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珠纤维元素分析与功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简称珍珠纤维)是一种新型功能性纤维,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和远红外发射功能.本文对比测试了珍珠纤维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含量,并且浅析了珍珠纤维功能性的护肤机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纯Collmax运动服存在的不足,以珍珠共混再生纤维素纤维和Coolmax为主体,在保持原吸湿排汗功能基础上,通过混纺纱线来改善运劫服装的亲肤性、吸湿性:舒适性等性能,同时增加其防紫外线、发射远红外等护肤功能。对设计的5种混纺织物,通过实验分析、评估了其静态湿传递性能、主客观湿舒适性能及护肤保健功能。结果表明,与珍珠纤维混纺的织物具有较高的吸湿排汗性能和服用舒适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护肤功能。  相似文献   

3.
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性能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在纤维研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纤维表面特征、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抗紫外线和远红外发射功能的检测,分析指出珍珠纤维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护肤、养颜、抗紫外线及远红外发射等功能,并能减缓肌肤衰老.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两种不同混纺比的汉麻/棉混纺纱和一种汉麻/棉/氨纶弹力包芯纱,设计生产出5种不同规格的袜子,并对所有试样进行了顶破强力、弹性、耐磨、透气透湿五项物理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5种袜子的物理性能都较好,能够基本满足日常穿着要求,其中编号为A的袜子综合性能最好,具有抗菌功能,能够达到国家对抗菌纺织品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两种新型混纺纱交织生产针织保健内衣面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竹炭纤维以及珍珠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选用竹浆纤维与竹炭涤纶纤维制作竹炭纤维混纺纱;由于珍珠黏胶纤维比珍珠丙纶纤维回潮率高,前者服用性能更好,所以选用珍珠黏胶纤维与蚕丝、天丝制作珍珠纤维混纺纱。阐述了竹炭纤维混纺纱线和珍珠纤维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以及利用两种混纺纱线生产针织内衣面料的织造和染整工艺,其中在进行后整理时可使用甲壳素和竹醋液两种方法,从而使织物具备抗菌性能。对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产品远红外辐射效果、抗菌性能以及消臭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壳聚糖纤维、远红外纤维、棉纤维的性能,利用这3种纤维的混纺纱线开发了针织物,介绍了纺纱工艺流程,并对针织物的物理性能、抑菌性能及远红外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抗菌型多功能粉体添加到高聚物熔体后纺丝成纤,使纤维能同时具有高效抗菌、远红外发射和负氧离子功能。本文对添加抗菌型多功能粉体聚酰胺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功能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和能谱测试、X射线衍射、热分析及红外光谱实验,结果表明抗菌型多功能粉体的加入对聚酰胺纤维的结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纤维的功能性测试结果显示,添加有抗菌型多功能粉体纤维的抗菌性能非常优越,同时远红外发射和负氧离子发射功能也具有很好的效果;抗菌型多功能粉体添加比例为2%时,聚酰胺纤维具备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多功能性。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女性保暖及抗菌复合功能内衣面料的设计要求,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氨纶混纺纱(混纺比为95∶5)和棉纤维、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为55∶45)为原料,采用纬平针组织进行女士内衣面料的设计实践。通过对试样的保暖性能以及远红外性能、抗菌性能、吸湿快干性能以及色牢度进行测试,并与对照试样进行对比可知: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可以提高面料的保暖、远红外以及抗菌性能,同时,浅灰色面料的色牢度有所增加,吸湿快干性能会产生小幅度降低,但是仍然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石墨烯改性女士针织内衣面料不仅满足了保暖和抗菌的功能性,还符合面料服用性能要求,展示出了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珍珠共混纤维素纤维(珍珠纤维)研发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纤维表观特性、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成分、抗紫外线和远红外发射功能的检测分析,揭示了珍珠纤维的功能性,并探讨了珍珠纤维在针织内衣行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大豆蛋白质改性纤维的保健功能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豆纤维除了具有优良的舒适功能外,还具有抑菌抗菌、防紫外线、远红外和负氧离子发射四种保健功能.文中从大豆纤维所含成分和结构分析了其保健功能和机理,着重对负氧离子的产生方法加以说明,分析了几种针织物表面的毛羽特征,并对纯大豆纤维(漂白、染色)、混纺或交织大豆纤维等负离子的发射量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