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区主断裂在加里东中期早幕已开始活动,厘定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早幕、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等7个断裂活动期次.玉东1和玉东2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基本不再活动,玉北7、玉北1、玉东3和玉东4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仍有继承性活动.总体看,加里东中期断裂活动强烈,后期断裂活动性变弱.呈NE走向的6排断裂带,总体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活动特点.玉北地区基底断裂和古生界滑脱断裂在中、下寒武统盐岩层内的对接,构成油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但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有差异.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海西晚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有利,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主要影响油气调整.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机制,利用构造要素相关性分析及构造解析方法,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揭示了玉北三维区撕裂断层的构造变形特征,确定了研究区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高陡断裂带,具有明显的花状构造特征.根据撕裂断层两侧断块运动方向和断块间的相对运动方向,可以将玉北三维区发育的撕裂断层分为单侧逆冲型和同向差异逆冲型两种类型.这些撕裂断层的形成演化明显受基底断层和区域挤压应力的控制.先存基底断层控制后期撕裂断层的发育位置和展布方向,区域挤压应力在基底断层两侧造成的位移变形量差异为撕裂断层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3.
塔西南拗陷甫沙构造带是西昆仑山前第一排冲断褶皱带.由于浅层覆盖第四系巨厚黄土及深层强烈冲断褶皱变形导致地震资料品质较低,构造解释具有多解性.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构造背景、地面地质、钻井和地震资料,认为浅层是以上白垩统一古近系膏盐岩为滑脱层的盖层滑脱褶皱变形;深层是基底卷入的中一高角度区域性正反转断层,及在正反转断层下盘由叠瓦状分支逆冲断层组成的楔状叠瓦构造,深、浅构造层整体"分层收缩、垂向叠置"模型能合理解释现有的可靠构造信息.正反转断层在横向上分隔甫沙构造带与西昆仑褶皱造山带,膏盐岩塑性滑脱层在纵向上分隔浅层新生代与深层中生代构造变形.西昆仑山在新近纪一第四纪隆升,引发了自西昆仑山深层向塔西南拗陷斜向向上挤压,促使侏罗-白垩纪区域性先存正断层反转,并控制甫沙构造带的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认为巴楚断隆地区在加里东早期和海西晚期曾遭受过两次强烈的拉张作用,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火山喷发,表现为裂谷型拉张环境。从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晚期以及从中、新生代到现今以来,该区发生明显反转,大面积缺失中生代沉积。新生代构造表现为以挤压和走滑作用为主,形成了许多复杂多样的逆冲断层和正花状构造。位于巴楚断隆西侧的色力布亚断裂在经历了两次拉张作用和反转后,形成了具有深层逆冲断裂和浅层逆冲推覆断裂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5.
大巴山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南部发育的一个以逆冲推覆构造为特征的构造带。通过在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中段渔渡地区进行的详细构造解析发现,大巴山构造带在侏罗纪以来经历了至少两期变形叠加,变形地层三叠系嘉陵江组—侏罗系沙溪庙组。早期变形以与滑脱构造相关的轴向北西—北北西向箱状或隔挡状褶皱为主,并在深部发育顺层滑脱构造,变形时代为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晚期变形与北侧逆冲相关,导致右行走滑变形,主要形成右行走滑断层和北西—北北西向紧闭褶皱,变形时代比第一期稍晚,为晚侏罗世之后到早白垩世。两期变形形成的褶皱延伸方向一致,与区域构造线的方向协调,而且在远离北侧镇巴断裂的地区变形强度有减弱的趋势,两期变形叠加形成共轴或斜交叠加构造。研究表明,变形与大巴山冲断—推覆构造带向南逆冲有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成果,建立塔里木盆地玛扎塔格断裂带断裂发育模式,并对断裂活动时代和构造演化过程展开分析。玛扎塔格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层构造特征,同时又具有分段差异性:深层铲式逆冲断裂主要发育在断裂带中、西段,走滑-逆冲断裂沿断裂走向自西向东转换为走滑-逆冲断裂;浅层铲式逆冲断裂各构造段均有发育。断裂带主要经历了4个构造变形阶段:晚奥陶世—泥盆纪铲式逆冲断裂、二叠纪末—三叠纪继承活动性铲式逆冲断裂、古近纪末逆冲-走滑断裂(或走滑-逆冲断裂)、上新世末—全新世浅层铲式逆冲断裂。玛扎塔格断裂带在晚奥陶世—泥盆纪和二叠纪末—三叠纪向下滑脱于中寒武统,对烃源岩和储层的沟通作用有限,且对古油气藏具有破坏作用;古近纪末期演化为巴楚隆起的南侧边界断裂,成为天然气运移的有利通道,断裂带中、西段形成较好的断垒构造圈闭,与喜马拉雅期主成藏期具有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7.
断裂不仅是良好的渗滤体,还为埋藏溶蚀、表生期岩溶提供了通道,断裂也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单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西地区断裂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断裂与储层之间的相关性.顺西地区断裂分为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2种类型.逆冲断裂主要为塔中Ⅰ号断裂,为盖层滑脱型逆冲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自西向东可分为5段,其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走滑断裂主要为顺西1号断裂,共识别出花状构造、直立线性构造、羽状构造、拉分地堑构造、马尾构造等5种构造样式;其在良里塔格组顶界面表现为数个活动强段和变形弱段交替出现的分布特征;走滑断裂形成于志留纪末期,继续发育于泥盆纪,结束于石炭纪-二叠纪.距离走滑断裂羽状构造、拉分地堑构造部位近的区域张性裂缝裂发育,裂缝线密度高,为储层最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8.
断裂不仅是良好的渗滤体,还为埋藏溶蚀、表生期岩溶提供了通道,断裂也是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综合应用地球物理、单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顺西地区断裂类型及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断裂与储层之间的相关性.顺西地区断裂分为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2种类型.逆冲断裂主要为塔中Ⅰ号断裂,为盖层滑脱型逆冲断裂,形成于加里东中期Ⅰ幕,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自西向东可分为5段,其活动性自西向东逐渐增强.走滑断裂主要为顺西1号断裂,共识别出花状构造、直立线性构造、羽状构造、拉分地堑构造、马尾构造等5种构造样式;其在良里塔格组顶界面表现为数个活动强段和变形弱段交替出现的分布特征;走滑断裂形成于志留纪末期,继续发育于泥盆纪,结束于石炭纪-二叠纪.距离走滑断裂羽状构造、拉分地堑构造部位近的区域张性裂缝裂发育,裂缝线密度高,为储层最有利发育区.  相似文献   

9.
为解析下刚果盆地南部深水区盐上地层油气成藏的地质背景,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研究下刚果盆地南部盐上层系的重力滑脱变形的过程,总结重力滑脱变形的特征.结果表明:下刚果盆地南部盐上地层重力滑脱构造变形体系是沉积地层在陆缘掀斜条件下,沿阿普特期盐岩层滑脱的结果,在阿尔布末期—晚白垩纪、中渐新世—现今两个时期内强烈活动,其他时期活动强度较弱.滑脱变形形成一系列在陆缘规律分布的变形构造,前缘发育伸展变形,后缘发育挤压变形,前缘地层的向前滑脱和压缩变形为后缘伸展提供补偿空间.受平面沉积负载与盐下滑脱面形态的影响,地层滑脱变形强度与变形方式具有明显的平面差异.随着沉积物向海进积,在晚期滑脱过程中地层伸展作用向前扩展,挤压作用向前后两个方向扩展,晚期挤压作用向后扩展造成先存伸展变形的挤压反转.盐体卷入到上覆地层的滑脱变形,盐岩抽空造成地层塌陷,形成相应的次级沉积中心与断裂组合,构成有利的油气圈闭.若强度适中且与烃源岩排烃史有效配合,局部构造反转有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临清坳陷东部的油气勘探效率,以构造解析理论和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断裂特征、发育演化,并结合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分析了其对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上断层按走向可分为NE向(或NNE向)和NW向(或近EW向)两组;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两种类型,正断层自基底到盖层中均有发育,而逆断层仅发育在侏罗系以下的地层当中,具有基底卷入的特征;断裂活动时期断裂可作为运移通道,对于油气的垂向运移和调整起着控制作用;剧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多种与断层相关的构造类圈闭,圈闭形成时间与油气生成时期匹配良好;综合成藏条件的研究结果认为临清坳陷东部上古生界煤成气主要存在4种成藏模式。临清坳陷东部断层具有多期发育的特征,并控制着上古生界煤成气成藏,勘探重点为新生代断陷区,以晚期成藏为主要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南部边缘玛扎塔格山地表构造为一倾向南的新近纪单斜地层,而中深部则为凸向北玛扎塔格背斜弧形构造带。根据该区构造展布特征,依据地震和钻井资料,对玛扎塔格构造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首先从平面上分析了该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然后建立起弧形构造不同部位构造接触关系,引进斜向逆冲断层褶皱概念,分析了所解释的地震剖面,并对其进行部分平衡恢复。结果表明:弧形构造主挤压应力方向垂直弧顶(中部),与弧形构造东、西两段斜交;弧形构造中部与东段之间发育撕裂断层——玛4井东走滑断层,弧形构造中部与西段之间的分界构造为玛7井西侧向断坡;无逆冲断层的部分恢复剖面显示弧形构造中部位移较为均衡,古生界地层从上到下缩短量基本一致,说明构造基本上为纯挤压作用形成的滑脱褶皱;弧形构造西段滑脱褶皱北翼的寒武系—奥陶系地层缩短量大于石炭系—二叠系地层缩短量,说明滑脱褶皱的北翼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构造可与混合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类比;而弧形构造东段的部分恢复剖面表明中上寒武统—中下奥陶统缩短量增加很快,而石炭系—二叠系缩短量逐渐减少,说明该构造存在斜向剪切作用,其形成的褶皱类似于简单剪切断层弯曲褶皱;玛扎塔格弧形构造属于旋转弧形构造类型,即早期平直构造被晚期挤压导致逐渐弯曲形成的弧形构造,这与剖面上观察到的生长地层得到变形时间认识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双层滑脱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设计了3类砂箱模型,对滑脱层材料、滑脱层厚度、滑脱层黏度、上覆砂层厚度、受力边界条件等主控因素进行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滑脱层材料产生的变形样式不同。以微玻璃珠组成的滑脱层主要产生前展型逆冲叠瓦式断裂构造,下部滑脱层起主控滑脱作用,上部滑脱层厚度、滑脱层之上砂层厚度越大越容易形成滑脱断层; 挤压方向与受力边界间的夹角较大时,上部滑脱层容易先形成滑脱断层,其推覆体前缘水平位移较快。以不同黏度硅胶组成的滑脱层产生不同的分层滑脱构造变形样式,当下部滑脱层硅胶黏度为500~1 000 Pa·s时,形成分层滑脱前展型叠瓦式构造; 当硅胶黏度为2 000~2 500 Pa·s时,靠近挤压端先形成背冲构造,然后在上部滑脱层形成叠瓦式构造,在下部滑脱层形成对冲三角带构造、冲起背斜构造。地震和钻井资料显示,准噶尔盆地南缘西段霍尔果斯—安集海褶皱-冲断带具有双层滑脱变形特征; 模拟结果认为,斜向受力边界、侏罗纪煤层以及古近纪泥岩层的分层滑脱作用是控制变形过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The Dongpu depression along the Yellow Riveron the boundary of Shandong and Henan provinces,across Puyang,Kaifeng,Xinxiang,Heze,andLiaocheng,is a small depression in a series of Ceno-zoic rift valley basin on North China Tectonic Platein eastern China.As one of the depressions insouthern Linqin depression in Bohai Bay basin,theDongpu depression belongs to part of the NorthChina Cenozoic rift valley basin[1] .With the strikeof NNE,the depression is lute shaped,narrow( 1 4— 1 6km) in …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断层对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利用2 00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层的精细解释及山西组、太原组煤系地层均方根振幅地震属性的提取,分析断层的分布、成因及形成期,研究断层与天然气高产层段和富集区的关系,建立塔巴庙气田天然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上古生界存在北东向断裂系统,断层多为高角度的小断距断层,断距20~60 m; 这些断层主要是基底断裂在燕山运动中、晚期重新活动造成上覆沉积盖层撕裂形成的; 断层形成期与烃源岩生排烃期良好匹配,断层沟通了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煤系烃源岩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2段、盒3段岩性圈闭,既促使下伏天然气向盒2段、盒3段垂向汇流运移,同时又为有机酸的运移溶蚀提供通道,有效改善了邻近低渗砂体储层的孔渗性能,从而控制了塔巴庙地区主力目的层盒2段、盒3段天然气运聚成藏及高产富集区带的分布; 断裂和大面积相对高孔渗砂体的叠合区域是天然气的有利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湖南涟源凹陷西部滑脱带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涟源凹陷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并存,前者表现为逆冲叠瓦扇,其主干断层向下收敛于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总体沿加里东不整合面向西逆冲推覆,后者则表现为滑片型和滑福型两类,总体向东滑动。上述滑脱构造对煤层结构和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煤层原生结构破坏形成各种构造煤,并导致煤层厚度重新分配,形成NE-NNE向展布的厚薄煤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测渭河新生代盆地的基底结构特征,为氦等天然气选区评价提供依据,本次研究重点探明盆地基底组成和结构构造。本次工作在全面收集渭河盆地重、磁资料和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在渭河盆地开展大地电磁测深工作,利用重、磁资料,认识到渭河盆地深部基底结构整体呈“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和钻井资料进一步对其基底组成进行了划分:北部斜坡区主要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基底,中部坳陷区主要为上古生界泥岩基底,南部隆起区主要为太古界变质岩,西部隆起区主要为中生界碎屑岩基底。通过此次工作实践,对渭河新生代盆地的基底组成和结构构造有了清楚认识,对评价重点勘查区的成藏条件、渭河盆地油气调查与氦气战略资源远景评价提供了深部地球物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对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特征及其活动性作了总结、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不仅是一个四周被活动断裂或深大断裂围限的块体,其内部还存在大量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并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盆地内基底断裂带可分成4组:几乎贯穿整个盆地的华池—米脂—大同北东向断裂带;盆地北部的多条东西向断裂带和中部的定边—绥德、南部的庆阳—富县—宜川等东西向断裂带;中部发育的定边—吴起、乌审旗—榆林北西向断裂带与盆地东西两侧的近南北向巨型断裂带。鄂尔多斯盆地内存在的现代构造地貌以及普遍发育的雁行状、X共轭状节理等现象,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表现;盆地内存在的深部流体活动信息、现代地球化学景观特征以及众多的小地震、微地震活动及其与基底构造的密切关系,反映了这些断裂的现代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淮南潘集一矿11—2煤层层间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集一矿11—2煤层间滑动构造发育,层滑构造特征表现为顶底板揉皱楔入煤层中使得煤层破碎,煤质变差,顶底板凹凸变化。煤层厚度变化大,稳定性差,薄煤带发育。矿区层滑构造主要分布于中西区浅及中深部位置,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为了探明矿区层滑构造的成因机理,对矿区层滑构造特征及其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潘集一矿11—2煤层滑构造主要表现形式为断裂式层间滑动,说明矿区层滑构造主要是受矿区断层的牵引作用所致。将11—2煤层滑构造分为揉皱型、断滑型和断裂型,矿区西部层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型和断滑型,中部主要表现为揉皱型和断裂型,东部未开采区主要表现为断滑型,为矿区生产部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