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烯烃加成硫化氢直接生成硫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烯烃加成硫化氢合成硫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该类反应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对合成乙硫醇、正丁硫醇、叔十二碳硫醇、正十二碳硫醇的研究现状及国内有关叔丁十二烷基硫醇的工业生产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重要性和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微量硫化氢和硫醇的汞量测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硫化氢和硫醇的汞量测定法。含有硫化氢和硫醇的气体 ,用碱溶液吸收 ,以双硫腙为指示剂 ,用标准汞溶液滴定。硫化氢和硫醇共存时 ,可加入丙烯腈掩蔽硫醇 ,从而得到硫化氢和硫醇的含量。同时介绍了锌掩蔽—非均相直接滴定测定硫醇的方法。本方法可测定含量 1× 10 - 71× 10 - 2 的硫化氢和硫醇。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品质含硫化学品在国内仍有较大市场,部分甚至供不应求;回收废气中的硫化氢并深加工,既经济又环保。本文梳理了无机硫化物、硫醇、硫醚、硫酚、硫代酰胺、含硫杂环、有机二硫化物、高价硫有机物在内的8大类共计16种含硫化合物,介绍了它们的理化性质、主要用途以及市场供应情况;详细阐述了国内外主要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工业路线以及以硫化氢为原料的合成路线,比较有代表性的诸如生产硫化钠和硫氢化钠的吸收法,生产硫化锌的均匀沉淀法,生产甲硫醇的甲醇-硫化氢法,生产乙硫醇的氯乙烷法和乙烯-硫化氢法,生产2-巯基乙醇的环氧乙烷-硫化氢法,生产巯基乙酸的氯乙酸-硫氢化钠法和氯乙酸-硫化氢法,生产叔十二碳硫醇的十二烯-硫化氢加成法,生产二甲硫醚的二硫化碳-甲醇法和硫化氢-甲醇法,生产蛋氨酸的氰醇法和海因法,生产聚苯硫醚的Phillips法、硫磺法和硫化氢法,合成苯硫酚的硫化氢-氯苯法,生产硫脲的硫化氢-氰氨化钙法和硫化氢-氰胺法,生产四氢噻吩的噻吩加氢法和四氢呋喃-硫化氢法,生产二甲基二硫的硫酸二甲酯法和甲醇硫化法,以及通过二氧化氮氧化二甲硫醚的方法生产二甲亚砜。合理开发硫化氢废气的下游产品,需要从市场定位、技术手段、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从当前的市场现状分析,蛋氨酸、聚苯硫醚等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硫醇品种很多,均以硫化氢或硫化氢下游产品为原料合成而得,多数产品国内供不应求,极具发展潜力。在天然气、石油炼制、化工生产中经常产生大量硫化氢,目前国内大量硫化氢废气被简单回收成硫磺出售,经济效益不明显。如果采用回收的硫化氢废气生产硫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1-十二烯与硫化氢为原料,紫外光引发自由基加成合成正十二烷基硫醇。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引发剂与1-十二烯摩尔配率、单位体积十二烯对应的硫化氢通气速率、通硫化氢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0℃,反应压力1.1MPa,n(引发剂)∶n(1-十二烯)=0.048∶1,单位体积十二烯对应的硫化氢通气速率为900h-1,通硫化氢时间为45min。正十二烷基硫醇收率可达64.9%,精制后正十二烷基硫醇产品纯度达到98.5%。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臭氧氧化法去除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硫醇的试验情况,考察了臭氧浓度、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等不同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硫化氢、硫醇的最终氧化产物可以不是二氧化硫,而是凝聚态的硫化物。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臭氧氧化法去除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硫醇的试验情况,考察了臭氧浓度、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等不同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硫化氢、硫醇的最终氧化产物可以不是二氧化硫,而是凝聚态的硫化物。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碳硫醇主要用于丁苯橡胶、ABS树脂和丁腈橡胶的制备,对其聚合相对分子量进行调节。简单介绍了正十二碳硫醇的性质、用途及合成方法,以文献为基础,总结了以正十二醇、1-十二烯、1-卤代十二烷等为原料,分别与硫脲、硫化氢等含硫化合物反应合成正十二碳硫醇的方法,并对合成路线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正十二醇为原料的合成路线中硫化氢催化取代法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对国内正十二碳硫醇合成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辉 《辽宁化工》2011,40(11):1118-1120
以易制备和无气味的3-(二乙硫/苄硫基)亚甲基-2,4-戊二酮1作乙硫醇和苄硫醇替代试剂,进行了环保和无气味的β-羰基硫醚的合成研究。在甲醇介质中,氯化乙酰存在下,1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乙硫醇或苄硫醇,然后与α,β-不饱和酮2进行硫杂迈克尔加成反应,高产率生成β-羰基硫醚,反应过程无恶臭气味。  相似文献   

10.
三氯化铝催化合成叔十二碳硫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叔十二硫醇主要用作橡胶、树脂及纤维生产中控制相对分子质量的链调节剂。文中介绍了多种合成叔十二硫醇的方法,并以三氯化铝作催化剂,由十二烯和硫化氢合成了叔十二硫醇,考察了影响收率的因素,叔十二硫醇收率达80%。  相似文献   

11.
在银表面分别用1-苯基-5-巯基四氮唑乙醇溶液和十六硫醇乙醇溶液制备了防银变色保护膜。采用硫化氢腐蚀试验和极化曲线、交流阻抗及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测试。对防变色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十六硫醇乙醇溶液对银的防变色效果优于1-苯基-5-巯基四氮唑乙醇溶液。  相似文献   

12.
炼厂碳酸钠干燥尾气的氧化脱臭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臭氧氧化法去除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硫醇的试验情况,考察了臭氧浓度、停留时间和催化剂等不同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硫化氢、硫醇的最终氧化物可以不是二氧化硫,而是凝聚态的硫化物。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在高压釜中,反应温度对中性氧化铝上1-己烯与硫化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氧化铝载体上,非临氢条件下,1-己烯与硫化氢反应随着温度升高,生成硫醇浓度越来越高,总硫浓度也是随温度升高呈增大趋势。1-己烯与硫化氢反应还会生成正己烷和2-己烯以及3-己烯等烃类化合物。随着温度升高,反应体系中1-己烯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少,正己烷和2-己烯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3-己烯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趋于平稳。温度的升高促进硫醇及其它硫化物的生成,同时还会促进1-己烯的饱和及异构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
硫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由硫化氢与醇或烯烃反应而成,法国阿奎登的国家石油公司用硫化氢与甲醇作用生成甲基硫醇,其所用的硫化氢系自汽油中提取。制造硫醇用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量随提取方法而异,可含20~40%,能用蒸馏法除去。反应器为内具催化剂的火管锅炉,物料加入后用炉气维持温度340~350℃,生成的气体在热交换器中用冷水冷却,便反应生成的水分冷凝,而气体经过塔向上与下行的-25℃的甲醇液流相遇,然后经过蒸馏,可得少量硫醇,此时二氧化碳已逸去。醇/硫醇溶液从吸收器的脚子抽吸到蒸馏塔中,在3.5公斤/厘米~2的压力下蒸馏,最后再经过第二次蒸馏以消除溶解的硫化氢。积聚于第一蒸馏塔底部的醇可作为催化炉与吸收塔的原料。所用的主要催化剂为铝土,但也有采用其他单独  相似文献   

15.
电除尘器脱除臭味物质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压静电除尘器去除硫化氢、硫醇的运行工况 ,分析了高压静电除尘器能够脱臭的物质条件 ,并在理论上对高压静电除尘器的脱臭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际运行结果表明 ,高压静电除尘器对硫化氢、硫醇的去除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6.
建立GC-SCD测定石脑油中8种硫醇类硫化物的方法,采用一系列混合标样分别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研究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甲硫醇、乙硫醇、异丙硫醇、叔丁基硫醇、丙硫醇、2-丁硫醇、异丁硫醇、丁硫醇浓度在2.5~100 mg/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1 82~0.998 84,检出限为0.29~0.52 mg/L。采用浓度为10 mg/L的混合标样进行精密度的考察,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18%。与其他检测方法比较,该方法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稳定性高,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压静电除尘器去除硫化氢、硫醇的运行工况,分析了高压静电除尘器能够脱臭的物质条件,并在理论上对高压静电除尘器的脱臭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除尘器对硫化氢、硫醇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在地层中开采出的资源除天然气外还有水蒸气等气体,另外还包含一些具有酸性性质的气体,这些酸性气体大部分由硫化氢碳及硫醇等气体组成。其中,硫化氢具有最大的毒性。本文主要说明了如何准确测定硫化氢质量分数,同时介绍了工作人员操作硫化氢监测仪器的方法,并提出在硫化氢毒性环境中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压静电除尘器去除硫化氢、硫醇的运行工况,分析了高压静电除尘器能够脱臭的物质条件,并在理论上对高压静电除尘器的脱臭过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实际运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除尘器对硫化氢、硫醇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加工含硫和高硫原油的炼油厂其延迟焦化装置生产液化石油气硫化氢含量可达到20000×10-4%以上,硫醇硫含量可达到7000×10-4%以上。胺液中杂质含量积累导致胺液发泡,胺液有效载荷下降,脱后液化气硫化氢含量20×10-4%。采取加强原料过滤器操作管理、增建胺液脱热稳盐系统,胺液溶剂有效负荷提高,液化气胺脱后硫化氢含量稳定维持在20×10-4%。液化气脱硫醇系统硫醇抽提不彻底、碱液中二硫化物转移效率低是液化气脱硫醇效果差的关键。二甲基二硫化物密度1.062与碱液相差很小,必须100%靠石脑油反抽提分离。采用固定床催化剂、三相催化氧化抽提塔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液化气脱硫醇碱液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