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利用3-甲氧基水杨醛、叠氮化钠与六水合氯化铁在室温下合成了一个新型单核铁配合物[Fe(hmb)(N)(HO)],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仪、元素分析测试。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85603(8)nm,b=0.95854(9)nm,c=1.11274(9)nm,α=78.957(7)°,β=87.317(7)°,γ=80.061(8)°。中心铁离子以六配位的模式与氧原子、氮原子连接形成八面体的构型,配合物分子首先通过C—H…N氢键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π…π共轭和氢键作用构成三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钴(III)配合物[Co(L)(AcOH)(HO)]·(ClO·HO[HL=乙二胺缩__乙氧基水杨醛双席夫碱](1)。利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和结构。结构分析表明,合成的配合物1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晶胞参数为a=1.1235(2)nm,b=1.3091(3)nm,c=2.1972(4)nm,α=98.37(3)°,β=96.25(3)°,γ=112.05(3)°,V=2.9157(10)nm,Z=2,Dc=1.366g/cm,GOOF=0.994,R1=0.0710,wR2=0.2042。标题化合物分子1是由金属钴(III)离子与AcOH配体中1个O原子,水分子中的1个O原子以及配体L2-中的2个O原子和2个N原子配位而成。化合物1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二聚体,通过C—H…O弱氢键作用形成3_D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维链状4,4′-联吡啶铜配合物{[Cu2(OOCCH34(4,4-bpy)]·(CH3CN)}n(4,4-bpy=4,4′-联吡啶),经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31167(5)nm,b=1.40023(2)nm,c=1.53103(4)nm,β=108.205(2)°,V=4.70769(17)nm3,F(000)=2288,Z=8,Dc=1.582g/cm3,μ=1.850mm-1,R1 =0.0336,ωR2 =0.0935。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Cu2+形成了变形的几何四方锥CuNO4构型,Cu2+通过4个乙酸根桥连形成双核单元,双核单元再通过4,4′-联吡啶N原子桥联成一维链状,经分子间范德华力作用构造出了三维超分子网。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了BiWO、CuO光催化剂,并将二者与石墨烯复合制备了CuO/BiWO/GR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进行了结构表征。以丙酸为牺牲剂,考察了n(BiWO)∶n(CuO)值、石墨烯(GR)掺杂量、丙酸用量对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产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中n(BiWO)∶n(CuO)=1∶1.3、石头墨烯的掺杂量为7%、丙酸用量为4mL时产氢性能最好。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废水中有机酸光催化制取氢气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用原位合成法、水热法、共沉淀法和浸渍沉淀法分别制备了负载型纳米Fe/Al 催化剂前驱体,并进一步将其还原和硫化制成FeS/Al 催化剂用于HS分解制氢的反应中,同时用BET、XRD、TPR和IR等对催化剂或前驱体的比表面积、晶相结构、孔径分布、还原性和吸附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原位合成法制备的FeS/Al催化剂平均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有利于催化剂的还原和硫化,HS在该催化剂表面形成的化学吸附态较强,HS容易发生解离,初活性高于其他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反应60h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出现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V溶胶为电解液,采用电沉积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V薄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用循环伏安(CV)、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充放电测试研究了该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结果表明,该薄膜是具有片状纳米结构的V干凝胶薄膜;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该薄膜表现出很好的储钠活性、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高Na扩散能力,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聚吡咯(PVPK60)为表面活性剂和碳源,采用流变相法合成了xLiFePO·yLi(PO/C正极材料样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了测试;采用电池测试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样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了不同复合比(x:y)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复合材料中存在两相复合与元素掺杂两种效应;当复合比为5∶1时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在0.1和10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达到162.7和104.6mAh·g-1,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阳极氧化法在纯钛表面制备出了TiO纳米管阵列薄膜。以罗丹明B为目标降解物,20W紫外灯(λ=253.7nm)作为光源,探讨了制备Au-TiO 纳米管阵列(Au-TNTs)的最佳工艺,并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XRD)、能谱分析(EDS)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1g/LHAuCl+30g/LHBO为沉积液,当沉积电压为2.5V、超声条件下电沉积时间为60s时,可制得理想稳定的Au-TNTs;Au掺入量占薄膜质量的16.71%,Au的掺入并没有改变TiO 纳米管阵列的表面形貌及晶型,但却显著提高了TiO纳米管阵列的光催化活性。将Au-TNTs用于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结果发现:当光照时间为30h、pH值为1时,Au-TNTs对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率可达89.59%,比TNTs高出80%。Au-TNTs对制糖废水的光催化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自旋交叉配合物[Fe(Htrz)2(trz)](BF4)在室温附近表现出较宽的温度磁滞现象,在光热开光、信息显示以及数据存储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是目前自旋交叉领域最值得关注的配合物之一。本文主要从材料合成方法、性能影响因素以及器件应用等方面对[Fe(Htrz)2(trz)](BF4)分子材料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Fe(Htrz)2(trz)](BF4)的合成方法主要有简单混合和反相胶束法,此外为了消除合成过程中的分子团聚,通常在反应体系中引入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分散基质,比如介孔二氧化硅、氧化石墨烯等;自旋交叉性能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分子内的结晶水、外部压强、热退火以及机械球磨等;器件应用方面主要从[Fe(Htrz)2(trz)](BF4)分子薄膜的制备出发,讨论了相关的器件应用进展。最后,本文对[Fe(Htrz)2(trz)](BF4)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Fe(Htrz)2(trz)](BF4)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而[Fe(Htrz)2(trz)](BF4)的新型薄膜制备工艺可以为相关器件制备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推动自旋交叉配合物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合成和表征了磷氯钡石[Ba5(PO43Cl]固体,通过溶解实验研究了其在水溶液中的溶解作用。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与初始pH值密切相关。溶解过程包括了质子化作用,Ba2+、PO43- 和Cl离子的释放、络合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在25℃和初始pH=2.00、5.60、9.00的条件下,磷氯钡石[Ba5(PO43Cl]的溶度积(Ksp)分别为10-42.85、10-43.44和10-43.34,相应的吉布斯生成自由能ΔG分别为-6235.82、-6239.16和-6238.58kJ/mol。一些常见的氯磷灰石矿物在水中的稳定性顺序为Pb5(PO4Cl>Cd5(PO43Cl>Ca5(PO43Cl>Ba5(PO43Cl>Sr5(PO42Cl>Zn5(PO43Cl。  相似文献   

11.
利用LSS水热法制备出了β-NaYF:20%Yb,2%Er上转换纳米晶,并用盐酸对其进行后处理。分别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荧光分光光度仪(UC)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其结构、形貌、发光性质、表面性能、水溶性等方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所得β-NaYF上转换纳米晶为直径约60nm、长度约90nm的纯六方相结构,在980nm激光器激发下,呈现强的上转换荧光。β-NaYF:20%Yb,2%Er纳米晶用盐酸处理后,NaYF 的晶体结构、形貌及发光性能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但其水溶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白果壳为植物模板、稀氨水为浸煮剂、硝酸铁为前驱体溶液,制备了一种多孔白果壳遗态结构Fe/C复合材料(Fe/C-G),通过 XRD、SEM、FT-IR、XPS和 BET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 pH、温度、时间、初始浓度、粒径等对去除 Sb(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Fe/C-G由 α-Fe、Fe 和 C组成,同时很好地保留了白果壳的多孔结构,其比表面积和平均介孔孔径分别为 46.42m/g和40.2nm;升高温度和减小吸附剂粒径有利于吸附。Fe/C-G对 Sb(Ⅲ)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初始 Sb(Ⅲ)浓度为 5、10和 50mg/L时,其吸附量分别达 1.23、2.41和 9.23mg/g;用 Langmuir方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属于快速的单分子层吸附,主要发生配位交换和表面络合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水分子在配合物的质子传导性能方面的作用,用稀土Pr3+与草酸反应得到一个新颖的配合物Pr2(ox)3(H2O)·4HO,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分析测试。结构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由Pr3+与草酸根配体连接成六元环,并进一步形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结晶水分子与配位水分子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堆积成三维框架结构。在80℃无外加湿度条件下配合物的质子传导率达到最大值4.88×10-4 S/cm,结合其结构特点,证实配合物中的氢键通路是水体系中实现质子传递的先决条件,同时也说明了稀土离子上的配位水分子是一类好的质子给体。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Ce-TiO/ACF、N-TiO/ACF和Ce-N-TiO/ACF复合光催化剂,以甲醛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单一负载Ce、N催化剂和同时负载Ce、N催化剂对甲醛降解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表面负载的光催化剂颗粒均匀,为锐钛矿型,掺杂后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吸收光谱产生了红移;掺杂后的复合光催化剂样品降解能力强于未掺杂样品;Ce掺杂TiO 的最佳掺杂比例n(Ce/TiO)为0.8%,相对于未掺杂样品催化净化低浓度甲醛效率提高了17.06%,对高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15.28%;N掺杂TiO2的最佳掺杂比例n(N/TiO)为1.5%,相对于TiO/ACF,对低浓度甲醛催化效率提高了1.90%,对高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9.86%;Ce、N共掺杂TiO 的最佳掺杂比例n(Ce):n(N):n(TiO)为0.8:6:100,相对于TiO/ACF,对低浓度的甲醛降解率提高了5.04%。  相似文献   

15.
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Fenton试剂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考察了初始pH值,H投加量,n(H)∶n(Fe2+)和反应时间对氧化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影响。以浓缩液中COD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出初始pH值、n(H)∶n(Fe2+)和H投加量3个相对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初始pH为3~7、H投加量20~40mL/L和n(H)∶n(Fe2+)为2~8的条件下,分析COD的变化。通过DesignExpert8.0软件设计实验,得到了一个二次响应曲面模型。Fenton氧化的优化工艺条件:初始pH值4.94、H投加量1.0032mol/L,n(H)∶n(Fe2+)=5.38,在此最优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最大,为76.12%。经实验验证,响应面的预测值与实验值拟合性好,能够很好地反映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反渗透浓缩液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型钯(Ⅱ)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I)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合成了新配体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3个(Pd(Ⅱ)-AA-Cl2)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配合物,AA为1,10-邻菲罗啉(phen),5-硝基-1,10-邻菲罗啉(NO2-phen)和1,10-邻菲罗啉-5,6-二酮(dione-phen)其中配合物Pd(NO2-phen)Cl2和(dione-phen)为首次报道,合成的化合物均经元素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由于红色荧光粉具有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LED)显色指数以及降低色温等优点,因此开发性能优异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一直是白光LED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传统的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Ca3La3(BO35:3xEu3+红色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色坐标分析了荧光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光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掺杂的Eu3+进入了Ca3La3(BO35(CLBO)主晶格,并且掺杂少量的Eu3+的CLBO主晶格无杂相生成,得到的Ca3La3(BO35:3xEu3+荧光粉的结构与CLBO主晶格一致。该荧光粉被紫外光激发后能发射红光。通过对Ca3La3(BO35:3xEu3+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光谱进行计算发现在不同波长光的激发下,色坐标都非常接近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红光标准。Ca3La3(BO35:3xEu3+荧光粉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8.
以硝酸盐为原料,乙二胺四乙酸(EDTA)为络合剂,乙烯乙二醇为交联剂,利用Pechini法制备了名义组分为BiSrCaCu8+δ(Bi-2212)超导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标准四引线法等手段,研究了络合剂、交联剂用量及油浴温度、时间对超导粉体物相、结晶性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凝胶化条件制备的超导粉体,均保持较高的相纯度;但工艺参数的改变对Bi-2212粉体的结晶性与电学性能影响显著,其临界转变温度Tc,0相差7.3K。  相似文献   

19.
在pH3.5的NaOH-HSO缓冲溶液中,牛血红蛋白催化H 氧化香豆素生成7_ 羟基香豆素,导致体系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该氧化产物在456nm处有最大荧光强度。实验表明:在456nm处,体系的荧光增加值ΔF与H的浓度在3.940×10-7~7.8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85,检出限为1.25×10-8mol/L。据此建立了一种简单、灵敏度高的检测水样中痕量H的荧光新方法。该方法已用于雨水及消毒液中H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4个含四氮杂大环配体和O,O’-二烃基二硫代磷酸根的铜配合物「Cu(hmtade){SSP(OR)2}2」(HMTADE=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R=C6H5,2-nphthyl,C6H5CH2CH2,cyclohexy1),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电子光谱和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均为非电解质,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