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面临资源枯竭等问题,寻求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发展的突破口。为了充分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发展状况,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能力,评判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发展态势,通过转型环境、转型投入、转型绩效三个方面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反映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综合水平,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为例,通过实证分析对指标体系予以验证。结果表明:2006年以来,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波动显著,近一半的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中,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转型力表现为东强西弱的特征,其中大同市最强;整体分析上,山西省内部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差异变动不大,差距依然明显;城市转型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60%的集中在勉强协调程度。随着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所包含的因素也会随之变化,用于测度城市转型力的指标体系也应适当加以调整,切实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力的主导因素,为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首先通过建立中国地级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得出各个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得分,然后运用分层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内部驱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表明:营商环境是影响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市场化水平和资本投资对城市转型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较高的市场化水平和充足的社会资本投资对城市转型具有推动作用;第三产业发展当前对城市转型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长期来看将带动城市转型发展。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资源枯竭型城市应根据自身区位条件和发展优势,并结合转型影响因素设计城市未来的发展路径,避免转型路径的趋同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资源型城市转型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选择山西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转型能力进行评价与分类。结果显示:山西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能力最强的城市是大同市,转型能力较强的是阳泉市,转型能力较弱的是长治、晋城、晋中、运城、忻州、临汾、吕梁7个城市。最后,提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对策,为其他成熟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必须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目前,资源型城市转型和低碳经济的相关理论研究已相对成熟,政府、企业和社会3方面的综合影响成为低碳经济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要瓶颈。本文围绕以上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借助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MATEL)方法和MATLAB软件,得出了资源型企业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并通过原因度和中心度的计算分析揭示了各指标因素对目标因素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以期为低碳经济下的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测评了2010—2014年东北三省1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以期解决资源型地区的发展难题,推动产业转型,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该地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并不均衡,但地区差距在缩小。阜新市、辽源市、大庆市、七台河市、吉林市的产业转型效率一直处于相对有效水平,而双鸭山市和本溪市一直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辽宁省产业转型水平相对落后,转型效率低于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人口外流及科技投入不足等因素制约着该地区的产业转型发展。最后,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提出“转型效率”的概念,并选取其主要指标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尝试将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运用到当前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效率评价研究当中,从宏观角度对2006-2009年山西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进行测度,并分析各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方向。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山西省各城市转型效率在整体上变化不大,一直处在0.87~0.91之间,但各城市转型效率差异明显。通过传统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的比较发现:吕梁、晋城等市转型效率较高,其转型战略值得其他城市借鉴,而忻州市低投入低产出的结构则需改进,并且很多城市的转型效率在个别年份存在较大的跳动性,改进方向也不尽相同,各市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转型战略。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发展问题,制约了其转型升级。加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研究有利于全面评估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合理有效的预警机制为其发展方向调整提供依据。本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模型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山西省资源型城市脆弱性评价结果和现实情况,对其预警机制从前期到中远期具体措施进行了初探,为建立预警机制提供理论支撑,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是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全国126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比重法、综合评价法和耦合模型研究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东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增长幅度最大,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1980~2015年间,87.3%的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12.7%呈上升趋势。资源型城市城镇化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时序上表现为二者相互作用增强;空间上,东北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无明显变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增强,资源型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减弱。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4个方面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内蒙古的5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乌海市资源产业的发展已进入衰退阶段,产业转型压力较大,但产业转型能力最强;包头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转型能力较强;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以及赤峰市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转型能力最弱。最后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了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双鸭山市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好时机,把握市情,突出重点,逐步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新路子:理清思路,明确资源型城市转型方向;发挥优势,准确把握资源型城市转型重点;强化措施,全力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等资源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采取转型对策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其耗散结构特征及熵流变化。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具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和耗散结构功能。徐州市熵流值由2002年的0.0074上升至2005年的0.1892,无序度增大,主要因为矿产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通过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徐州市熵流值呈现下降趋势,并于2010年下降至-0.1414,表现为负熵,说明城市有序度不断提高。本研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多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诸多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如矿竭城衰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资源型城市发展建设问题研究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各地开始探索城市的绿色转型。文章在梳理大量文献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各个阶段及相关内容作出系统整理,主要从资源型城市概念、发展阶段、国内外相关理论进展和各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创立并完善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体系,引入更为有效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光霞 《中国矿业》2021,30(5):85-93
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诸多困难,改革创新是帮助资源型城市转型最有效的手段。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一些有效刺激来增强城市的创新动力。本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创新系统动力模型,模拟并阐述了政府的服务水平、创新意识、教育重视程度、城市法律环境、创新主体对外交流程度等因素对城市创新动力的影响机理和敏感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的创新意识、服务水平、教育重视程度、法律成熟度和对外交流程度对城市创新动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灵敏度最强的是政府的创新意识,其次是对外交流程度,再次是法律成熟度和政府服务水平,教育投资的影响相对缓慢。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促进城市创新动力的建议措施,同时,得出了在创新驱动逐渐成熟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城市的自然条件依存度逐渐降低的结论,印证了资源产业依赖与经济发展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的有条件资源诅咒论。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偏煤”的能源结构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双碳战略大背景下,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指标回路法构建并优化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运用PFHWD-TOPSIS模型对2006-2020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进行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能源转型能力的各要素水平。研究发现: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整体梯度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淄博市、泰安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且远高于其它地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相对较为落后;龙口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淄川区和新泰市相对较为落后;能源供给能力、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消耗强度、技术研发强度、产业社会发展影响程度最大的分别为能源供给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全社会用电量、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 D全时人员数、新能源产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5.
摘 要:城市收缩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特别是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产业结构的调整,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城市人口减少、经济水平下降等城市收缩现象。鞍山市作为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在资源开发和钢铁工业的带动下,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明显的收缩问题。本文以鞍山市为研究区域,在城市收缩背景下,从社会、经济和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城市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体系,测度2009—2020年间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鞍山市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2013年以来鞍山市城市发展进入收缩状态,2013—2016年收缩比较明显,2016年以后趋于平稳;②2013年鞍山市经济效率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而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③城市发展与经济效率具有正相关性,与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不具有相关性;④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方向的转变是资源型城市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特殊的发展历程决定其在转型期要面临产业发展问题、环境生态问题、城市空间布局等突出矛盾。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矿业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从理论角度对资源型城市的优势、转型期面临的问题及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以平顶山市的转型发展实践为例介绍了资源型城市在城市空间、生态环境、优势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等问题上的具体解决途径。平顶山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强烈的转型需求,转型过程中将生态、资源、经济和人文环境组成有机的整体,空间-生态-产业的总体设计探索思路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资源型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出现颓势,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本文以城市转型途径中的产业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距离协调度模型对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总结相关文献建立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产业发展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计算。最后,以黄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对黄石市多个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测算,根据结果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社会、生态三大系统的协调发展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核心内涵。本文以我国24座资源枯竭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8—2017年各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①复合系统综合指数在中等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保持东部地区较高、中部地区次之、东北地区及西部地区较低的空间特征;②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初级协调状态下呈缓慢上升趋势,其时空演变特征与复合系统综合指数高度一致;③复合系统整体水平良好,但系统内部运行状况较差,仍有较大改善空间,其中,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中部地区部分城市社会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均呈恶化趋势,西部地区三大子系统呈改善趋势,但速度缓慢且各子系统水平偏低。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扶持政策的效力日渐彰显,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路任重道远,未来应针对各类城市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因城施策,做到精准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