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基于聂格伯尔方程的多基色分色方法,旨在促进印刷工艺集成化时代印前数字分色技术的革新,推动彩色印刷向高保真复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精品印刷物需求的日益迫切,CMYK四色分色技术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多色印刷已越来越被重视和突出。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按基色色相角分区的方法成功地将纽介堡方程应用到多色印刷分色中,给出了一种基于传统纽介堡方程算法原理的6色印刷颜色分色模型,另外,在求解纽介堡方程的基础上,分为原稿中的中性颜色和彩色中的中性灰成份,两部分分别调控,实现了完善的分色。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测配色理论的局限性,利用神经网络良好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构建一种全色域彩色纺纱的颜色预测模型。以灰、青、品红、黄作为四基色进行全色域混色模型的构建,并选取该全色域模型中的66个网格点进行纺纱,制备混色纱及织物,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出66种织物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建立基于颜色预测混纺比和基于混纺比预测颜色值的神经网络,并根据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色差值和均方误差评估这两种神经网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颜色预测模型可以实现色纱颜色值与四基色颜色比例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测试样本的平均色差在2,后续将使用遗传算法或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其进一步优化,提高全色域彩色纱颜色预测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何为高保真彩色印刷 高保真彩色印刷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增加基色油墨,来达到扩大彩色印刷色域的目的,从而使所印刷的图像颜色更加鲜艳、层次更为丰富、立体感更强,更为接近自然界中真实景物的颜色.高保真印刷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高保真彩色分色技术和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5.
多色印刷分色算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四色印刷再现色域小、颜色复制准确度较低的问题,业界提出了多色(超四色)印刷分色技术.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多色印刷分色算法进行了分类研究.针对现有的数学模型法、经验模型法、基于光谱复制的分色算法以及带有浅色通道的喷墨印刷分色算法,归纳、分析各类算法的优缺点,最后对该研究领域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启发相关研究者探索新的多色印刷分色方法,进一步提高颜色复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地图是表现地理空间信息的图像,其中的彩色符号代表着不同的地理实体.对彩色地图图像的专色分色和提取,被广泛应用于地图的数字化采集以及对地理现象的智能化分析.本文探讨了地图扫描图像自动分色的原理和过程,在分色中首先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像的增强、滤波、去噪、锐化等方法进行采样样本的优化,然后再应用直方图的磨光、阈值分割、模糊约束聚类等算法模型,实现彩色扫描图像自动分割,得到比较满意的专色分色结果.论文还对分色结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
高保真彩色印刷以分色印刷色空间和中性灰亮度范围来映射可见光谱色空间的颜色。尽管高保真印刷色空间已经比常规四色色空间增大了许多,但是与可见光谱色空间相比,仍然有较大压缩。这主要是由于油墨性能和控制高保真印刷产品性价比,不能选用更多基色油墨的原因。因此,笔者认为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如何控制彩色成分与中性灰成分比例来提高高保真印刷颜色色相、阶调特性,进而优化模拟可见光谱色视觉感受效果。  相似文献   

8.
彩色复制中颜色信息传递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了彩色复制过程中造成阶调失真的主要原因,重点阐述了颜色传递过程中引入误差的影响。将颜色传递过程分解为色域映射和色空间转换两大类算法,首先对色域映射边界的描述以及基于图像的色域映射算法的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色空间转换常用的三种算法,即多项式回归、神经网络和三维插值等算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列举了当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光谱颜色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全面、系统、纵深化发展,实际应用中对彩色图像跨媒体复现的颜色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基于光谱的颜色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色度颜色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同色异谱问题.本研究在分析光谱颜色管理系统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总结了光谱颜色管理系统中多光谱图像采集、光谱重构、光谱设备无关连接空间定义、光谱色域描述、光谱色域映射算法和光谱分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各个技术环节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0.
电子提花彩色像景织物的设计原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周赳  龚素娣 《丝绸》2001,(9):31-37,37
电子提花机的应用给彩色像景织物的设计和生产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文章结合彩色像景织物的特点及色彩原理,对电子提花彩色像景织物的产品设计原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1.
罗炳金 《纺织学报》2012,33(7):37-42
 为了使棉织锦能够体现传统Gobelin壁挂的艺术风格,简化棉织锦的组织设计和意匠的编辑过程,根据丝绸织锦的色彩与织物组织结构关系的相关文献和棉织锦的风格特征,基于空间混色原理和数码技术,将多种棉织锦纹样的各种色彩通过分解归纳,使其中的各种颜色经过有限的经纬色纱与相应的织物组织组合而成,通过多次的RGB试验和生产实践,设计出与传统丝绸织锦色彩组织模式不同的单色经六色纬、二色经六色纬、六色经三色纬、独特的棉织锦色彩组织设计模型。这样,设计人员可以采用少量的经纬色纱和最基本的几个织物组织,根据需要进行组合,使棉织锦表面图案得到丰富的多色彩过渡及很强的层次感。这几种模型对风格多样的棉织锦开发具有较强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丝织像景织物及结构设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加林 《丝绸》2004,(3):11-13
结合计算机图案分色技术,设计新型的像景织物组织结构,可以制造出色彩及层次丰富、图案效果清晰逼真的像景织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丝织像景织物的表现力,使丝织像景画作更加形象逼真,对丝织像景织物的组织表现技法进行分析总结,对应用技法体现丝织像景画面色彩和虚实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采用不同的经纬线交织结构,可形成完全不同的组织效果。通过纬纱颜色搭配、纬纱分组改变组织起始点,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中的色彩;采用纬向经、纬向纬过渡的组织表现技法,可以更好地表现画面中的虚实。以丝织像景作品《花开富贵》为例,说明不同组织效果的搭配不同的景物用不同的组织手法进行表现,能使画面更加灵动。  相似文献   

14.
电子提花双面像景织物的产品设计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赳 《丝绸》2002,(3):34-35,40
电子提花技术和CAD技术的应用。给像景织物的设计和生产带来了技术上的突破,文章结合双面像景织物的特点,从设计原理出发,对电子提花双面像景织物的产品设计原理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经过扫描仪输入的图像,所包含的颜色很多,真彩色图像有成千上万种颜色,八位图像也有256种颜色,而实际的纹织图像花样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颜色数目屈指可数.因此,在进行进一步处理前,需要对图像进行颜色量化,将扫描图像中的颜色归并为少数几种颜色.利用改进了的"变球法"颜色量化算法进行颜色量化,满足了在纹织CAD设计中,设计人员因为工艺或者设计的需要,保留原图片上几种特定颜色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运用该算法的颜色量化效果好,误差小,基本接近原图.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族织锦色彩丰富,其独特的色彩搭配是设计师重要的设计灵感来源。为找到适合民族织锦的主色提取方法,使用不同方法提取民族织锦主色并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优化K-means算法、基于HLS色彩空间的色彩分层及使用Photoshop软件对民族织锦进行主色提取,构建8色或10色的主色卡,用提取的主色重构织锦图片;其次,对民族织锦主色卡从CIELAB、RGB色彩空间的角度对比分析;最后建立壮、黎、土家族织锦相应的主色卡。研究结果表明:Photoshop软件更适合用于民族织锦的主色提取;壮、黎、土家族在色彩的搭配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共性,均与我国传统的“五行正色”有关;Photoshop软件主色提取法可为设计师在色彩提取过程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复制中的色域映射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各种颜色设备所能表现的颜色范围(即色域)各不相同,为实现彩色图像的复制就需要使用色域映射技术和算法.基于色域映射的重要性,介绍了色域映射的相关问题和各种映射算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和色域映射的效果.最后,阐明色域映射评价的标准是在映射前后得到"尽可能准确或接近"的视觉效果,针对的是整个图像而非某个具体的颜色.  相似文献   

18.
张建海  张森林 《纺织学报》2005,26(2):108-110
针对当前彩色印花花样分换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省时且操作简单的分换色算法。算法中多种色彩空间的配合应用特别是均匀色彩空间的应用 ,极大地减少了可能引起的图像失真。并可以在尽量少人工参与的情况下得到清晰的色彩区域和满意的换色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印花分色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爱平  高铁曼 《丝绸》2001,1(2):21-23
论述计算机印花分色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及应用效果,对印花CAD高效率和高质量、云纹分色技术、设计放样技术、激光成像技术进行了重点探索,并提出了需改进及完善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