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SS8一系油压减振器仿真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我国提速机车广泛应用的SS8一系油压减振器的结构和应用特征,成功开发了减振器仿真软件,本文论述了仿真软件的特点,并用大量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作了分析比较,证实其结果是一致的,该仿真系统的应用为提速机车减振器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有效缩短了开发周期降低了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2.
通过热处理工艺的改变能够使铁路提速弹簧60Si2CrVAT力学性能有很大的提高。弹簧钢的力学性能指标受回火温度的影响最明显,其次是回火时间,缩短回火时间能够提高其力学性能指标。通过探索性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铁路提速弹簧60Si2CrVAT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工艺的优化最终探索出铁路提速弹簧60Si2CrVAT最佳力学性能的热处理方法,为大生产提供稳定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针对原紊流管式穿水冷却设备易出现钢筋波浪弯曲而导致冷床入口处发生堆钢事故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平流式冷却器.本文介绍了其结构、布置方式及应用效果,生产表明,该冷却装置减少了工艺事故,使小规格钢筋平均提速增产5%,大规格钢筋平均提速增产3%.  相似文献   

4.
市场分析 我国从1997年第一次铁路大提速以来,机车提速后对火车驱动齿轮的强韧性、耐磨性、抗热裂性、抗疲劳性和抗剥离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火车驱动齿轮环锻件成形工艺,提升该锻件的综合质量,制造优质的火车驱动齿轮是实现铁路运输和提速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的大量开行,滚动接触疲劳(RCF)伤损成为了高速铁路钢轨的主要伤损,严重威胁行车安全。本文介绍了我国提速段高速铁路钢轨的滚动接触疲劳伤损的类型、特征和发展模式。相关机构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轨头裂纹和隐伤是我国提速段钢轨最主要的RCF伤损,且伤损类型与钢轨的强度级别有关。同时介绍了钢轨RCF伤损的无损检测方法研究情况,重点阐述了低频超声表面波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焊接》2013,(11):45-46
从“大气国十条”透露的信息看,国家能源供需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一直被暂缓的核电建设将大幅提速。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臻也表示,在未来一个阶段,核电发展还将大幅提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核电投产运行机组将达6000万千瓦,是目前装机容量的四倍。  相似文献   

7.
《中国铅锌锡锑》2008,(4):46-47
我国汽车行业规模效应初步显现,出口提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高速列车辗钢车轮材料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恒勇  王豫 《热处理》2002,17(2):16-20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列车提速的概况,高速列车车轮的损伤形式,以及高速列车车轮用新材料的开发动向。  相似文献   

9.
郭明锦 《铸造》2007,56(11):1226-1228
针对铸铁厂造型能力严重不足及TX造型线速度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制定并实施高压静压并行生产的方案和高压造型线提速的各种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QMT/C-8000型铁路车辆车轮磁粉自动探伤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铁路车辆车轮(包括新型提速车轮)的磁粉探伤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的确定,也介绍了车轮磁粉自动探伤机的结构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崔海伟 《轧钢》2014,31(4):57-60
介绍了达涅利“高速双通道”输送系统、西马克双转毂高速上钢系统及其在高速棒材生产线上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棒材高速上冷床技术的发展以及高速棒材生产线的典型工艺布置与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2.
兰云鹏 《轧钢》2015,32(1):77-78
通过对津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小规格棒材生产线中3#成品倍尺分段剪剪切精度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 采取在生产线上安装多个热金属检测器、在末架轧机上安装脉冲编码器的方案, 提高了轧件实际线速度的测量精度和飞剪剪切控制精度, 从而有效减少了废品的产生, 提高了成品收得率。  相似文献   

13.
程知松  余伟  徐言东 《轧钢》2020,37(6):57-60
目前国内年产量超过100万t的棒材(钢筋)生产线基本上都是采用多线切分工艺实现的,由于钢筋新国标的实施,给采用切分工艺的棒材厂生产成本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此,基于如何降低高强钢筋中的合金含量及提高产品尺寸精度两方面提出了双线高速棒材的生产方案以适应现有棒材生产线的改造。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改变现有生产线主体设备布局,仅在现有的精轧机和冷床之间增加控冷设备、高速精轧机组、高速分段飞剪及冷床上料设备,停工时间短。新增设备可全部国产,投资少,见效快。  相似文献   

14.
The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a horizontally continuously cast gray iron bar of 4.6cm in diame-ter was modelled.The function describ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 flux at the internal surfaceof graphite sleeve,which was equal to that on the surface of the iron bar,was inversely derivedusing numerical calculation from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sleeve measured in realproduction.By us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eat flux as a boundary condi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iron ba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solidification of the iron bar taking longitudinal heatconduction into account was made.The profile of solidification front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approximately coincident with that in real production.In addition,the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s of the thickness of solidified shell at the exit of the mold to the maintechnological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temperature of liquid iron at the entrance of the mold,the moving speed of the bar and the intensity of water cooling,were obtained from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水平连铸铸铁棒材凝固过程数值模拟SCIEI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直径为46mm的水平连铸灰铸铁棒材进行凝固数值模拟。通过实测石墨套内温度场及数值计算,用传热学反问题求解方法确定铸棒表面的热流边界条件。采用所求得的铸棒表面热流分布函数,进行了计及铸棒轴向传热的凝固数值模拟,所得凝固前沿形貌与实际情况大体接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凝固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平连铸铸铁棒材生产中主要工艺参数对结晶器出口处棒材凝固层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制和开发了采用液气联合驱动、径向夹紧的棒料高速剪切机液压系统,介绍了液压大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应用液压大系统建模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构建了仿真模型,对棒料高速剪切机液压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研究.实践表明:采用液气联合驱动、径向夹紧的棒料高速剪切机,生产效率高,棒料剪切断面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仿真结果表明:液压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特性,液压大系统建模方法与理论可广泛应用于液压系统动态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郑维礼 《轧钢》1996,(3):47-49,62
介绍了高速线材轧机和合金钢棒材轧机配套用的步进式钢坯加热炉,在炉型、炉子结构、热工制度、节能以及为实现生产操作自动化等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继  张朝晖  刘世锋  刘创 《轧钢》2017,34(6):42-44
介绍了传统裙板式冷床上钢装置及达涅利“高速双通道”输送系统HTC和西马克双转毂高速上钢系统的特点。针对棒材冷床上钢速度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开发了一种裙板式冷床高速上钢技术,详细介绍了其提速系统、分钢系统、落点定位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使配置传统裙板式冷床的棒材生产线的上钢速度提高至少2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研究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讨论了棒线材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在节能减排、降成本的大趋势下,棒线材免加热直接轧制技术在改造现有生产线及新建生产线方面的应用会越来越多;针对提高产品质量的需求,预计将会出现一种有别于常规加热炉的节能型均温炉,其作用是消除铸坯的头尾温差和表面与芯部温差,同时起到连铸与轧制两个工序间的缓冲作用;从长远看,当方坯拉速达到6 m/min以上时,棒线材生产采用无头轧制技术将成为可能,这将为棒线材的生产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郑州永通特钢公司在长度仅185m的厂房内原有1条轴承钢棒材生产线的基础上欲再增加1条不锈钢高线的情况,北京科技大学轧钢研究所对其进行了设计改造,本文分析了其技术难点,采用了吐丝机与散冷辊道垂直布置,以及导管加侧活套的方案。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合理可行,为其他厂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