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岩心、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对茨榆坨潜山的油源条件、储层特征及源储配置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认为该潜山烃源岩条件优越,油源主要来自东侧牛居—长滩洼陷。有效储层以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为主。在中北部潜山带的东侧、中南部潜山带的西侧存在供油窗口,是有效源储配置区。为下步勘探指明方向,促进茨榆坨潜山的整体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带油气成藏条件。结果表明:大厂凹陷侯尚村潜山储层主要是灰岩和白云岩,主要储集类型为裂缝和溶蚀孔洞。油气沿断层和不整合面运移。有效烃源岩是油气成藏的基础,优质储层发育控制了油气分布和富集,良好的储盖组合是关键,油气聚集区在构造高部位。结合侯尚村潜山的源储关系,控藏因素,构建了油气成藏模式,指出侯尚村潜山下步勘探方向为奥陶系单面山块状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合利用钻井、岩心、地震资料,综合分析构造、沉积、储层及油藏分布特征,认为驾掌寺断层为该区的主要油源断层,为油气由深部向浅部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次一级断层和不整合面空间组合构成了油气横向运移形成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斜坡带油气输导成藏模式图,指出单斜背景下的微幅度构造、砂岩上倾尖灭带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外河潜山构造特征及演化、岩性特征及储隔层组合、油源条件等进行分析,认为海外河潜山受北东向断层控制呈长轴状断裂背斜构造形态,西侧的海外河断层断距大、活动期次多,能够形成供油窗口,同时改造潜山内幕地层。同时潜山内幕岩性多样,能干性不同,在海外河断层多期活动的作用下,形成由混合花岗岩等相对脆性岩石组成的裂缝型储层和由基性岩脉等相对塑性岩石组成的隔层共同构成纵向储隔层组合。其西侧的清水洼陷沙三段是主要油源,且生排烃期晚于潜山形成期,利于油气充注,形成内幕裂缝型油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齐家潜山地质特征、油源条件、油藏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述了齐家潜山构造带构造、储层、流体性质及潜山油藏的特点。认为齐家潜山油藏类型为裂缝型内幕块状油气藏,肯定了齐家潜山深层具有很大的勘探潜力,开拓了新的找油领域。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以来,辽河东部凹陷是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随着茨110井在太古界潜山钻遇成功获得高产油流,在一定上说明茨榆坨潜山具有比较大的勘探潜力,从而打开了整个辽河东部凹陷勘探的新局面。主要对辽河东部凹陷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储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分析了构造作用、古地表风化作用、溶蚀(淋滤)作用、岩浆侵入作用以及孔缝充填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影响,以期为榆坨太古界潜山后续的井位部署、寻找规模储量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布达特群潜山地层形成时代老,后期又遭受严重的构造改造,致使地层产状混乱,构造裂缝破碎严重,油气分布复杂多样,通过单井分析破碎带与单井产能的关系,更好地寻找油与破碎带的符合关系,更好地找到油气的分布规律,为以后的油气勘探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STG盆地KYZ油田变质岩潜山勘探已获得突破,但油水分布复杂,成藏规律认识不清,本文从制约潜山油气运移、聚集的关键因素分析入手,开展了研究区裂缝的定量描述,同时用地震属性、"蚂蚁体"和3DMOVE构造成因法对裂缝空间发育特征进行预测,形成了该盆地KYZ油田变质岩潜山储层的系统认识,为KYZ油田潜山油藏的勘探突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构造条件及油气形成条件分析入手,对曹台地区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油源条件、盖层条件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构造条件、储层特征对油气成藏也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研究成果为后期的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渤海中部海域某区块表现为被走滑断层及次生断层复杂化的断块背斜构造,呈“洼中隆”的构造格局,成藏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但潜山裂缝性储层易漏失会导致储层损害,本文通过分析潜山碳酸盐岩储层伤害机理,结合现场作业实际作业情况探讨“洼中隆”的构造格局潜山裂缝性储层保护措施,集成精细控压近平衡钻井技术、潜山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固相过筛等多项技术,建立渤海中部海域储层保护技术体系,坚持预防为主,为稳定该区块油气井产能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33(12):132-136
JZS低潜山带油藏是渤海油田勘探的又一次重大发现。通过采取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综合评价、应力场分析等岩性及裂缝研究方法指出JZS太古界潜山带储层为一套结晶岩,以斜长片麻岩、二长片麻岩为主,储集空间包括裂缝和溶蚀孔隙,裂缝在整套潜山储层中相当发育,其中构造高角度缝占主导地位,裂缝发育优势方位为北东~南西向、北北西~南南东向。储层发育受到岩性、构造运动、古风化溶蚀作用、充填物的影响。潜山储层的分布具有纵向分带,横向分区的特点,纵向上分为4个亚带,油气富存在前两个亚带,有效储层厚度为不整合面以下平均150~200m,风化壳顶0~5m,不作为主要产能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升22区块生、储、盖、运、圈、保等油气成藏条件的研究,发现该地区来自青一段烃源岩的油气以油源断裂为油气运移通道,以河道砂体和席状砂体为储层条件,在断层遮挡条件下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密集的断裂构造带是控制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而圈闭分布特征影响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曹台潜山太古宇变质岩储层为裂缝型储层。通过对储层裂缝的类型、发育程度、溶蚀特征、展布特征以及物性特征等特征的深入研究,认为该区构造裂缝为主要储集空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为曹台潜山整体勘探开发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海坨子地区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了受构造、岩性控制的二组裂缝。它们在现应力场作用下,目前以近东西向裂缝的渗透性最好,在动态上反应最明显。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大安逆断层西部的断层分布,东部鼻状构造是应力和裂缝集中发育分布区,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油气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断裂系统及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厘定油源断层,分析油水分布规律,认为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断层和断层-岩性油气藏,油气分布受油源条件、油源断裂和砂体的共同控制,表现为西北部就近成藏、东南部上倾成藏的成藏模式。并最终优选出油富集的有利目标区,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辽河油田目前岩性勘探实际出发,通过对陡坡带砂砾岩体构造及储层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陡坡带构造背景下砂砾岩体岩性储层对高分辨率、高保真、高精度成像地震资料的需求情况,提出了针对陡坡带砂砾岩体的宽频保幅处理思路,主要开展了三项关键技术系列研究:叠前相对保幅处理技术系列;资料宽频处理技术系列;陡倾角精细成像技术系列。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兴隆台、雷家、茨榆坨等地区的实际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陈家庄凸起北坡东营组地层超覆带油源主要来自渤南洼陷的沙四、沙三段烃源岩,储层主要发育在扇三角洲及其前缘浊积扇体中,其中以东三段砂岩为主力储层,东二段泥岩为局部性盖层,渗透性储层、不整合面和断层为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在凸起边缘可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在缓坡带-洼陷带形成断层-岩性油气藏或岩性-构造油气藏。其中,古地貌控制地层超覆和小型鼻状构造油气藏的分布,输导体系控制油气的运移,盖层条件是制约油气成藏的关键;陈家庄凸起西段宽缓的低凸起分布区应为油气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郑家潜山最早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受到南部胜永断层的作用,位于上升盘的郑家潜山持续凸起。到新生代,区块整体下降,至馆陶组沉积期被地层全面披覆而形成了目前的潜山披覆构造。郑家潜山新生代之前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长期处于隆起状态,受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作用的影响,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形成了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风化壳储层和多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内幕储层。郑家潜山位于牛钟洼陷、利津洼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而陈南断裂带、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疏导体系,使其具备了油气成藏的各项要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Q凹陷QA区块潜山勘探的深入,潜山深部油气藏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前人认为QA区块潜山油气主要分布在潜山风化壳(距离潜山顶部0m~20m)和潜山内幕(距离潜山顶部20m~150m)。但是深钻探评井在距潜山顶面150m以下深度射孔亦有工业油流发现,打破了原有观点,本文从成藏角度分析了潜山深部含油的原因,总结了QA区块古潜山的主要成藏模式为“双断崖”式,潜山侧面油源条件好,断层断距大,潜山深大断层处裂缝较发育,为深部含油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以后的深部勘探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地质、地震和化验分析等资料,从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圈闭类型和输导体系5个方面对深县凹陷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深县凹陷主要发育2套烃源岩,分布在深西—白宋庄和虎北洼槽;储集层主要是新生界碎屑岩储层和古生界基岩储层,发育三种生储盖层组合模式;圈闭类型以构造和潜山圈闭为主,圈闭定型时间早于本区油气生成和运移时间,油气成藏条件较好;输导系统以断裂的垂向疏导为主。受生烃洼槽、二级构造带和断裂分布控制,油气平面分布呈3个条带:西北部何庄-深西潜山油藏聚集带,南部深南背斜油气聚集带,东部榆科背斜油气聚集带。纵向发育6个含油组合,平面上不同部位的含油组合的叠置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