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 《陶瓷研究》2011,(2):102-102
工笔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是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所谓工笔,就是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工笔画追求绘画手段的装饰意味,造型手法上强调写意性的概括、提炼,并主张以神韵、神态的需求为前导来把握物象的本质形态,  相似文献   

2.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 1.线条方面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用线造型、勾线填彩是工笔画的主要表现手法。“线”是工笔花鸟画的骨架,中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远古人类的生活用具或装饰物以及岩石之上.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陶瓷绘画作为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数千年来,陶瓷绘画经历了从对大自然的模仿到有意识表述的飞跃。在这中间,陶瓷绘画发展成两大形态:一是写意画;二是工笔画。陶瓷工笔画笔法精谨细腻,在尊重自然物象的基础上追求装饰性,把物象之韵与人的精神情感通过工笔画相结合,达到形神合一的意境,深受人们的喜爱。一、陶瓷工笔画的色彩与表现手法在现代陶瓷工笔画艺术中,色彩是一大表现元素,除了具象地刻画客观物象外,色彩在增强画面节奏感、抒发情感  相似文献   

4.
<正>线在陶瓷花鸟画中是最基本的艺术语汇,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线条的运用要根据画面表达情感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使陶瓷绘画具有现代性和时代感,它在中国瓷画里是表现每个画家的思想感情和责任的。每一个陶瓷工笔花鸟爱好者,在线条方面大家都是很重视的,在每一个画工笔花鸟的爱好者中,绝大部分都是以精细的、美丽的线条为主,刻画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生动画面,它所表现出的这种生动、漂亮的绘画,让工笔画中体现了工笔画在花鸟中的价值。每一个  相似文献   

5.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成熟较早的一个学科,经历了千余年风雨沉浮。特别是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至今,工笔人物画已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枝鲜艳的花朵,并逐渐受到重视。工笔画精微细致的刻画是其独特的样式与手段,但不是它的终极目的。工笔画不是因工而工,而是以“工”传情达意、舒展怀抱、抒写心性,以精微细致的描绘传达出无限的遐想。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装饰美1、线条方面用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造型手段,工笔花鸟画是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用线造型、勾线填彩是工笔画的主要表现手法。"线"是工笔花鸟画的骨架,中国古代的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比如在远古人类的生活用具或装饰物以及岩石之上,人们已经开始运用粗细不同、长短不同、疏密对比的线条来表现他们身边的物象,鸟兽、鱼虫、植物是其主要的表现对象。古代的帛画、壁画中的用线就是以"铁线"勾勒。用线细密精到,粗细变化,浓淡干湿变化,使线条富有很强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装饰美感。传统的工笔线描主要可以分三类:第一类是变化较小,用力比较平均;第二类则变化比较大,线条出  相似文献   

7.
工笔花鸟画陶瓷装饰手法已有久远的历史,其色彩与线条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增长,在与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中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外来文化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绘画中,工笔画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勾线填色的彩陶纹样就显露出工笔画的雏形。工笔画以其结构工整严谨,造型传神到位,设色清丽典雅以及独特的绘画语言,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大放异彩。工笔花鸟画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画种,已有数千年历史,其风格与样式多种多样,以描绘花鸟、鱼虫、蔬果、走兽、花卉为对象。美不胜收,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以精谨细腻的绘画形式所表现的绘画即为工笔画。也是因为其这样一个特殊的特点,从古至今受到艺术家们及民众的追捧。与此同时,陶瓷艺术家也将这种绘画形式衍生到陶瓷的创作中去,形成了陶瓷绘画中独特的艺术门类。其中的  相似文献   

10.
正工笔画是一种以单线勾勒和设色的描画方法,它既是传统绘画中练习线描技法的基本功,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以下谈谈技法中的几种要点:一、传神写意传统人物画中,工笔重彩与减笔水墨仅仅是表现形式的不同。"写意"是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各种体载共同追求的目的。我国古典画论要求"以形写神"、"笔  相似文献   

11.
正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项绘画门类。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方式,它以我们中国特有的毛笔作为绘画工具,运用中国画颜料在纸张或者丝绸、绢巾上面进行精细的图案彩绘。中国画的绘画方式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意笔画,另一类为工笔画。意笔画通常是在生宣纸上进行彩绘,而工笔画通常在熟宣或绢巾上面彩绘。因两者运用的材质不同,其应用手法及观赏效果也大不相同。而国  相似文献   

12.
杨青 《陶瓷研究》2011,(1):112-113
循着中国陶瓷装饰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中国工笔画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分析探讨传统工笔画的“写意性”,对我们陶瓷装饰的发展有着新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指的是绘画作品体现融笔墨、自然灵性、人格精神为一体,将表现主观情趣摆在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工笔花乌画陶瓷装饰手法已有久远的历史,其色彩与线条结构是工笔画的主要构成之一。现代工笔花鸟画的语言形式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联系的日益增长,在与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中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洋绘画的冲击。如何较好地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吸取外来文化而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已经成为了现代画家们为之努力和创新的首要目标。画家们不仅要延...  相似文献   

14.
工笔重彩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方式,同时也是中国工笔画的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涌入,使得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与西方的绘画理论进行碰撞,在此基础上的碰撞下产生出不断融合、相互吸收的情况。现代工笔重彩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画风中逐渐开始走向装饰性的取向方面,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工笔绘画思维的束缚,我认为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同时对于中国的现代工笔重彩来说,也是突破自我浴火重生的一次涅槃。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绘画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璀璨,传统经典的表现形式及带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其东方神韵之美而获广泛喜爱。而陶瓷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装饰工艺美术,与其审美特质与物资媒介材料的天然属性有密切关系,且是其艺术创造的重要艺术元素和艺术基因。陶瓷绘画是陶瓷艺术的主流和特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它的艺术表现语言中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传统哲学观和审美精神。这些薪火相传的传统艺术文化在相当程度上都已经具备了符号意义,并为当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而深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论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装饰)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当前,我们面对不断创新的现实世界,以及国外的各种艺术思潮对中国传统艺术带来的冲击,新思想、新观念的不断涌现。陶瓷绘画总使人感到这是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如何能够从现代艺术设计融入陶瓷绘画中。1、传统绘画的由来及组成中国传统绘画,既以中国传统毛笔和墨,在宣纸和绫绢上所作的画。为了区别油画、水粉、水彩等西方绘画,统称为中国画或简称国画。  相似文献   

17.
传承与创新     
邵继梅 《陶瓷研究》2006,21(4):I0001-I0001
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工笔画是陶瓷最早的装饰形式,在中国画中,属于工细一类的画法.就是使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像,它与写意对称。我国自有绘画便是工笔重彩,古代把重彩使用的颜料“丹青”,作为绘画的代称。盛唐时期,艺术思想比较解放,写意逐渐兴起,开拓了宋代画坛工写并重、彩墨交辉的新局面。因而瓷上绘画也有工笔与写意之分。工笔粉彩是在清代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产生,至雍正朝成熟的一种釉上装饰。由于它色彩绚丽、形象逼真,而且具有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的风格,有东方艺术之誉,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线与青花瓷     
郭嘉威 《陶瓷》2024,(2):19-21
“线”是绘画艺术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元素,它在中国的美术历史中,其地位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在西方美术史中又对其有独特的见解。在写实绘画中,线条多被用作勾勒物象的轮廓。但在原始美术、中世纪美术和现代美术里,线本身的表达是相对独立的。在抽象主义产生之前,线条才自此真正摆脱了画面。  相似文献   

19.
工笔花鸟瓷画是中国花鸟瓷画中的一种绘画方式。这种绘画方式借鉴于纸上花鸟画中的绘画技巧,将之嫁接到瓷画之中,让工谨明丽,重色浓妆的工笔画风在器物之上也能够得以彰显和体现。本文在对花鸟瓷画的概述中阐述了花鸟瓷画的特点,并从工笔花鸟瓷画的历史意义中突出了工笔花鸟瓷画在我国中国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最后结合工笔花鸟瓷画代表作家的作品,论述了工笔花鸟瓷画的三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一、陶瓷山水画的文化底蕴中国山水画,可谓是博大精深,谢赫曾在《古画品录》中将绘画艺术归纳为六大标准。其中"气韵生动"是六法的核心,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分支,其艺术精神的昭示可以追朔到先秦。中国山水画重在意境。所谓意境即是画中贯注的一种创作激情以及体现在画面上的节奏和旋律。早在先秦就已作为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以中国传统哲学作基础的,先秦道家,魏晋玄学,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