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为回收焦化粗苯中的噻吩,采用等物质的量的磷酸三甲酯和N-甲基咪唑反应合成离子液体,以该离子液体为萃取剂萃取脱除粗苯模拟液中的噻吩,并通过再生离子液体的方法回收噻吩.实验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离子液体与粗苯模拟液的体积比以及离子液体的重复使用性能等对噻吩脱除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萃取后离子液体中噻吩的回收也做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应用ChemCAD软件模拟加盐萃取无水乙醇精馏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光  杨月云 《化学工程》2011,39(9):98-102
简要介绍ChemCAD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方法.应用ChemCAD软件中的SCDS精馏模型,在101.325 kPa下,对以乙二醇-氯化锂为复合萃取剂(氯化锂的摩尔分数为2.9%)摩尔分数为11%的乙醇水溶液加盐萃取精馏制取无水乙醇的过程进行模拟计算,并进行了实验验证.考察了加入萃取剂前后乙醇-水体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粗苯加氢精制过程中萃取蒸馏单元的工艺流程,阐述了萃取蒸馏单元停工后开工的操作以及开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开工时间的因素,提出了缩短开工时间的方案和工艺,改进后可节约能耗,增加利润。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_2萃取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维忠  钟振声  黄少烈 《精细化工》2001,18(3):151-152,169
应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从大豆粗磷脂中提纯得到了质量分数为 98%的大豆磷脂。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 ,3个影响因素的影响顺序为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萃取压力。优化工艺条件是 :萃取压力 2 0MPa ,萃取温度 5 0℃ ,萃取时间 5h。  相似文献   

5.
采用液液萃取法从茄尼醇皂化液中提取茄尼醇,对茄尼醇皂化液的萃取条件进行研究,探讨了萃取剂的用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及萃取级数对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5.0 g粗品茄尼醇经皂化,加人100 mL萃取剂、温度控制为30℃、萃取时间设汁为45 min、经过三级错流萃取,并脱除萃取溶剂,可得到70%以上的茄尼醇,分配系数为27.58.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了液液萃取法和精馏法回收废水中DMAC。讨论了液液萃取法中萃取剂的选择及对萃取平衡影响的因素:pH值、温度、氯化锂含量等,并讨论了多级萃取理论级数的计算和实验验证。通过对比萃取和精馏两种方法,萃取-分馏法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水蒸气蒸馏提油、超声醇提、减压浓缩后得到的五味子木脂素粗提液为原料,用溶剂萃取法对五味子木脂素进行提取.选择了合适的萃取溶剂,探讨了石油醚萃取五味子木脂素机理.结果表明,此萃取过程为分子萃取,过程动力学为扩散控制.考察了相比、萃取温度、时间、搅拌速度及萃取级数对五味子木脂素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萃取温...  相似文献   

8.
天然高纯度卵磷脂的超临界CO2萃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大豆粗磷脂中萃取天然高纯度卵磷脂,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为6h。产品纯度为98%。残油产量43%,该法比溶剂法优越,产品质量高,为开发和综合利用大豆资源开发避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茶饼中提取的茶皂素为粗品原料(茶皂素质量分数为40.2%),采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粗品茶皂素进行分离提纯。考察了硫酸铵质量分数、丙醇质量分数、萃取温度、萃取pH对茶皂素产品萃取率和产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分离速度快,产品萃取率和含量较高,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丙醇质量分数为23%、温度为40 ℃、pH为7时,茶皂素萃取率可达到89.32%,茶皂素质量分数可达到78.12%。  相似文献   

10.
以茶饼中提取的茶皂素为粗品原料(茶皂素质量分数为40.2%),采用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粗品茶皂素进行分离提纯。考察了硫酸铵质量分数、丙醇质量分数、萃取温度、萃取p H对茶皂素产品萃取率和产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分离速度快,产品萃取率和含量较高,在硫酸铵质量分数为20%、丙醇质量分数为23%、温度为40℃、p H为7时,茶皂素萃取率可达到89.32%,茶皂素质量分数可达到78.12%。  相似文献   

11.
魏福祥  王焕 《精细化工》2006,23(10):963-966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穿山龙中提取薯蓣皂甙元,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选择穿山龙水解物粒度为40目,夹带剂为体积分数95%的乙醇,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量40~45 kg/h和提取时间3.0 h,粗品薯蓣皂甙元的提取率为4.44%,粗品中薯蓣皂甙元的质量分数为w(薯蓣皂甙元)=54.65%。  相似文献   

12.
李西辉 《广州化工》2010,38(1):81-84
研究了LIX84-I对氨性溶液中铜的萃取和反萃取过程,考察了相比、萃取剂体积浓度、振荡时间及萃取次数对萃取过程的影响,并优化萃取试验条件:萃取相比为1:3;萃取剂体积分数为32%;振荡时间为30 s;经过一次萃取,铜萃取率可达98.72%。用硫酸反萃,主要研究了反萃硫酸浓度、振荡时间、相比、反萃次数对反萃的影响,并优化反萃试验条件:反萃取硫酸浓度140g/L;振荡时间为30 s,相比为1:1,经过两次反萃后有机相中铜浓度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13.
喹啉盐基指沸点160—270℃、主要存在于洗油甲基萘馏分中的喹啉、异喹啉及其衍生物。文中建立了甲基萘馏分及喹啉盐基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解决了甲基萘馏分中主要组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问题。通过单级萃取实验,得到了从甲基萘馏分中萃取喹啉盐基的优化操作条件:硫酸为萃取剂,硫酸铵为稀释剂,萃取剂质量分数10%,稀释剂质量分数10%,萃取温度为室温,萃取时间15 min。为提高喹啉盐基的萃取率,采用单级萃取最佳工艺条件,对连续逆流反应萃取实验进行研究,重点考察重相进料流速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重相进料流速低于液泛速度时,萃取率达(质量分数)99.9%以上。通过间歇蒸馏实验,对粗喹啉盐基进行了精制,得到了纯度质量分数99%以上的精喹啉盐基产品。文中介绍的提取喹啉盐基的方法具有易实现、工序少、工艺简单和收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对磷酸浸取含稀土磷矿得到的酸解溶液中稀土萃取回收进行研究。通过对萃取剂的选择,萃取和反萃条件的试验优化选取,从脱钙后得到的粗磷酸中利用萃取剂P204进行萃取,当相比为2∶1,P204浓度2 mol/L时,经过六级萃取后,萃取率达到97.13%。在相比O/A=1∶1,以6 mol/L HCl进行反萃时,一级反萃率可达到50%以上,采用六级可达近90%。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乙基香兰素粗品,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流体流量等工艺条件对萃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萃取压力25~30 MPa,萃取温度55~60℃,流体流量5 L/h,萃取5~6 h,萃取效率可以达到95%,可以得到质量分数大于95%的乙基香兰素产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t-BAMBP[4-叔丁基-2-(α-甲基苄基)苯酚]/磺化煤油萃取体系,从提铯后的母液中,萃取分离钾铷的过程。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剂浓度、萃取相比等萃取条件、水洗条件和反萃取条件对铷钾分离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为:t-BAMBP浓度为0.7 mol/L,相比O/A=3∶1,萃取时间为5 min;以0.1 mol/L氯化钠溶液为洗涤剂,洗涤相比O/A=4∶1;以0.5 mol/L 氯化氢溶液为反萃剂,反萃相比O/A=5∶1。经过5级逆流反萃,铷的反萃率达到95.6%以上,铷钾的分离系数较高,实现了铷钾分离。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丙酸甲酯与甲醇水溶液的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工艺,通过实验选择水-甘油为萃取剂。考察了静置时间、萃取剂组成比及萃取级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静置时间为70 min,萃取剂组成比(V水:V甘油)为1时,经过三级错流液液萃取分离后,丙酸甲酯质量含量可达99.26%以上,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翟庆铜  苏杰 《辽宁化工》2007,36(8):524-525
针对紫外线吸收剂UV-0的粗产品,研制了一种简单、廉价、有效的脱色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萃取剂和活性白土为脱色剂,萃取剂的用量为20%左右;活性白土的用量约为15%左右,脱色后的产品为淡黄色结晶,熔点为146.2-147.3℃,产品收率为88%左右。  相似文献   

19.
正本发明涉及到从粗乙醇产品回收乙醇,乙醇是醋酸加氢反应得到的。采用粗乙醇分离和净化过程,允许回收无水乙醇。过程包括使用一台或多台萃取蒸馏塔分离粗乙醇产品,萃取塔应用一种或多种萃取剂。无水乙醇含水量小于1w%(以无水乙醇的总物质量为计算基础)。Johnston Victor J(US);etc.US2013035525  相似文献   

20.
以芹菜籽为原料,采用粉碎预处理后超临界CO2萃取的方法从蔓荆子中萃取芹菜籽油.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对芹菜籽油收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芹菜籽油收率与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萃取温度为30.4℃、萃取时间为80min,萃取压力20.02MPa,此时蔓荆子油的得率达到极值4.47%.该方法具有收率高、产品纯度高、污染小、节约能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