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知识     
SSR固态继电器以触发形式,可分为零压型(Z)和调相型(P)两种。在输入端施加合适的控制信号VIN时,P型SSR立即导通。当VIN撤销后,负载电流低于双向可控硅维持电流时(交流换向),SSR关断。Z型SSR内部包括过零检测电路,在施加输入信号VIN时,只有当负载电源电压达到过零区时,SSR才能导通,并有  相似文献   

2.
罗威  杨风  焦丽丽 《电子世界》2014,(19):28-28
目前,可控硅做为大功率电子器件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其触发方式在许多交流设备中都采用过零触发方式,而其控制多通过对触发脉冲的脉宽调节来实现。本文介绍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过零检测及脉冲输出电路。本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两部分。硬件部分包括电源电路、过零检测电路、控制电路、脉冲波输出电路等部分组成。处理器采用51单片机,设计完成了过零检测,并能输出脉宽度从1ms~10ms某一种满足控制要求的脉冲波。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配网中电压与电流较难实时测量的问题,详细介绍了MCR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采样电路的设计思想,设计出基于DSP采样的硬件电路,对硬件电路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对硬件的可靠性详细的分析。由于滤波以及触发信号的时间基准问题,同时也设计了相位补偿硬件电路以及过零检测硬件电路。实验结果表明采样电路、相位补偿电路和过零检测电路解决了MCR的无功补偿控制系统中电压、电流采样问题以及晶闸管触发信号的时间基准问题。  相似文献   

4.
电镦过程中可控硅移相触发和过零触发电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电热镦粗过程中可控硅移相触发方式和过零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利用Labview图形化编程语言进行了频谱分析。实践结果表明,过零触发电路具有对电源污染少,负载易于获得良好的正弦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MOC3061触发晶闸管过零调功陈明辉,吴一平在许多电加热的温度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晶闸管过零触发调功方式控温。这种触发方式的优点是:晶闸管输出为正弦波,波形无畸变、电磁干扰少、无噪音等。但常见的晶闸管过零触发装置由同步电路(对三相电源)、检零电路、...  相似文献   

6.
研究低压交变电压过零脉冲的生成电路在于克服相关专利技术因采用降压变压器、整流或光耦器件、较复杂电子电路等,而使得电路在过零检测的精确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分析设计交变电压过零检测环节、微分环节、脉冲整形和输出环节等,采用自建电路并检测各环节波形,可知电路过零脉冲误差低于0.5μs,功耗低于9.4 m W。故与现有技术相比电路具有诸多优点,可应用于晶闸管变流设备的定相和触发控制、交流电源的检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姚正武  部绍海  林涛  李树伟 《信息技术》2012,(10):104-106,111
为了用可控硅实现对市电供电的交流电光源负载进行智能精密调光控制,往往需要采用过零触发技术,则对交流电进行精确的同步过零检测就成为技术的核心,过零检测延迟时间和脉冲持续时间是过零检测电路的两个重要参数。一种简单实用、能够准确反映信号正、负过零时刻且便于微机接口的过零检测电路,主要由方波生成环节、微分环节、脉冲整形输出环节组成,通过单片机对该电路过零信号进行中断检测,实现对交流电光源的精密调光控制,具有独到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8.
<正> 对双向可控硅进行移相触发,可用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但此类芯片不易购得。用常见分立元件及通用运放也可组装成性能极好的移相触发电路。本文介绍的正是这样一种触发电路,它经长期使用,证明其稳定可靠,性能可与专用触发电路相媲美。 工作原理 这一触发电路如图1所示。电路中R1~R4,A1构成过零脉冲生成电路,过零脉冲的宽度取决于R3与R4的阻值比及R1与R2的阻值比。A1的反相输入端输入波形是全波整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某型引进飞机过压保护器备件短缺问题,在对进口产品的故障率高等局限性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给出了一种集成电路设计过压保护器的总体方案,完成了过压探测及延时电路、均衡控制电路和故障鉴别电路等电路的设计,解决了多发并联供电系统负载均衡分配的技术难题和对故障电机进行鉴别。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新设计的过电压保护设备不仅功能齐全,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并部分优于进口产品,而且接口关系简单,便于使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8,10(11):87-87
泰科电子日前宣布推出新系列PolySwitch^TM电路保护器。新的PolySwitch^TM RKEF电路保护器是针对广泛的各种通用电子产品而设计的——从工业控制器到电池组,在功能方面,它与泰科电子公司现有的RXEF过流保护器相当,但是外形尺寸小得多。  相似文献   

11.
基于NI Multisim10的函数发生器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华玲  左谨平 《电子技术》2010,37(12):35-36
Multisim软件以其强大的仿真功能,在电路设计中已经广泛应用。文章基于NI公司的推出的新版本Multisim 10设计了函数发生器,并对设计进行仿真和理论分析,缩短了电路开发的周期,更加方便地计算电路以及调整参数,使设计的电路达到预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混合信号控制器MSP430在实际应用中常遇到的因偶发复位失效而造成整个电路系统死机的问题,对MSP430系列单片机的复位机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出了对MSP430单片机不同系列采用不同复位电路的设计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具体的原理图、元件及参数。经过实践证明,通过对MSP430复位电路的深入分析和详细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其在应用时出现的偶发复位失效的问题,大大降低了系统死机的几率,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微安级恒流源电路在精密智能仪器和微传感检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在分析了微安级数控恒流源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给出了具体的设计电路,该设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设计了一个用在ADC(ADC)中的3阶8级量化的delta-sigma调制器(DSM)。该调制器的过采样率128,信号带宽32.8 kHz,分辨率16位。在设计噪声传输函数(NTF)时采用前馈方式实现极点和局部反馈实现零点,从而优化了输出信噪比,通过这些方法提高动态范围(DR),降低量化噪声。这个DSM的峰值信噪比可以达到145dB以上。最后本文给出了这个DSM的MATLAB仿真模型及仿真结果,在此模型基础上编写电路模块verilog程序及进行行为级建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使无线通信成为生活的必需。天线负责电路与空气中电磁能量的转换,为通信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设备。随着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电子产品中元器件的设计也要朝此趋势发展。当前业界对于天线设计的重点在于小型化、结构简单化及多频或宽带。采用陶瓷作为基板制作小型化天线已经是众所周知,然而,陶瓷的不足之处是它易碎,并且有较高的制作成本,因为它必须使用烧结的方法来制备。高介电常数聚合物基覆铜板由于具有易加工、低温成型、低成本和优异的机械性能,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高介电常数聚合物基覆铜板的设计与制作进行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陆斌 《电子技术》2010,37(12):33-34
针对线材表面预处理生产线的要求,进行了10kW/20kHz感应加热电源的整体设计。介绍了主电路的详细参数设计和基于DSP的控制系统设计。经过试验,样机能可靠地实现输出功率的连续可调和输出频率的自动跟踪,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裴旭 《印制电路信息》2011,(Z1):220-226
欧盟RoHS指令的颁布实施使印刷电路板步入了无铅时代,这对电路板的耐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热分析技术是一种分析测试材料的性质与温度关系的技术。本文介绍了热分析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机械分析法(TMA)在印刷电路板性能测试中的应用,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电路分析中,以经典电路理论探讨非线性电阻电路的问题。针对某些可以分段线性化的非线性电阻电路,当以曲线形式给出非线性电路的伏安特性时,探讨在凹电阻和凸电阻作基本积木块的方式下,依据电路KVL和KCL定律,运用串联分解法和并联分解法,分解拟合出满足分段线性要求的非线性电阻电路。通过对案例的仿真研究和误差分析,论证此方法在分析非线性电阻电路分段线性时,能比较方便地逆向解决以电路的伏安特性曲线完成实际电路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武志军  武博昊 《电子技术》2010,37(11):67-68
本文将EWB软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设计了一款测温电路,所设计的测温电路没有采用专用的温度传感器和高精度的A/D转换器,而是利用三极管温度特性和RC积分特性,通过EWB的温度扫描分析和瞬态分析得到三极管温度和RC充电时间的对应关系,将温度的测量变成了时间的测量,从而得到温度数据,因此,本电路具有低成本、高精度、简单可靠的特点,适用于测量速度不高的场合。同时采用单片机完成温度数据的采集、处理、显示等任务,并给出了测量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20.
"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电子技术设计性实验"课程以往只要求学生设计电路,软件仿真,一门课程就完成了,因此只有理论没有实践。为克服这个教学的弊端,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文章对通过设计制作一个可容纳四组选手参赛的数字式抢答器,来说明是怎样进行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