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弹载记录仪是弹上关键设备,为了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弹箭开仓时的加速度及角速度飞行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高速eMMC存储的弹载记录仪设计方案。介绍系统的总体硬件架构和软件工作流程,重点研究单块eMMC数据读写的逻辑设计,FPGA与eMMC存储之间的数据传递采用串行的方式进行传输,写入速度为20 MB/s,读出速度为44 MB/s,存储容量为32 GB,实现一种高速读/写、低功耗、集成度高的6通道采集系统。实验表明,这个设计可完整读取到30 000 g的冲击数据。  相似文献   

2.
Nand Flash存储器具有容量较大,改写速度快等优点,适用于大量数据的存储,因而在业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设计大容量、高存储速度、易扩展的存储系统,本文通过分析理论存储速度,结合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技术、交替双平面编程和流水线技术,设计了一种高效的高速存储体系结构。本文同时利用并行存储技术来提高存储速度。通过对此存储系统的存储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最高存储速度可以达到319.2 MB/s,在某弹载存储器中能实现200 MB/s的实际数据存储速度。  相似文献   

3.
高速信号采集记录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信号实时采集存储的需求,设计了一种高速信号采集记录仪。记录仪通过高速A/D转换器对信号进行采样,并实时存入NAND FLASH存储阵列中。为提高数据存储速率,综合采用并行总线、交错双平面页编程、多级流水线等技术,大幅提升FLASH的写入速度。记录仪可实现8bit、200MSPS的采样速率,并可将速率为200MB/s的采样数据实时存储。  相似文献   

4.
金士顿DT HyperX闪存盘,传承了HyperX系列内存模组的极致存储表现,读写速度惊人。相比于一般闪存盘10MB/秒左右的读写速度,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发现,金士顿DT HyperX高达30MB/秒读取和20MB/秒写入的高速表现,让大容量文件在读取时表现出色。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图片数据、存储格式、显示标准和读取方式设计了一种显示企业LOGO的方法。该方法使用FPGA通过利用程序存储的SPI FLASH剩余空间存储压缩的图像数据,以双通道读取模式从FLASH中读取,通过彩色表还原颜色,并以高速时钟在LVDS接口的笔记本LCD屏幕上显示,并通过设计程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无线传感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随着无线传感网络的广泛使用,以及每一个节点采集数据量的不断增大,为保证数据处理与传输速度的匹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数据存储,同时也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了保证。通过流水线技术和交错双平面页编程技术实现了对NAND 型FLASH的高速存储。在理论分析下,最高可以达到40MB/s的数据存储。试验中增加冗余以30MB/s的速度进行存储,结果表明存储和读取数据正确,并且整个系统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7.
王烨  张峰  李燕斌 《电讯技术》2012,52(11):1801-1804
针对机载高速数据存储需求,介绍了机载高速存储的主流技术,分析了各种存储方式的优缺点,基于FPGA中的高速串行收发器GTX,实现了SATA的IP核存储方式,采用固态硬盘(SSD),实现了单盘150 Mbyte/s的存储速度,提高了机载高速存储的抗振能力,增加了存储数据的灵活性,解决了机载及星载的海量数据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高速大容量雷达数据记录器的设计。为了将有效速度为59MB/s的雷达回波数据流及时、可靠的存储到记录器中,系统逻辑使用了乒乓缓存技术将其分解为两路速度为29.5MB/s的数据流并分别交叉写入两片Flash,这样大大减轻了单片Flash操作时序的压力。同时单片Flash运用了交错式双平面编程和高效的无效块管理,最大化的提高了芯片的写入速度。此数据记录器已经通过了振动、高低温、电磁兼容和冲击等实验,运行可靠稳定,同时已经交付部队使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DRFM(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数字射频存储器)系统在进行信号特征识别和分类时,对历史数据进行细微特征提取存在的存储容量和速度不足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高速大容量SDXC卡阵列存储器。经过实验验证,该存储器通过SD总线能实现FPGA和SDXC卡阵列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且能连续的存储FPGA传递的信号信息,其存储容量达到1.5TB,读取速率达到234.43MB/s。该设计已经成功应用于DRFM系统,并且满足系统对存储容量和读取速度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OTP存储器的高速读出机制.该读出机制由内部电路产生读控制时序,采用地址变化探测电路、脉冲宽度调整及控制信号产生电路、采样与锁存电路来实现读取操作.其具有电路结构简单,读出速度快,读出准确,抗噪声、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整个读取周期仅为24ns,数据口的读出信号稳定准确,不会产生读取误操作.  相似文献   

11.
云存储中,防止数据丢失的关键是实现文件容错。然而,云存储服务商可能没有提供承诺的容错水平,导致用户蒙受数据丢失和经济损失的双重风险。现有云存储数据容错存储方式检验方法存在服务器预读取欺骗攻击,并且效率低、实用性差,不能达到在一定概率范围内,快速、轻量级地检测出犯规的服务器行为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利用磁盘顺序存取和随机存取的差异性设计了一种远程数据容错存储方式检验方法 随机与顺序访问时间差异化(DRST)方法,其原理是文件块被分散地放在不同磁盘上,读取一个磁盘上顺序存储的文件块比随机读取不同磁盘上的文件块所需的响应时间短。最后,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和深入的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快速检验出服务器是否为用户提供了其承诺的容错水平,并且比现有方案更安全,更高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款单片机存储设备转储器,以C8051F040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外接两个CH375 U盘模块、液晶显示模块及键盘模块等实现两个U盘之间数据的相互转储,很好地解决了U盘内容转储离不开电脑而带来的不便以及容易感染病毒等弊端。C8051F040通过CH375按照相应的USB协议与USB设备通讯,通过调用CH375提供的子程序库来直接读取U盘中的数据,实现了普通单片机与U盘的通讯,支持常用的12 Mb/s全速USB设备和1.5 Mb/s低速设备。该设计方案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操作简单等特点,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曹强  严文瑞  姚杰  谢长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9):935003-0935003(8)
当前蓝光光盘的寿命已超过50年,光存储的可靠性远高于硬盘,寿命也远长于磁带,但单盘容量较小、存取性能较低的缺点限制了光盘在大规模归档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超大容量机械手自动换盘的光盘库系统,该系统能够在标准尺寸的机柜中容纳12 000张蓝光光盘,数十个光驱可并行读写,对外的吞吐率达到1 GB/s。除了高度并行之外,还使用了磁光电融合结构和虚拟化存储机制,通过磁电作为光存储的大容量缓存,提高存取性能,将大量的光盘存储空间虚拟成单个文件卷存储池。该系统的光盘调度、刻录和读取完全实现自动化,并提供给用户通用文件访问接口。综合这些技术,既发挥了光存储介质的大容量、长寿命、低成本、低能耗的优点,又克服了光存储系统速度慢、性能低的缺点,同时提供了用户友好的使用界面和环境,实现了与现有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4.
基于SCSI总线的高速数据存储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一种基于SCSI总线技术的高速数据存储系统。系统采用PC机作为数据存储的主控单元,用2块SCSI硬盘组成磁盘阵,并设计简易的文件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SCSI硬盘的速度优势。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存储带宽能够稳定地工作在100 MB/s以上。使用ASPI开发SCSI接口程序,减少开发周期。在实际测试中,系统工作正常,表明了系统设计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张定国  李梅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6):61-62,67
在高速图像采集中,需要对采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实时存储。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控制的高速图像实时存储系统,该系统能在脱机方式下由FPGA直接控制IDE硬盘,实现高速图像的实时存储,并通过PCI接口对硬盘进行事后访问。目前,采用单硬盘时的记录速度可达到24 MB/s。  相似文献   

16.
高速大容量FLASH存储系统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所设计的高速、大容量存储卡的组成机制和系统实现方案.采用固态存储芯片FLASH(闪存)为存储介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存储阵列的控制核心,针对外部高速数据的输入,引入了多级流水和冗余校验技术,并自动屏蔽了FLASH的坏块.成功实现了用高密 度、相对低速的FLASH存储器对高速实时数据的可靠存储.另外,通过USB和CPCI接口,可以同主机进行良好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家庭用户大量数据下载、存储和共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树莓派硬件平台的家庭附网存储系统.设计搭载了基于Debian的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基于CIFS/SMB、NFS和F1P协议的网络异构系统的文件共享,并实现了多种方式的脱机下载.系统将RAID技术和LVM技术相结合,并且利用Bypy同步百度云空间,提高了设备中数据的读写速率和系统的安全性,同时采用B/S模式的Web管理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对NAS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通过测试数据表明,系统稳定可靠,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安全性高、可扩展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刘润 《现代电子技术》2010,33(16):166-168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存储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以SD存储卡的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由于在传统的底层硬件体系结构中,一个接口只能连接同种设备,这其实是对现有的资源的浪费。在此提出一种通过AVR单片机和串行转USB接口来读取SD卡中数据的方案,真正做到了通过单片机和计算机对各种外设的双向读取,通过常规文件系统的读取方式的改进,能够兼容各种外部设备使其便携性进一步增强,进一步提高了已有资源的利用率,能通过单片机和计算机对存储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实验证明单次读取成功率能达到99.8%,因此在数据读取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上是有保障的。本设计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存储负担加重,甲骨文(Oracle)数据库架构在诸多机构内被广泛采用,而相应的安全研究尚不全面。基于以往的某些信息隐藏技术尤其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隧道技术,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Oracle隐蔽后门的文件传输方式,可用来进行跨网络的文件传输。利用已有的Oracle网络传输协议和自定义的函数或存储过程,可以简单绕过Oracle的安全机制实现对操作系统的直接访问。实验表明,此种文件传输隧道技术的灵活性高,隐蔽性好,不易被防火墙拦截。  相似文献   

20.
云存储下多用户协同访问控制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ABE被认为是云存储下最适合的数据访问控制方法之一,但它仅适合用户分别读取或者分别修改不同数据的情况,而直接应用CP-ABE进行多用户协同数据访问时,会存在修改无序、密文文件大量冗余等问题。多用户协同访问云端数据时,应该在保证机密性、抗共谋的前提下控制合法用户有序地修改同一密文文件,同时云端尽可能减少密文文件副本。针对文件和文件逻辑分块,提出了2个多用户协同访问控制方案MCA-F和MCA-B。MCA-F满足单个数据文件作为最小控制粒度的访问控制需求,该方案采用层次加密结构,云服务器承担部分解密计算,以降低用户解密的计算代价;针对多用户同时写数据的访问控制,提出了对多个用户提交的暂存数据的管理方法。MCA-B用于文件的逻辑分块作为最小控制粒度的访问控制,该方案设计了文件的逻辑分块机制、基于索引矩阵的表示方法,提出了子数据掩码表示方法以描述多个用户对同一文件不同逻辑分块的写权限;MCA-B支持用户集合、文件逻辑分块结构的动态变化,而且数据的拥有者和修改者无需一直在线。与现有的方案相比,所提方案不仅具有云存储下多用户协同写数据的访问控制能力,而且读访问控制的用户端存储量和加解密计算量是较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