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针对错流移动床存在的空腔和颗粒流动偏离平推流的不正常操作问题。在一套φ600 mm×1300 mm半圆锥形和柱形错流移动床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借助于大颗粒助剂的引入有效提高了错流移动床出现空腔的临界速度,解决了错流移动床操作弹性低的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混入适量的大颗粒助剂可使颗粒流动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错流移动床存在的空腔和颗粒流动偏离平推流的不正常操作问题。在一套φ600 mm×1300 mm半圆锥形和柱形错流移动床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上,借助于大颗粒助剂的引入有效提高了错流移动床出现空腔的临界速度,解决了错流移动床操作弹性低的问题。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混入适量的大颗粒助剂可使颗粒流动不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移动床空腔现象及空腔尺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移动床由于具有独特优越性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流量受到空腔现象的影响.在二维矩形错流移动床内研究了移动床内的空腔现象,以两种物料及壁面材料对移动床内空腔现象的产生、发展进行考察.当错流气速或压力梯度足够大时移动床内将发生空腔,空腔大小随错流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并考察了空腔尺寸与错流气速的关系.在流体力学分析和力平衡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简化的空腔尺寸关联式,得出一个有多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获得空腔尺寸与错流气速的关系,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整流子对错流移动床颗粒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矩形错流移动床中考察了整流子对移动床内颗粒移动、空腔、贴壁等现象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有错流的条件下,床层内颗粒下移速度表现为近上游面的颗粒快于近下游面的颗粒,适当调整整流子位置有可能使床层内颗粒在某一气速下以几乎相同的速度下移. 与无整流子的装置相比,整流子的设置能推迟移动床空腔的生成并减小空腔尺寸,其横向位置离上游面越远对空腔影响越小;但设置整流子将降低错流移动床的贴壁临界值,其横向位置离上游面越远对贴壁影响越大. 为定量描述空腔尺寸和贴壁临界值,将床层简化为由整流子中心位置决定的2个虚拟流道,并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5.
实验测定了粗颗粒流化床中细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实验表明气速对RTD影响不大,本文还提出了用两并联混釜串联-平推流的模型来描述粗颗粒床中细颗粒的停留时间,从而得到了细颗粒在密相区的停留时间与气速的关联式。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错流移动床的压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矩形移动床内考察了颗粒下移速度、颗粒堆积状态及空腔生成和长大发展过程等因素对压降的影响. 在错流气体速度为0.09~1.35 m/s、颗粒下移速度为0.95~9.68 cm/min的较大变化范围内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颗粒下移速度对压降几乎没有影响;当错流气速足够大时移动床内将出现"空腔"和"贴壁"等现象,空腔的发展过程造成压降随时间出现稳定、微波脉动和大幅波动3种变化;欧根公式适用于低错流气速时的移动床压降;高错流气速下空腔出现了"生成-长大-塌落-流化"的循环变化过程. 在实验基础上建立了有空腔时的移动床压降模型,并对空腔尺寸进行了无因次关联,其床层压降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7.
实验测定了粗颗粒流化床中细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RTD)。实验表明气速对RTD影响不大。本文还提出了用两并联全混釜串联一平推流的模型来描述粗颗粒床中细颗粒的停留时间,从而得到了细颗粒在密相区的停留时间与气速的关联式。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1):2091-2094
气固错流移动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空腔与贴壁是两种典型的非正常操作工况,限制了移动床的操作弹性。床层结构与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影响空腔贴壁的形成及变化,综述了空腔与贴壁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压降、颗粒流动以及空腔贴壁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空腔贴壁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提高错流移动床操作弹性的方法,阐明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气固错流移动床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化工》2015,(11):2091-2096
气固错流移动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空腔与贴壁是两种典型的非正常操作工况,限制了移动床的操作弹性。床层结构与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影响空腔贴壁的形成及变化,综述了空腔与贴壁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压降、颗粒流动以及空腔贴壁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空腔贴壁的影响因素,讨论了提高错流移动床操作弹性的方法,阐明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气固错流移动床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魏飞  程易 《化工学报》1996,47(5):587-594
利用磷光颗粒示踪技术对双颗粒提升管中细颗粒的轴向混合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得反映细颗粒轴向扩散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这表明细颗粒存在两种类型的扩散形式:弥散颗粒扩散和颗粒团扩散本文提出的一维两组分扩散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双峰分布.实验结果表明细颗粒的两种轴向混合行为有较大的差别,而总包Peclet数几乎不随操作条件及床内粗细颗粒比例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