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确定了葡萄酒中可能添加的天然色素种类是花青素类物质,并建立了葡萄酒中花色苷的检测方法,样品经SPE提取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葡萄酒中6种主要呈色物质:锦葵素-3-葡萄糖苷;锦葵素-3-乙酰葡萄糖苷;锦葵素-3-p-香豆酰葡萄糖苷;芍药素-3-葡萄糖苷;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矮牵牛色素-3-葡萄糖苷,比例分别为5∶1.5∶1∶0.5∶0.4∶0.4,当酒中原有花色苷种类和比例出现剧烈变化时,即可判定添加了外源花色苷,方法可以有效判定酒中是否添加外源花色苷。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日粮中添加含天然色素的玉米和人工色素的加丽素红对AA肉仔鸡皮肤和脚胫颜色的影响。结果表明:AA肉仔鸡饲喂含天然色素的玉米和含人工色素的加丽素红的日粮都能改善AA肉仔鸡皮肤、脚胫颜色。人工色素组,随着加丽素红添加量的提高,各处理的RCF值提高,30mg/kg、60mg/kg组RCF值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天然色素组,试验前期随着玉米添加量的提高,各处理的RCF值提高,50%、70%玉米组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人工色素组加丽素红添加量为60mg/kg时,AA肉仔鸡皮肤和脚胫的RCF值与天然色素组日粮中玉米添加量为50%的着色程度一致。试验后期,人工色素组玉米添加量均为30%的处理1、处理2与天然色素组玉米添加量为30%的处理6AA肉仔鸡皮肤和脚胫的RCF值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快速定性对食品及饮料中花青素与人工合成色素、染料进行鉴别。本实验合成一种离子液体1-苄基-3-乙基萘并咪唑六氟磷酸盐。将该离子液体溶于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得到的混合型离子液体,兼备流动性和对人工色素及染料的吸附性,并涂覆在玻璃纤维滤纸上,制备真假花青素快速检测试纸。该试纸能有效鉴别样品中花青素是否为天然花青素,还是有人工染色,添加合成色素的情况。该方法操作简单,吸附速度快,检测耗时短,现象明显,成本极低。适合任何环境下,不借助其他仪器设备的情况下,快速定性判定样品中花青素的真假。本方法样品检出限为50μg/g,试纸假阳性率为2%,假阴性率为3%,准确性为96%。且试纸可以在无需隔绝空气情况下,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4.
食品的颜色多种多样,有些是该食品本身所固有的,有些是在食品中添加了食用天然色素,还有些则是在食品中添加了食用合成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兰。食用合成色素多数对人有害,所以《食品卫生法》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都严格限定食用合成色素的使用种类、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喜欢葡萄酒的人都会认为,红葡萄酒的颜色来自葡萄的果皮。然而,红葡萄皮中的色素实际为紫蓝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象赤霞珠那样的宝石红色。如果你前天晚上在酒杯中留一点酒,第一天这些残酒就会变成紫色清洗杯子时,你会注意到在清洗水中有蓝色痕遮喝足够的葡萄酒后,你的嘴也会变成蓝色。因此,红葡萄酒的颜色隐藏着很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辅色素对笃柿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在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用对照的方法测定了在笃柿天然色素中加入氨基酸、生物碱、羧基酸及黄酮类等辅色素后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的辅色素均可对色素起到增强颜色,提高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葡萄酒颜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蛇龙珠葡萄酒和公酿2号葡萄酒为原料,通过加入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利用分光光度计对其颜色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酒和天然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20nm,加入人工色素后最大吸收波长在530nm处。高温处理后葡萄酒很容易褪色,吸光值下降,而加入人工色素后时热不敏感;pH对葡萄酒和天然色素的颜色影响很大,酸性条件下为红色,碱性条件下为蓝色,加入人工色素后随着pH的增加,其吸光值虽有下降,但颜色变化幅度较小。铜离子和铁离子对葡萄酒颜色的影响均很大;蔗糖、优酿丹对葡萄酒颜色的影响不太明显;二氧化硫可使葡萄酒褪色,吸光值下降,但这种变化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8.
对栀子黄、辣椒红、姜黄和焦糖色素等天然食用色素在方便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栀子黄色素添加量、面粉灰分和生产工艺等对面饼颜色的影响以及方便面调味包中焦糖色素、辣椒红和姜黄等色素的添加情况,以便为方便面企业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栀子黄、辣椒红、姜黄和焦糖色素等天然食用色素在方便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栀子黄色素添加量、面粉灰分和生产工艺等对面饼颜色的影响以及方便面调味包中焦糖色素、辣椒红和姜黄等色素的添加情况,以便为方便面企业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姚应泰 《食品科学》1987,8(7):32-33
葡萄就色泽而言可分为白葡萄和红葡萄二大类,在红葡萄中颜色深浅悬殊很大,有的浅至粉红,有的深如黑红;有的表皮深红色,肉汁淡黄绿色;而有的表皮呈紫红色,肉汁是深红色。红葡萄酒的颜色来自葡萄本身,主要是葡萄色素在发酵工程中溶出的结果。葡萄色素的溶出与发酵工程的控制有直接关系,总的来说溶出速率与发酵温度、酒度高低、接触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