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宜兴紫砂壶经久不衰,制壶艺人以高超的技艺凸显其美感,赋予其生命之意,紫砂壶是艺术与人文的相辅相成。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有激发心灵的冲击力。本文以紫砂套组"古韵清流"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壶充分发挥了紫砂材质的优越属性和天然灵气,表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彰显出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紫砂"咏梅提梁壶"施法自然,以高超的造型装饰技艺凸显艺术美感,推陈出新,融入人文思想,呈现出深刻的思想境界,给人以不一样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3.
作为女性,喜欢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也爱创作关于花草题材的作品.它们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视觉的享受.漫步于紫砂花器的海洋,尤为喜爱时大彬的"玉兰花六瓣壶"(见图1),此壶造型极美,从壶上的盖钮开始整朵花慢慢由壶盖向壶颈、壶身及矗足展开;壶嘴与壶把仿花茎塑造,就是内陷的底部也呼应壶身成六瓣形;造型精巧,整体成一雕塑作品,壶呈紫褐色,砂质隐现,包浆明润,这是大彬早期的筋纹形紫砂茗壶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出发,通过论述紫砂制壶艺术与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文化、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之间的关系,以求重建紫砂制壶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挖掘出紫砂制壶艺术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为紫砂制壶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建立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壶以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融合了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出独特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其造型"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每把壶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气质,给人以感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让人体会独一无二的美感。紫砂艺术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是手艺人自身个性和情感的体现,是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让每个中国人都能从中产生共鸣,收获精神上的感悟。本文以紫砂壶"筋纹宫灯"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相似文献   

6.
宜兴紫砂茶具之所以受到茶人的钟情,除了这种茶具风格多样,富含文化品位,还与这种茶具的质地适合泡茶有关。紫砂"十件至乐茶具"组合,壶器与壶杯具有紫砂泥清欣淳和的自然泥土气息,茶壶扬香力大,茶味香甘持久,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7.
陶都宜兴是紫砂壶的发源地,也是紫砂文化的诞生地,数百年来,紫砂艺术长盛不衰,一代代制壶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博采众长、开拓创新,赋予了紫砂壶艺不断成长的艺术生命力,一把把精美、精雅的紫砂壶艺作品成为了留予世间的宝贵财富,给人以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在紫砂壶艺的发展历史上,精品层出不穷,正是这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壶作,撑起了紫砂壶艺空间,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艺术营养,也是紫砂壶艺作品保持发展状态的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8.
余颖 《江苏陶瓷》2013,(6):41-41,43
以中国宜兴独特的紫砂制成的紫砂陶,给人以无穷的乐趣与享受.紫砂陶让人感受到了造型美,给人以艺术魅力,使人从中品味出陶艺家无穷的创造力.紫砂陶还能让人在和紫砂语言交流中体验人生的快乐、生命运动、精神所在、休闲方式,给人以活力、精力、韵力.尤其是紫砂材质制成的茶壶,其深蕴除视觉、触觉之外,还表现心灵深处的意识,这意识表现来源于文化美学观念的感受,也是“精、气、神、形、态、韵”等艺术精神所在.壶如其人,质朴素雅.本篇以紫砂“云水间壶”为例,阐述紫砂壶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和平安定的生活状态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开心和安详。在这种云淡风轻可以去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的环境下,紫砂艺人终于摆脱了几百年的各种封建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开始用自己心灵想要表达的思想来制作自己的紫砂作品,来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在感叹紫砂器的精美的同时也感受到紫砂器的内涵之美感。从整体看"云水禅心"这把壶,可以看出制壶者对紫砂壶的制壶技艺和对紫砂的艺术表现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在壶上的线条勾勒下壶身的每一处细节和装饰都被表现得恰到好处。壶嘴、壶把、壶钮、还有壶的三个脚都被老师设计得自然和谐,具有美感,细细观察此壶可以看到壶身那一条条祥云纹的堆塑工艺装饰,让整把器型的气势和寓意变得更加的美好和谐。我们在使用此壶饮茶的时候也能通过壶身的各种元素来感受到此件紫砂作品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展现出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宜兴紫砂壶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给人以极大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紫砂作品"茶诗壶"将紫砂与诗文结合,通过刀来表现笔情墨趣,不加粉饰,使紫砂尽显古雅绝伦之美,为光素无华的壶体增添了隽永的情趣,更具有浓厚的书卷气,又涵盖了"茶禅一味"的真谛,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价值和精神意趣,极大地提高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实现了作品整体艺术格调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紫砂紫砂起源于宋朝,成熟于明清两朝,到了明朝中期,古代制壶艺人慢慢地将书法、篆刻、诗词融入到紫砂壶艺中,形成了当时个性鲜明的紫砂壶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艺术的代表作之一,每一位制壶艺人不仅将自己精湛的手艺体现在作品上,还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感悟融入其中。"曼生式提梁壶"是对于传统壶器的创新和延伸,让大众都可以感受到紫砂艺术文化的浓浓韵味。  相似文献   

12.
正紫砂壶作为紫砂文化的优秀载体,它不仅仅是文化传达的一个平台,更是文化塑造的一个空间,每一把精美的紫砂壶都是制壶艺人心境与修养的流露,同样也触动着赏壶人的感情和思想。"竹段壶"选择竹子为物象进行诠释,它的艺术气质早已被竹文化的精髓渗透,因此整把壶流露出强烈的人文气息。紫砂竹壶没有娇媚作态,却隐隐有男儿气度。欣赏竹壶,仿佛将我们领进竹林深处,享受着林风扑面,满目翠色欲滴,山涧清泉丝丝升腾于竹林之中,  相似文献   

13.
现代的紫砂茗壶吸收了时代的艺术特点与大众的审美观念,尤其讲究形体的艺术趣味。紫砂"马到成功壶"在不规则的设计中求稳重,变化之中求规律,充分显示作品的创造性、审美性和文化特征,使欣赏者充分享受视觉美、精神美。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以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为根基,在吸取了青铜器、金银器、瓷器等众多器具的造型特色和装饰艺术之后,独具匠心的紫砂艺人们开山立派、继往开来,他们很好地诠释了中国紫砂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和传承。这件作品充分表现了传统紫砂壶的古朴雅韵,是向"大亨仿古"致敬的作品。前人所呈现出的制壶态度、制壶技艺、制壶品格、制壶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学习下去,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5.
紫砂光素器是一种更纯粹、更抽象的紫砂器型,带给我们简约之美,把紫砂艺术的传统技艺和紫砂艺人的思想情感不加装饰地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把聚焦的目光更集中于紫砂壶本身,更加能够体会到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感受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紫砂作品"奋飞壶"就是在"简约而不简单"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之下,壶嘴、壶身、壶把的设计特别的舒展大气,壶钮的设计抽象而又带有现代艺术的气息,宛如奋力飞行鸟类的脖颈一般,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在传统技艺和现代艺术审美完美结合的同时,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更加能够感受到蕴含其中翱翔天下的愉悦之感.  相似文献   

16.
<正>一花一世界,艺术能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通过某一物体激发内心对艺术和情感的共鸣,把欣赏它的人带到一个甚至用语言都无法表达的艺术世界。如果这件艺术品给你带来的美感和遐想愈深,其艺术水平也就愈高。紫砂也是如此,一个能把紫砂花器演绎得出神入化的人,必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充满气息的文化,紫砂作为一种艺术离不开生活。在紫砂器中,花器是最能表达生活的一种形式,供春的"树瘿壶"表达了  相似文献   

17.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在以紫砂壶艺为代表的紫砂艺术创作中,紫砂文化薪火相传,凭借其特有的我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文化传播载体,紫砂文化以传统文化艺术为创作内涵,以传统制壶工艺为发展基础,集传统文化艺术类型之多,而又不冗杂繁琐,可谓"古韵响金石,风雅韵紫玉"。紫砂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紫砂艺术创作者特有的文化情结、情感,表达了对华夏文明的自豪感与文化艺术的归属感。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线条、装饰及泥色来呈现出丰富的变化,这款紫砂"福在眼前壶"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寓意,用制壶的规矩抒写自己独特的灵性,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中乘风破浪,是一款工艺独特的紫砂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古典文化艺术气质的象征物,凝结着中国人对自然、艺术的看法,展现出一种坚实健康的美感。"树魂壶"从真实二字出发,于古拙粗粝中透露中国独特的艺术智慧,是融合紫砂壶技艺之美与自然灵气之美的花器佳作。  相似文献   

20.
宜兴世世代代的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实践积累过程中,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中的许多题材用紫砂的形式演绎出来,让我们在饮茶论道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紫砂艺人们蕴藏在壶中的情感表达和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引起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中,受到唐代茶道的深刻影响,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福在眼前飞羽壶",把唐羽的形态经过一定的创新之后,融入了更多的创意设计和艺术美感,同时把我们民间非常喜欢又具有福气满满的蝙蝠形态结合起来,使得整体上更加具有艺术的气质,带给我们更多的人文享受和美好的祝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