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4K视频、AR、VR移动业务的快速发展,4G宏站已无法满足大众对网速的需求,需要新建大量5G小基站(如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毫米波基站)混搭于4G宏站网络中.但小基站覆盖范围小,会导致手机频繁切换,因此设计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高效5G异构网络切换算法非常重要,以此来降低UE的掉线率及减少其在5G异构网络中的切换次数....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线路防雷接地的现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杆塔接地电阻不是很大时,可在易闪络杆塔上安装一组避雷器,并且易闪络杆塔的接地电阻要小于相邻杆塔。探讨了接地装置模型设计,提出了采取接地镀铜钢管注水降低接地电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电力无线专网建设的目标、原则及成本等指标,将人工鱼群算法应用到基站选址规划上,并对其最优解的求解过程进行了改进,提出变步长的人工鱼群算法,最后应用于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规划仿真上。仿真结果表明,人工鱼群算法适合用于电力无线专网的基站选址规划,并且变步长的人工鱼群算法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鱼群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现,只需要更少的待建基站数目就能满足覆盖率95%以上的覆盖目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3G基站常规组网方式:星型组网、链型组网、树型组网、混合组网、级联RRU组网,然后探讨了3G/2C共传输通道组网方式:3G共用2G基站传输通道组网、2G共用3G基站传输通道组网,并分析了各自组网方式的基本原理、使用场合、拓扑结构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500kV线路降压为220kV运行的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防雷保护问题,以安徽省内降压运行的某线路为例,统计了该线路雷害事故,从故障杆塔塔型、地貌角度分析了雷害事故的原因;基于电磁暂态程序ATPdraw建立了500kV降压220kV运行同塔双回线路的雷击模型,对几种典型的杆塔进行了反击和绕击耐雷水平仿真计算;并计算了雷击杆塔时雷电波的传播特性;根据差异化绝缘配置的思想,分析了不同方案下安装避雷器的防雷保护效果.计算结果表明,线路的耐雷水平与杆塔型号、接地电阻等相关;雷击杆塔电流达到230kA时,相邻杆塔将发生闪络;雷击杆塔电流增大到260kA时,同塔双回线路将同时闪络;绕击雷电流达到35kA时,雷击杆塔将发生闪络,相邻杆塔不受影响.在一回线路上安装500kV避雷器的防雷效果良好,可作为提高降压运行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的有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6.
结合第3代移动通信合作伙伴计划(3GPP)标准的最新进展,围绕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面向商用的产品研发、设计和选择了5G新空口(NR)系统的基站样机,并在典型的城区外场环境开展了5G增强移动宽带(eMBB)业务的外场试验,针对5G系统的峰值速率、小区吞吐量、覆盖能力、空口时延等性能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充分证明,5G NR系统可以满足标准最初设立的性能需求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开展深入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要求,将继续推动5G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促进系统、芯片、终端等产业链进一步成熟。组织开展5G国内标准研制工作,加快5G网络建设进程,着力打造5G精品网络。指导各地做好5G基站站址规划等工作,进一步优化5G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了世界上首台无需安装电池,仅需数微瓦电力即可拨打电话的手机。该手机可从环境无线电波或光线中收集所需能量。研究人员利用商业现货组件组装了这部无电池手机原型,并进行了与基站之间进行通信的测试。据悉,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是手机主要的耗电环  相似文献   

9.
中国移动为2009博鳌亚洲论坛建成的TD—SCDMA一体化基站,被誉为“绿色节能”基站。该基站浓缩了多项国际领先的节能技术:优化了无线接入网络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基站站点的总数:采用电力集中管理技术方案,配备最合理的电力输出:采用纳米冷却通信机柜,最大限度地减少用于冷却设备的空调需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5G运营牌照发放,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为满足移动通信市场对基站建设与维护人才的需求,做好"基站建设与维护"等课程的开发建设,对建设高水平的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尤为重要.文章主要研究将VR全景技术应用于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探索该技术应用在教学中的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LTE基站系统实验室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对4G移动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学习需求。文章详细介绍了LTE基站系统实验室的设计方案,分析了组网方案设计、实验室平面设计、供电设计和实训系统设计等四个方面,为其他院校的LTE基站系统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沿架空地线行驶的自主巡检机器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沿架空地线行驶的输电线路自主巡检机器人系统,包括自主巡检机器人本体、地面基站、巡检后台管理系统,以及地线无阻挡道路结构等.开发的新型防震锤线夹、组合悬垂线夹和跨越耐张杆塔头柔性过桥等结构,使得机器人可以无阻挡地通过防震锤、直线杆塔和耐张杆塔等而无需跨越障碍物.着重介绍了自主巡检机器人的如下关键技术:移动机器人机构、自主移动导航、电源及其管理系统和机器人本体的系统集成,给出了自主巡检机器人的一个典型实例.通过不同环境的运行试验,表明提出的巡检机器人系统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电力接入通信网络的建设,更好地满足电力应用的需求,依托电力系统已有专用光纤和无线通信资源,并借鉴分布式基站在公网通信中的建设模式,提出基于分布式基站池的电力光载无线通信系统。将基带处理单元以池的形式进行划分管理,并以分布式的方式进行信息交互和数据处理,同时,从远端单元侧、传输通道侧及基站池侧三个方面来实现基于认知的资源优化调度使用。理论分析表明,新系统可充分利用电力专用通信资源,适应电力通信接入网网架结构。  相似文献   

14.
D2D通讯技术是5G通讯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无需经由基站转发并且能够有效地提升系统容量,提高频带利用率.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通讯过程中会占用原有蜂窝信道,D2D用户会对原始的小区用户产生干扰,并且这是一个两种用户相互干扰的过程.因此,D2D资源分配成为D2D技术引入的关键.为了克服在“一对一”D2D频谱分配过程中,每个D2D对仅可以占用一个移动信道的分配方式下,新加入D2D用户不一定会使得总容量变大这一问题,文中提出的算法兼顾了资源分配与功率控制两个方面.实验结果表明,在规定每对D2D用户可占用多个基站小区信道,新加入D2D用户不能使系统总容量减小的条件下,新的算法能有效地提升D2D用户总容量.  相似文献   

15.
电力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兼具电力通信网的地线和通信功能,对其故障精准快速的定位是确保电力通信网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为解决电力OPGW光缆实际运维工作中故障定位难的痛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传感技术的OPGW光缆故障精准快速定位方法,利用光纤的分布式布里渊频移特性,准确地识别线路光缆接续盒,标定线路接续杆塔位置,并以接续杆塔为新坐标,实现故障的精准快速定位,有效地提高了光缆运维水平。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光时域反射仪测试结合人工巡线的定位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将故障定位时长由天级缩减至小时级,故障定位精度由千米级缩减至米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资料收集、理论预测、数据监测与分析,讨论了辽宁某市3G网络基站中典型基站的电磁环境。结果表明,理论预测与实际监测结果差距不大,各典型基站的电磁辐射功率密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8μW/cm2,对该地区的电磁环境影响不大。对保护环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市区3G基站站址偏移从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两个方面,直观地给出市区站址偏移不同的距离对网络质量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并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信基站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措施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进一步加强通信基站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分析通信基站能耗现状,给出了通信基站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线路图,提出了通信基站生产运输、规划设计、运营以及报废回收处理等各阶段节能减排措施,从而全方位推进通信基站节能减排工作,为电信运营商在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方面提供了一些可参考的方法措施,对推进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两种应用广泛的可再生资源,在资源条件和技术应用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风光互补发电可弥补单独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供电可靠性低和造价高等缺点,其应用领域广泛,可用于通讯中继站、市政亮化等场合.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结构特点和运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通信基站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相似文献   

20.
面向全域一致通信体验的需求,协同天基、空基、地基网络,能够消除通信盲区、加强广域互联的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是未来通信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然而,现阶段的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只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取得了初步的应用,距离消除通信盲区、广域万物智联的愿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首先,文中概述了未来的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架构;然后,分别从硬件、协议、节点部署和服务保障的角度分析了融合组网过程中面临的四大挑战,包括基于专用硬件的网元节点带来的融合组网功能升级困难、现有卫星通信协议标准性能低、三维广域空间带来的活动基站选址困难以及多样化业务难以进行差异化保障等问题。针对上述挑战,分别介绍了面向卫星的轻量级虚拟化技术、基于5G技术的卫星通信系统、水平与垂直面解耦的的活动基站选址和端到端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切片4个解决方案,为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组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