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粉喷桩侧摩阻力强化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运用Meyerhof理论和土的本构关系,探讨了粉喷桩侧摩阻力强化效应的形成机理。选用邯郸市3个工程的粉喷桩载荷试验资料,分析了侧摩阻力的强化效应与桩身强度、桩端土的承载力、荷载水平和桩长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选择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作为粉喷桩的桩端持力层,这对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建筑物的沉降量具有重要意义。该结论对其他类型的复合地基设计也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新近填土地基中桩基础产生负摩阻力计算方法与中性点的确定原则,同时通过工程实例对桩侧负摩阻力进行验算,说明填土桩侧负摩阻力标准值确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陈雪峰 《城市建筑》2014,(33):281-281
本文对两根试桩自平衡静载试验进行了比对,证明了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的选取对自平衡静载试验结果影响明显,可为摩擦桩自平衡静载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剪切试验、基岩内桩侧摩阻力试验和高压旁压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对湘浏盆地内泥质粉砂岩的嵌岩段桩侧阻力的研究表明,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确定的侧阻力偏低,分析了不同方法确定的结果差异的根源,提出了以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基础,按0.15~0.30系数折减计算嵌岩段极限侧阻力的取值标准,对类似地区桩基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大直径旋挖嵌岩灌注桩静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对其桩身内力、荷栽传递、侧阻力大小、分布规律及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良好的嵌岩桩桩端岩性强度对于上覆土层桩侧摩阻力有很大的影响;(2)桩端承性状对侧阻力强化效应发生的前提条件是端阻力要有一定的作用。(3)桩端阻力对桩侧阻力的强化效应不仅表现在桩端附近,在桩身上部土层中也有强化效应现象。上述关系可以提高嵌岩桩桩侧摩阻力及单桩承载力,进一步优化桩基设计。  相似文献   

6.
自实际的桩顶向下一定范围内的桩身视为长度不大于实际基桩的一根假想桩基(即"虚桩")。根据Geddes解,计算"虚桩"桩侧摩阻力引起的"虚桩"桩端平面下方土体附加应力。分析软土、粘土和强风化地层中基桩受荷后不同时期承载力试验结果,提出沉降稳定基桩总体承载力提高幅度限值。根据土体附加应力水平,结合相关规范对地基土受荷后承载力评价的规定,提出沉降稳定的桩基础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抗力系数取值方法。进行了同一场地下的试桩和工程桩受力现场监测。试桩桩基采用静载荷试验方式加载,工程桩桩基通过上部结构施工加载,通过试桩确定桩侧摩阻力标准值。采用本文方法对工程桩桩基的侧摩阻力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估,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偏于安全。对于沉降不稳定的桩基,亦根据Geddes法原理,提出了桩侧摩阻力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桩基设计中的首要问题,对大直径开口钢管桩单桩承载力的预估,桩周侧摩阻力标准值qsk的取值至关重要。通过对44根开口钢管桩进行多次锤击沉桩和高应变动载测试的实测数据,按照参数法计算出开口钢管桩在强风化岩中的极限侧摩阻力标准值,为今后类似地基中基桩承载力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ADINA非线性有限元软件,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建立了单桩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桩侧堆载作用下负摩阻力的形成过程,研究了桩项荷载作用下桩身荷载传递、桩侧摩阻力分布、中性点位置、桩顶附加沉降的变化规律以及桩顶荷载和堆载的施加顺序对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桩顶荷载增大, 桩侧负摩阻力逐渐减小,中性点明显上移,由桩侧负摩阻力产生的下拽力增加的速率变小,而桩顶附加沉降速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桩侧负摩阻力的大小受桩顶荷载和堆载施加顺序的影响,桩顶荷载先于堆载施加则产生的负摩阻力最大,而采用相反的加载顺序,产生的负摩阻力最小,甚至消失。所得结论对工程设计过程中负摩阻力的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当桩基修建于软弱可压缩土层时,桩侧土体会产生相对于桩身向下的位移,土在桩侧表面将出现向下作用的负摩阻力。主要针对负摩阻力效应进行分析计算,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同时对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进行验算,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湖州软土地区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发挥,采用光纤监测技术获取试桩在现场载荷试验中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顶沉降位移。通过对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荷载下试桩为摩擦桩,摩擦桩的承载力提高主要由桩侧摩阻力决定,且随着桩顶荷载的增加各土层的侧摩阻力相应增加;上部的黏质粉土层侧摩阻力随着加载等级的增加相应增加并趋于极限,其他土层侧摩阻力也逐渐增加,其中桩承载力主要由中部粉质黏土层的侧摩阻力提供;在桩顶荷载较小的情况下,桩顶荷载由上部的土层侧摩阻力承担,轴力未传递到下部土层,下部土层对桩身侧摩阻力无发挥,桩端阻力为零。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长群桩使用较多而理论研究较少的现状,进行了大型的室内超长群桩模型试验。通过对黏性土中桩距为6d的超长钻孔灌注群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和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超长群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力特性。得到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超长群桩的荷载与沉降关系曲线,桩身压缩量占桩顶沉降的百分比、桩身轴力分布曲线以及桩侧摩阻力分布曲线。研究结果表明:超长群桩属于非刚性摩擦桩,桩顶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量引起;极限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接近为零,桩身中下部的侧摩阻力没有充分发挥。这些结论为超长群桩的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因软土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问题,依托G15沈海高速八字桥段工程,提出了侧向粉喷桩变刚度非开挖处治方案,首先采用二维数值模拟得出粉喷桩不同处治深度的影响规律,然后采用三维数值模拟对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沉降主要发生在淤泥层,随着粉喷桩处治深度的增加,沉降控制效果逐渐变好,当桩长为42 m时,处治深度贯穿整个淤泥层,沉降控制效果最好;侧向粉喷桩较好地约束了路基土体的侧向水平位移,与周围土体形成的复合路基的竖向刚度得到增强,因而在路基沉降控制中能够发挥作用;通过对桥头段进行粉喷桩变刚度处治,使得沉降坡度减小,沿线路方向沉降呈现渐变效果,有效地缓解了桥头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水泥土搅拌桩组合桩(简称组合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荷特性和承载力,基于组合桩的水平载荷试验结果和土体离散层模型,分析了这种组合桩受水平力作用时的变形、内力和桩周土压力分布.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芯桩的插入改变了水泥土搅拌桩的传力特点.提高了桩的侧摩阻力和侧向承载力;组合桩具有较好的抗侧向变...  相似文献   

14.
对地质情况复杂及桩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 ,全套管灌注桩施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桩基施工方法 ,同时该施工方法可以提高桩端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 ,实现地下水位以下混凝土浇注干作业。  相似文献   

15.
锚杆粉喷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具有较高抗拔抗压承载力的新型复合地基形式。本文探讨了锚杆粉喷桩的抗拔承载机理 ,提出了确定锚杆粉喷桩上拔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和根据试验成果确定其抗拔承载力标准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DX桩抗拔承载力机理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轮  蒋力  王海燕  贺德新  孙君平 《工业建筑》2004,34(10):33-35,46
通过大比例尺的现场模型DX桩静荷载试验 ,对DX桩的抗拔性能和荷载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DX桩的抗拔承载力明显大于同等条件下的等截面桩 ,且DX桩的荷载 -上拔位移关系呈缓变形 ;DX桩的承力盘发挥的端承阻力在总抗拔承载力中占有较大比例 ;由于DX桩承力盘发挥了挤压效应 ,DX桩桩身的平均单位抗拔侧阻力值也明显大于等截面桩。对等截面抗压桩、等截面抗拔桩和DX抗拔桩的侧阻力进行了比较 ,对承压和上拔两种加载方式下的侧阻力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通常情况下桩身摩阻的分析需要借助桩身应力观测,但对于摩擦型的长桩在非极限荷载的情况下,其荷载的作用增量基本转化为桩身的摩阻增量,且荷载的作用深度是渐进的,根据这一特征可以通过Q-S曲线间接分析桩身摩阻的变化情况,相对于复杂的桩身应力观测而言,该方法不失为一种较经济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8.
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成效 《山西建筑》2004,30(18):64-65
结合河南商亳高速SBTJ3合同路基工程施工实例 ,对路基软土采用粉喷桩处理的施工方案进行了介绍 ,提出了粉喷桩施工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温变暖,冻土的上限下移使得桩周土体融沉量改变进而引起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最终影响桩基长期服役性能。为了研究大气温度升高对冻土区桩侧负摩阻力的影响,基于查拉坪大桥16号桩实际地勘资料,考虑大气温度升高预测10、30、50、70年后桩侧土体温度场变化,并基于预测的温度场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当年、10、30、50、70年后冻土桩桩侧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得到冻土桩桩侧负摩阻力在10年、30年、70年分别为5.2 kPa、2.4 kPa、2.0 kPa。分析认为,在当年工况到10年后工况过渡的阶段,由于桩体和大气温度的共同作用,桩侧冻结力明显减小,桩侧产生较大的负摩阻力;随着年份的增加,较深处地温的降低使得桩侧冻结力明显增加,因此桩侧负摩阻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文云芝 《山西建筑》2013,(36):69-70
以具体工程为例,结合工程的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对粉喷桩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场地特有的问题、地基处理方案、深层搅拌桩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进行了评价,指出粉体喷射搅拌法处理软土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