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小益  曹堂路 《当代化工》2016,(10):2339-2342
针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低,注水困难的特征,通过分析具体油藏的地质、储层及原油物性和最小混相压力等条件,确定了该油藏满足进行CO_2混相驱的要求。使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对该油藏进行模拟,对比连续注水、连续注气和周期注气三种开发方式,发现周期注气开发效果最好。当注停时间比为2:1时采出程度最高,分析其原因为注停时间比为2:1时,低渗透油藏能量的传播使地层压力重新均匀分布。对比不同CO_2驱替压力,发现当驱替压力在CO_2最小混相压力附近时采出程度最高,驱替压力大于最小混相压力,随着压力增大,采出程度越低,分析原因为储层发生堵塞现象。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濮凹陷高温高压低渗、特低渗油藏开发难度大 ,水驱动用状况差、单井产能低等特点 ,选择了文南油田文 72块沙三中油藏开展贫气非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和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文 72块沙三中油藏最小混相压力为 47.1 MPa,在目前地层条件下可达到近混相 ,针对深层低渗透油藏开展注贫气近混相驱 ,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注天然气驱的最大注气压差是注水 0 .48倍 ,可通过注天然气驱实现深层高温高压低渗难采油藏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针对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常规开发方式地层能量补充困难、采收率低的特点,探索了CO2驱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在CO2驱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CO2驱油藏工程方案。从方案实施效果来看,在低渗透油藏实施CO2驱,可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提高油井产能。针对注气现场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气窜现象开展的研究表明:地层压力低与混相压力、储层非均质性强和存在裂缝是造成气窜的主要因素,保持地层压力达到混相压力、采取矢量化的注气井网以及采取合理注采调控措施可以减缓气窜发生,提高注气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陆上东部油田经过长时期的注水开发,逐步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但是总体上水驱开发后采收率偏低,且地下储量基数大,仍然具有丰富的矿场资源。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通过三次采油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地层流体相态、细管最小混相压力驱替试验以及长岩芯气水交替驱替试验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资料进行油气藏地质精细描述、油藏工程分析和注气驱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二氧化碳气水交替注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以便有效改善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储量的动用程度,探索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体技术。  相似文献   

5.
郑旭  雷源  丁文刚  杨洋 《当代化工》2021,50(11):2636-2639,2643
向低渗油藏中注入CO2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显著提高采收率.最小混相压力是注气方案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受到原油组成、注入气组成、温度等的影响.为研究不同理论方法预测注CO2最小混相压力的效果,以该油田某一油藏膨胀实验和细管实验测试的最小混相压力为基础,分别比较了经验公式、PR状态方程和系线解析法计算的二氧化碳-原油体系最小混相压力.优选了一种理论计算方法,并对该油田其他油藏的最小混相压力进行了有效预测.结果表明:系线解析方法计算的最小混相压力与细管实验测试值最接近,相对误差为2.2%,PR状态方程次之,经验公式误差最大;推荐采用系线解析方法来计算该油田低渗油藏注CO2驱最小混相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油田常规注水开发难度不断增加,应用注CO2气驱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注水困难等问题,提高了原油采收率。在室内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注气方式及注气时机;分析了油藏地质参数对注CO2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水气交替注入方式更优;非均质性越强,开发效果越差;油藏渗透率越大、含油饱和度越高、原油粘度越低,注CO2驱油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中低渗透油田的显著特点就是储层渗透率低,天然能量不充足,靠天然能量开采弹性能量衰竭快,很快转变为效益低、周期长的溶解气驱开发阶段,油井产量递减快,开发水平低。对这类油藏注气特别是注CO2有独到优势。本文主要对盖层密封性、断层的遮挡性、储层的适应性、油藏流体溶解CO2的能力等方面对赵7断块注CO2油藏适应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常规方式下采收率低。CO2作为一种驱油剂,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即CO2驱油技术在封存CO2,降低该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通过探讨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和应用现状,指出CO2在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特低孔特低渗油田开发效果,同时解决高产出二氧化碳气田碳排放问题,2011年在腰英台油田DB33区块开展CO_2驱先导试验,积极探索特低渗高含水裂缝油藏CO_2驱油提高采收率经验。先导试验分为连续注气和水气交替两个主要阶段,12注31采,覆盖储量159.6万吨。本文从CO_2非混相驱油机理进行研究,结合试验区生产动态和产出物分析,提出腰英台油田CO_2驱油的见效标准,总结了CO_2驱油的见效规律,为今后特低渗油田注CO_2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潜山油藏高含水期注气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处于高含水期的潜山油藏,高含水与高效开发产生了深刻的矛盾,为寻求油田经济高效的开采,注CO2作为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方案被提上日程。在确定当前地层条件能实现油气混相的前提下,建立三维三相双孔单渗组分模型,对其进行水驱开发历史拟合及预测,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预测在潜山油藏顶部和底部注气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以及储量的增长变化,油气储量分布面积也在不断增加和变更,传统的手工储量面积图形计算与管理已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随着计算机对海量数据、图形计算等处理技术的提高,可以通过采用统一的MAPGIS K9平台建立空间图形数据标准,借助于空间数据运算分析和空间技术重构等技术,构建储量数量、空间位置与上报时间三统一的储量分析流程,完成储量面积图形变更、对比分析、汇总和查询等储量变化分析,为油田图形空间管理和油田勘探开发动态实时跟踪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 a new experimental technique of vanishing interfacial tension (VIT) has been developed to enable rapid and cost‐effective determination of miscibility in gas‐oil systems. In this study, VIT experiments have been extended to two standard gas‐oil systems of n‐decane‐CO2 and live decane‐CO2 at elevated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The VIT miscibilities of the two standard gas‐oil systems and the two reservoir crude oil‐gas systems, namely Rainbow Keg River (RKR) and Terra Nova, were compared with Peng‐Robinson (P‐R) equation of state (EOS) calculations. The close match of VIT miscibilities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in the standard gas‐oil systems, as well as the reasonable match obtained with untuned PR‐EOS calculations for several systems studied,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sound conceptual basis of VIT technique to determine fluid‐fluid miscibility in multi‐component hydrocarb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油田的储采平衡状况是通过储采平衡系数来体现的,由于新投入开发的石油地质储量品位逐渐降低,与过去同等投入条件相比,新增探明储量中可采出的量不断减少;从储采平衡系数来看,大庆油区的产量越高,储量的消耗就越快。本文分析了大庆油田储采平衡现状,并根据油藏类型、储量丰度、地理位置和油田所处开发阶段,从两个方面简述了储采失衡的对策。对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结合苏北盆地溱潼、金湖凹陷断块油田含油边界和油层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及思路,总结了断块油田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含油面积和有效厚度的确定方法。断块油田的含油边界分断层边界、油水边界或储量计算线和岩性边界,通过地震、钻井资料来确定断层边界,通过判断油水界面深度或用外推法来确定油水边界或储量计算线,通过线性内插法、外推法或井距之半法来确定岩性边界。国内外常用的有效厚度求取方法。通过研究总结主要储量参数的选取方法,为今后断块油田储量计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在加热状态下,将流体状态的减压渣油与催化油浆直接拌合可生产符合GB/T15180—2000标准中的AH-90道路沥青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减压渣油与催化油浆按85∶15的比例充分混合后的沥青指标完全符合AH—90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潘彩霞  姚泽 《当代化工》2018,(2):341-344
根据海上丛式井网整体加密调整的高难度挖潜和高投入等特点,建立了可采储量、采收率增加值、单井可采增加值、含水率、平均年增油速度、初期产能六项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并在模糊评判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开发规律指标和调整方案指标评价相耦合的"二元评判法"。通过实际油田的应用,二元评判法是一种易实施、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海上油田井网调整加密调整效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油砂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非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对于油砂的加工利用,其前提就是油砂沥青的分离,因此对其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油砂的组成及分类,然后着重对几种主要油砂分离技术(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辅助萃取法、离子液体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汇总,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分离流程。其中,热水洗法、有机溶剂萃取法和热解干馏法是目前研究相对成熟的3种方法,而其他方法虽然分离效果相对高,但是对工艺条件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导致较高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还需要对这些油砂沥青分离工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满足工业化应用的要求。最后,对油砂沥青分离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李博  张鹏  许勇  陈博 《辽宁化工》2012,41(2):145-147
针对下寺湾油田非均质油层参数在油藏范围内的分区性和差异性,利用油田非均匀井网分布对非均质油藏的控制及其储量分布的匹配关系,选择物性、原油性质及其延伸厚度相近的油层控制在一个区块储量计算单元内,从而有效地采用有效厚度下限的多参数标定确定区块含油面积及有效厚度.它可以明显有效地控制非均质油藏储量计算的精度,对确定油田的油气富集方向和开发潜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1井在钻井过程中发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为了保证该井顺利地进行固井施工并确保固井质量合格,通过室内对高效能冲洗液性能的改进、加重隔离液体系的优选、防窜水泥浆体系的筛选和隔离液与钻井液、冲洗液和水泥浆相容性实验,以及查阅"既涌又漏"井固井技术资料[1,2],进行总体的分析优化,形成了该井的平衡压力固井施工技术方案,较好的解决了该井"既涌又漏"而造成的固井施工液柱密度窗口小、井壁油污清洗困难、水泥浆顶替效率低的难题,确保了该井固井施工安全和固井质量合格。其中加重隔离液和高效能冲洗液首次在河南油田使用,为以后类似复杂井固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张治东 《辽宁化工》2012,41(3):302-303,307
近几年,由于探索侧向低产油井的重复压裂改造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从2000年开始,人们大量研究试验了暂堵压裂技术,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目前这一技术己经在安塞油田开始推广,成为老井改造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安塞油田长6油层天然微裂缝发育、油层非均质严重、部分油井注水见效程度低、常规压裂效果差的状况,研究试验了暂堵压裂技术及配套的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增产效果明显,为长6油藏低产油井的重复改造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