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就差一点     
正一眨眼2018年到了。又老了一岁,我一直在想一件事:老是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停地做事,是为了什么,想来想去,也不就是要将知识面扩大一点,把效率提高一点,业务覆盖面扩大一点,收获多一点。总之,这一切都跟"大"字有关。可是,"大"是个可定量的字眼。说到大字,我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个字:"太",在大字左下侧加了个点,就是它了。  相似文献   

2.
就差一点     
《Planning》2018,(3)
<正>一眨眼2018年到了。又老了一岁,我一直在想一件事:老是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停地做事,是为了什么,想来想去,也不就是要将知识面扩大一点,把效率提高一点,业务覆盖面扩大一点,收获多一点。总之,这一切都跟"大"字有关。可是,"大"是个可定量的字眼。说到大字,我不禁想到了另外一个字:"太",在大字左下侧加了个点,就是它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
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开始,前人对方位词"东"的起源和成词理据,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研究,根据不同的看法大概可以分为两派:同意许慎《说文解字》观点的"《说文》派"和反对其观点的"假借派"。笔者更倾向于同意说文派的观点,即"东"字在造字之初即表示方位之意,而不是由其它义项假借而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8)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其部首编排采用"据形系联"原则,部首内的字则采用"据义系联"原则。日部是《说文》第七卷第一个部首,其所统领的字大都与太阳有关。  相似文献   

5.
“建筑”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一般都认为"建筑"一词是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语。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汉语外来语辞典》中,"建筑"词目下注明"源日"两个字;又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的第一页序言中就说明:"'建筑'一词是从日本语引入汉语的";再如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期刊《时代建筑》1991年第四期《建筑考辨》一文则更明确地指出"建筑"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然而我们在选编《建苑拾英》的过程中,却发现不少材料足以说明此说尚值得商榷。《建筑考辨》一文为此作了考证,提出了以下两点事实:一、日本享保年间(1716-1735)翻译《…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6,(8)
正钢结构住宅是装配式住宅的老演员,新主角。说它是"老演员",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发展十分迅速,钢结构住宅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筑,已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钢结构住宅体系。说它是"新主角",在新一轮的装配式建筑推广中,钢结构住宅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到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  相似文献   

7.
猴子和猫     
《Planning》2016,(Z1)
<正>两只猫在一起散步。其中一只猫看到了一块大蛋糕,另外一只猫跳过去把蛋糕捡了起来。第一只猫说:"把蛋糕给我,我先看到的。"另一只猫说:"走开!是我捡起了蛋糕。"两只猫开始打架,但是解决不了问题。正在那个时候,一只猴子走了过来。他想:"这两只猫肯定很笨。让我利用这次机会。"它来到猫跟前,大声说:"别打了。让我来给你们分蛋糕。"猫把蛋糕交给了猴子。猴子把蛋糕分成了两部分。他摇摇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6)
虚词"者"的一种常见用法,是用在疑问句、反问句或陈述句的句尾。这时"者"字属句尾语气词,它能与疑问代词相配合表示疑问、反问的语气;还能用在陈述句的句尾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这些用法都来源于能构成"者"字词组的"者"字,是结构助词"者"字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王念孙每于《读书杂志》《广雅疏证》随文刊正段玉裁《说文注》之疏失,其更出《王氏段注签记》专事补弊救偏,实足弼成于段书。惜王氏立辞过简,意多未尽。兹文考辨其中三事:其一,段氏"鸢""鹇""弋"牵混为一,失之;王氏谓"与专切"之"鸢"本从"戈"作,经传"鸣弋"自非"鸣鸢",得之。然王氏改篆从隶,固不可取。其二,段氏径删《说文》"骘"下"读若郅"三字,王氏云其非,未足具论。今考段氏致误之缘由,殆其未明职、质二部古音相通也。其三,段氏以"幵"声之字皆隶真部,王氏非之,惜言之未详。今验之古韵谐声,知"幵"声字古音分隶元、耕、脂、支诸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1,(1):140-142
《重刊详校篇海》收编在《续修四库全书》二百三十二册,署名作者李登,是明朝比较流行的一本字书。文章从其释义的材料依据、有关释义术语、释义方法以及释义之"详"等四个方面对此字书进行详细解读。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3)
<正>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创造者,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江淹《别赋》中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柳永的《雨霖铃》以抒写离情别绪成为词中之典范,为人称道。然而,慢读此词,在依依惜别之情外,分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电影《老炮儿》的热映,"老炮儿"一词迅速走红。"老炮儿"是老北京人的俚语,多贬义,指的是常在地片儿上混的老玩儿闹,把被抓进公安局、拘留所、派出所当成日常生活的一类人。在北京东城区北新桥街道,有一条叫"炮局"的胡同,胡同里有一个市公安局下属的治安处,专管小偷、流氓、打架……这类违反治安条例的人,于是,"炮局"就成了公安局、拘留所的代名词。如果某人被逮进了公安部门,人们就会说  相似文献   

13.
洪铁城 《建筑师》2007,(5):52-58
中国社科院叶廷芳先生在去年年中发表《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与展望》一文,提出我们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因为两千年一贯制的"木构建筑",而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都衰落了。为此八十多岁的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张良皋教授在今年《新建筑》第三期用《中国建筑文化再反思》一文进行辩驳。认为叶文"由于立论基点之欠正确,几乎全盘不得要领。"张老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必须继承。"我以为他们两位走的都是极端主义之路。作为新世纪的现代文明、现代民主之表现,应该是多元并存、共生共荣的局面;应该允许各种花朵都为新世纪绽放自己的美丽。但前提是"宜人"两个字。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
<正>当我看到"和"字时,首先想到它的读音"he",这很美好,心生温暖。正如它搭配成的词:暖和、和风、和善、和平、和美、和气……很叹服古人的智慧,不知它是否来自仓颉造字?好看的左右结构,一个"禾",一张"口",与庄稼有关,与生存有关。所以说只有活下去,才能和乐开拓人生吧。喜欢它扬声的读音,感觉往上走,整个人生都升华了。是的,它是多音字,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本身是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上海消防》创刊20年了?不是杂志社这封约稿信,实在是没想到它已经长这么大了。以前听人说,一个人开始爱回忆了,就说明他老了。尽管我离“老”似乎还比较远,甚至可以说“遥远”,但此时此刻对那时办壮海消防》杂志的回忆不由得绵绵不绝,欲罢不能。那段日子是充满复合味的,现在咀嚼起来却是单一味道……甜的,如同嚼甘草般,久甜不去。那时办《上海消防》杂志,复杂而紧张。说复杂,因为那时的杂志社归属宣传科,杂志社同志同时也是宣传科成员,一身兼两职,凡属宣传科的事都得干。事出多处,里里外外,企业的、社区的都要干,每月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
<正>作文题目请以"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病文展示】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安徽界首市顾集中心学校应奥洁①今年暑假,有一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②事情是这样的,那天,爷爷在电视上看到"闭关"了五年的黄山天都峰又正式对游人开放的消息后,便兴奋地说要带我一起去爬天都峰。爷爷说自己多年来一直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2)
<正>"that"一词虽然短小,但用法却很灵活,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它兼有多个词性,既能发挥实词的作用,在句子中独立担当句子成分,还可以作为虚词架构复合句。在高考中"that"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考查内容。下面笔者结合例子来谈一谈"that"在高中阶段的主要用法。1.作代词"that"作代词主要涉及代替前面已出现的名词,以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18.
答《最速降线及反宇屋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到了《新建筑》1993年第三期上刊登的署名李怀埙的《最速降线及反宇屋面》一文,有几点想法,现写出来就教于作者及有关专家、学者。 首先,我们认为把举折屋面称作“反宇屋面”本身是不合适的,有关理由可见拙文《“反宇”辨》。 其次,我们要申明的是把采取了举折做法而形成的屋面称作“凹曲屋面”,也是一种不够严格的说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8,(4)
<正>在前年某市中考语文试题中,出现了古文中这样的句子。说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其中"经济"二字如何讲是题目。结果部分同学解释为钱财,还有个别同学解释为"做买卖"闹了许多笑话。在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有些单音词逐渐发展为双音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上面引用的这段古文中,"经济"二字虽然连了起来,但还没有固定为一个词,它应当分别解释。"经"是管理人世管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3):213-21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标注"亦声"的字有217个,但许氏的标示仍有不全之处。据我们统计《说文》中有四十三个会意字实则为亦声字。本文选取其中七个,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证,来考证其实则为亦声字,并根据母文与该字的关系将这些亦声字分为两类,一为亦声字表示母文本义,一为亦声字表示母文引申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