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迎春  赵建平 《茶苑》2004,(1):33-34
沸沸扬扬的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申报,终于随着广大茶农品牌意识的日益提高、政府的大力扶持而落下帷幕。透过晶莹透剔的茶杯,望着几经沉浮的龙井,我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王建刚这个人,认识他的人可以叫他小王、老王、王先生,甚至是阿刚、小刚,不管怎么叫,他们都不会把他当作李建刚。茶油就不一样了,因为在中国民间,带“茶”字的油就有红花茶油、山茶油、茶籽油、野茶油、绿茶油、野山茶油、苦茶油等多种称呼,可它们都是茶油吗?  相似文献   

3.
索士荣 《中国食品》2012,(13):26-2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几年来,随着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曝光、查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味精作为最普及的一种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其应用范围已渗透食品加工业、餐饮、家庭烹饪的方方面面。那么,味精的成分是什么?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社会上关于味精不利  相似文献   

4.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句常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饮食文明.中国传统食文化讲究是“色、香、味”,而酱则三者俱全,成为传统食文化的核心,而“酱油”又是“酱”类中的精华,它作为人们生活中的主要调味品,没有  相似文献   

5.
漫谈味精     
味精,又名味素,学名谷氨酸单钠,俗称麸酸钠,是由L—谷氨酸与纯碱(碳酸钠)中和而成.味道鲜美,是一种高级调味品.味精生产是本世纪初才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866年,德国的立好生(H.Ritthausen)博士用硫酸水解面筋时发现了它,定名为谷氨酸.此后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直到1908年才开始用以制造味精,我国则于1923年开始生产.味精最初由面筋、豆饼水解制成,将这些  相似文献   

6.
浅谈味精     
浅谈个人对味精的认识,和大家就味精在调味品行业中的地位、味精的营养、味精的安全、味精的相关常识做以交流,目的是让消费者对味精行业的发展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专家论味精     
味精作为一种富有营养且又安全的传统鲜味剂,从它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在我国食用味精也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味精生产技术不断进步产量迅速增加,一跃成为名列世界第一的味精工业大国,年产量高达三十余万吨。尽管味精在改善饮食结构,提高饮食业档次方面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伙伴,在一些地方曾一度成为确保稳定市场而纳入政府有关部门监控产品行列,但仍有  相似文献   

8.
赵蕊阳 《新食品》2007,(20):27-27
总有一些东西是迅速进入大众生活。却又被时代抛弃的,当人们没有认清它的真实面目时。确实看上去很美。而一旦被揭露出“邪恶”的本质。其辉煌将很快终结。[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味精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味精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鲜味调味品。烹调 时在菜里或汤里略加少许味精,立刻可使 得菜肴的味道更加鲜香浓郁、美味可口。"味精" 这个名词源于"味之素"。它最早发现于1866年, 德国的立好生教授利用硫酸分解小麦面筋蛋白 质,最先分解出味精的母体--谷氨酸。1872年 赫拉西惠士与哈勃门等人又利用不同方法制取 谷氨酸,但遗憾的是它们大多只限于学术研究上 的探讨。真正发现它具有调鲜增鲜的作用是在 20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人为创出自己的世界名牌味精,追求、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至90年代中期,随着“莲花”味精挤身于日本“味之素”、法国“奥桑”、韩国“味元”等世界名牌味精的行列,终于圆了名牌梦。目前,莲花味精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品牌价值)总值已逾40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的商品之一,在国际上树立了“莲花”的良好形象。莲花味精企业集团因而也发展成为国家一级大型企业。挤身世界市场,为莲花味精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莲花味精只有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追踪国际味精技术新潮流,才能保持并巩固自己在国际味精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上半年全国味精行业味精产量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赵方圆 《食品界》2022,(1):60-61
近期调味品企业调价消息频出,味精价格也悄然走高.据了解,在原材料价格助推下,2021年下半年味精价格持续上涨,11月报价突破万元每吨大关,创十年新高.卓创资讯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19 日,2021年大包装味精40目("目"指颗粒大小,数目越小表示颗粒越大)年均价8870.8元/吨,同比上涨25.1%.  相似文献   

14.
秉全 《食品与生活》2005,(11):25-25
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自古以来就用海带、香菇、鱼干等食物来增加菜肴的鲜味。20世纪初,一位名叫池田菊苗的食品科学家发现在海带内有一种名叫谷氨酸的物质,具有增鲜的作用。数年后,他用植物蛋白为原料,采用化学酸水解的办法,进行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1866年,德国化学家立豪森在做硫酸水解面筋的实验时,意外地获得一种有机化合物,并定名为“谷氨酸”.谷氨酸加少许食盐,就成为谷氨酸钠,它味道特别鲜美,可用来调味,人们便称它为“味精”.哪料到本世纪六十年代,受人喜爱的味精被“指控”存“危害健康”之罪,  相似文献   

16.
味精可入药     
味精,学名谷氨酸钠,其主要成分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种,而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们每天要从牛奶、鸡蛋、肉类等食物中摄入大量的谷氨酸。味精大都以玉米、大米等粮食为原料,从淀粉中提取谷氨酸钠,其谷氨酸和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各大小餐馆都时兴打这样的宣传语来招揽顾客——本店承诺:菜品中绝不添加味精、鸡精等调味品.一夜之间,好像用了上百年的味精就成了大家避之惟恐不及的"毒物". 味精的历史并不长,满打满算也不过百来年.上世纪初,日本一位化学教授偶然间从海带中发现了一种名为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将其加入汤中,味道竟变得异常的鲜美,而后开始批量生产,很快便风靡全世界,当然也包括中国. 味精最初名叫"味之素"(日本现在也是这样叫的),意为"味觉的元素".人所感知的味觉,不外乎"酸、甜、苦、辣、咸"五种,即俗称的"五味",而味精所提升的"鲜"味却不在这五味当中,为何它就成了"味觉的元素"呢?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调味品》2007,(5):58-58
在实际生活中,作为增鲜和调味,选择味精还是选择鸡精,这主要看烹饪对象和每个人的口味要求。假如您烹饪的对象食物特征风味比较突出,如肉、鱼等可以选择单一味精,只起到增鲜效果,特别是瘦肉的食品,肌苷酸含量比一般食品高,只需加一点单一鲜味的味精就可达到增鲜效果,这时如果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