS-RTK精度的原因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GPS-RTK测量成果转换至地方或国家坐标系统的坐标转换方法,转换方法主要分为二维平面转换和一维高程转换,并结合普洱市矿业权核查GPS-RTK测量的实际数据对转换方法与精度进行探讨,以全站仪辅助手段作为检核,最终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GPS-RTK技术在地表移动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兴旺  余学祥 《煤炭技术》2007,26(9):104-106
以中海达HD5800G双频接收机为例,介绍了RTK作业仪器的配置及应用。通过实例论证了RTK进行高差测量有助于提高高程方面的精度,证实了GPS-RTK用于矿区地表变形监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保证了测量的连续性和实时性,大大提高矿山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点高程的方法之一.全站仪三角高程测最的方法有单向观测法、对向观测法及中间观测法.该文对此三种方法的原理、观测以及误差等特殊问题进行了详细述评、分析、总结,并展望了全站仪三角高程测培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