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白蚁的生物防治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在白蚁控制的生物防治对策的最新研究与进展。生物防治涉及对寄生物、捕食和病原性微生物的应用。目前,在白蚁的寄生物方面有很少的献报道。蚂蚁是白蚁最重要的捕食。最近,对各种各样的蚂蚁与白蚁间的相互制约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某些蚂蚁物种很有效地将白蚁取食从局部森林资源中驱逐出去,但对于土壤中的地下白蚁蚁道来说,蚂蚁的穿透能力很弱。白蚁生物防治的最大潜力似乎与昆虫病原或微生物防治相联系。虽然缺乏有效的野外数据,但昆虫病原真菌的实验室研究仍是特别具有前景。进一步的研究能很好的证明微生物防治的潜在优点。然而,必须克服的技术困难很大,所以我们必须谨慎小心,切忌盲目投入巨大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单头饲养的台湾乳白蚁对昆虫病原真菌,玫烟色拟青霉、布氏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而群体饲养的台湾乳白蚁则对其有很高的抗性。用荧光显微镜进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昆虫病原真菌的孢子在白蚁表皮的附着量具有明显的差异。相比于金龟子绿僵菌,布氏白僵菌和玫烟色拟青霉的孢子能更加有效地侵入台湾乳白蚁的表皮。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自吮舐行为并不能有效的移除白蚁表皮的孢子,但是相互的吮舐可以有效的移除同伴体表的孢子。移除速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布氏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比玫烟色拟青霉的孢子能更加迅速地从昆虫体表被移除。  相似文献   

3.
白蚁严重危害了植物和建筑物,是危害农业和城市环境最严重的害虫。白蚁导致一年生和多年生作物重大的经济损失,且破坏建筑物中的木质构件,尤其在半干旱和半湿润的热带地区。化学防治虽然已经是一种预防白蚁侵害的成功的方法,但化学药品对我们的健康和自然环境的影响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方面生物防治是一种适用的可选择的方法。本篇文献综述了白蚁防治的各种方法(物理、化学和生物),概述了白蚁防治最新研究进展和过去的研究工作中强调的生物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包括植物源(香精油、种子、茎皮、叶片、果实、根部、木材、树脂),以及真菌、细菌和线虫方法,讨论了白蚁防治中有效的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和杀白蚁剂活性的关系。在防治白蚁方面,植物有很好的杀虫特性。这些植物源经常单独一种或者几种混合使用来防治白蚁,从这些生物活性成分中可以提取出制备有效的杀虫剂配方。  相似文献   

4.
在白蚁的大家族中,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居所一巢。比较特别,属土木两栖性巢。它不象土栖性白蚁,把蚁巢筑在深深的地下;也不象木栖性白蚁,在被蛀空的木材隧道里作巢居住;更不象土垄白蚁把居所筑成“天一半,地一半”的大土垄巢。台湾乳白蚁可以说是随遇而居。只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水源和食料。基本上都可以筑巢而居成为要栖所。  相似文献   

5.
白蚁(有时被误解为“白色的蚂蚁”)是多形态的社会性昆虫,其大部分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特殊的蚂蚁(非常蚂蚁)。白色的蚂蚁这一俗名及非常蚂蚁这一术语误导了我们,因为实际上白蚁与蟑螂(蜚蠊目)近缘而根本与蚂蚁(膜翅目,蚁科)无任何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绿僵菌在1×10^3.01~1×10^3.45孢子/毫升区间内对台湾乳白蚁具有较强的触杀和明显的驱避和抗蛀作用,绿僵菌在低剂量下对人畜无害,对环境相容性较好,用于防治台湾乳白蚁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白蚁防治》2002,(2):34-38
含有RecruitⅡ型(Recruit^TMⅡ)白蚁饵剂的Setrico的白蚁群体根除系统(其有效成分为陶氏益农的0.5%氟铃脲hexaflumuron)在地下生息白蚁控制上所表现出的功效已经在许多研究上得以证实。这一白蚁诱杀系统正被广泛使用,并且在北美,夏威夷和世界其他许多地方逐渐地作为一种防治白蚁破坏及修复手段被用户所接受。然而,白蚁诱杀系统在白蚁危害的预防(prevention)和对建筑物文章里我们将讨论三个方面支持使用诱杀长期保护建筑物的证据;(1)在用诱杀系统作为治疗手段防治白蚁的研究中,成功有效地控制白蚁种群数量的事例使我们对这一系统有了一个从作为治疗手段到防御方法方面概念上的飞跃。因为诱杀手段所攻击的对象是白蚁的巢穴及为害建筑物的白蚁种群,并且,白蚁诱杀系统防治蚁害的功效不能象用衡量采用土壤杀虫剂处理后获得的化学屏障防御白蚁危害效果那样来直接地加以衡量;(2)室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来自同一巢的白蚁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从多种不同的纤维性食物资源中索取食物,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以已有的食物源为轴心,用辐射的方式不断地向外寻找新的食物源。这样的索饵方式显然可以加大地下生息白蚁在较短的时间里找到新食源的可能性;(3)我们持续10多年的现场跟踪研究结果证实,新入侵的白蚁会利用在土壤中已经存在的蚁道系统,这些蚁道系统是早前的白蚁群体留下的,并通到监测站。由此,这些新入侵的白蚁能在监测站中被发现,随后被消灭,没有对建筑物造成任何重要的侵入或危害。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木白蚁危害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Bo尧  张文艺 《白蚁科技》1993,10(2):1-5,12
中国白蚁已知有350种,危害林木的白蚁有:Odontotermes、Macrotermes、Coptotermes,Hodotemopsis,Nasutitermes、Neotermes、Schedorhinotermes Stylotermes、Coptotermes等属,危害约300余种林木。在原始林、原始次生林中因食料丰富,白蚁仅取食生长衰弱、动物或人类损伤的林木,危害性不大,无需防治,在丘陵荒岗坟地营造杉木幼林,在全垦整地,一年数次除草的情况下,土栖白蚁食源紧缺,常见危害幼树、插条以及一些树木的芽接苗,使之生长衰弱或枯死,必须防治。Coptotermes在林中发生少,一般危害宅旁树木、风景区的古树名木和行道树,破坏景观,也造成居民财产损失,必须防治。土栖白蚁蚁巢在土层深厚、地形起伏不大的林地中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型;在地形有些起伏、土层上浅下深的孤山为负二项分布,它们取食范围为347—440平方米,活动范围220—660平方米。1.人工幼林治理白蚁的方法:①清理造林地白蚁的防治技术。②烟剂薰杀法。③林地直林诱杀法。2.幼树根际土壤药剂处理:用0.04%氯丹乳剂处理。3.风景区古树名木防治白蚁方法:①专职人员经常巡视,发现白蚁用“灭蚁灵”防治。②用“灭蚁膏”或“灭蚁纸”诱杀。  相似文献   

9.
针对果园环境和白蚁的生活习性,采用挖巢的方法进行果园白蚁防治,易破坏蚁道,或造成逃跑或迁移,效果不好。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防治白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7)
球孢白僵菌是世界范围内害虫生物防治中推广和应用最为成功的昆虫病原真菌之一。我国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多年以来一直利用白僵菌进行玉米螟防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白僵菌ITS序列快速进行种的鉴定,明确菌株的分类地位,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准确的研究材料。研究结果表明,8个白僵菌菌株都为球孢白僵菌菌株,其同源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做好新建房屋的白蚁预防工作,规范白蚁预防工程施工操作方法,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房屋的安全使用。近日,杭州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组织杭州地区白蚁防治单位的施工管理人员及施工操作人员,进行了《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相关的“房屋白蚁预防技术规程”和“农药基础知识及其安全使用”的业务培训。  相似文献   

12.
毛伟光 《白蚁防治》2004,(4):47-47,F002
诸暨市白蚁防治所于2001年开始开发诱饵管防治白蚁新技术,并在十里牌板栗林进行了野外试验。饵剂采用氟虫胺为杀白蚁有效成分。板栗林内危害白蚁种类主要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危害密度:防治前,泥被蚁线每平方米平均11处;防治后,密度保持在每100平方米平均15处。危害率:防治前,100%,每年有多株板粟树因白蚁危害致死;防治后,降至2%以下。进行防治试验后,林地内发现成片白蚁死亡巢指示物——鹿角菌(炭棒菌)8处。应用该项技术防治白蚁,节约了白蚁防治成本,减少了药物对环境和经济作物的污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以来,防治家白蚁Coptoternzes formosanus(Shiraki)都是用砷制剂的白蚁粉和有机氯灭蚁灵制剂,但这两种制剂的主药分别用砷和灭蚁灵,它们对环境污染严重,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所以国内外已逐步禁用,为此在我们公司领导重视和支持下,于2001年至2004年进行了新白蚁粉的研制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2008年4月起,在宁波保国寺内应用心居康 白蚁族群灭治系统,防治为害古建筑群和古树的白蚁,取得显著效果。11.8%的地下型捕蚁站内发现白蚁活动,在秋末前投饵的捕蚁站内,投饵后22至202天(平均93.3天)即可达到灭巢的效果。应用该白蚁族群灭治系统,进行连续的监测-投饵-监测,及早发现和消灭白蚁,则能达到对建筑物长期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白蚁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之一,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习性。白蚁对人类的危害极其严重,防治白蚁的方法分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白蚁仍然是目前最主要、最普遍的手段,其中主要的药剂有: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类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发现在黑翅土栖白蚁蚁群中与毗邻的同种蚁巢、蚁洞之间的相互串通,并对同种异群行为的关系作了细致观察和解剖,为进一步了解白蚁生物学特性和种群动态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7.
探测及防治白蚁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综述了当前用于探测及防治白蚁的一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开发更多的是建立于白蚁的生物学基础上。在探测白蚁方面,放射性同位素探测仪、微波遥感技术、电阻勘控、探地雷达、声频探测仪、气味探测仪乃至猎犬的应用,提高了测试白蚁的水平;在白蚁的防治方面,不但使系统的防治手段如毒饵诱杀技术赋予了新的内容,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防治技术,包括泡沫技术、药膜隔离技术、物理屏障技术、热处理和冷处理技术、电击法以及微波处  相似文献   

18.
一、浙江省的白蚁分布、危害及防治情况 白蚁是一类个体很小的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被列为世界性五大害虫研究对象之一,主要孳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浙江地处亚热带,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白蚁孳生繁殖。现已查明,浙江省分布有4科17属59种白蚁,主要危害种类为家白蚁、散白蚁和土栖白蚁。  相似文献   

19.
5白蚁防治尽管白蚁是枯木和其它纤维素源的出色分解者,但它们侵入住宅和农作物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有效的防治白蚁的方法已被发现。到目前为之,不同的防治方法(图1)已被运用,其中重要的防治方法将在以下讨论。  相似文献   

20.
黄翅大白蚁 Mcrotermes barneyi Light是危害水库堤坝、农林作物的主要土栖性白蚁种类,其危害性仅次于黑翅土白蚁。对黄翅大白蚁的分飞条件与规律,目前各地由于气候不同,各说不一,为了摸清其生活习性和发展规律,我们在防治工作中,专门设点进行了观察,现将观察到的情况提供给大家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