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晏杰  卢昱  陈立云  刘云龙 《电讯技术》2014,54(12):1683-1687
为了实现对移动装备在不同管理域间切换时身份的快速、安全认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提供的安全可靠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和高精度的授时功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的战场移动装备域间身份认证方法,设计了基于“北斗”的战场移动装备域间身份认证体系结构和战场移动装备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该认证体系采用两级认证机制。整个移动网络通过“北斗”系统的高精度授时实现全网时钟的精确同步,将“北斗”系统提供的时钟信息作为时间戳加入到身份认证信息中,并利用“北斗”系统传输身份认证信息。经过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安全可靠,可以实现域间身份认证时新管理域中的认证中心与移动装备的双向认证,也可以实现移动装备的匿名认证,同时具有抗重放攻击能力。此外,该协议有效地减小了家乡域认证中心的开销。  相似文献   

2.
李刚  郝立芳  支春阳  杨双 《无线电工程》2023,(10):2439-2444
受限于环境、通信频度和通信容量等因素,基于北斗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存在数据发送延迟高、排队较长和丢包等问题,无法保证警报控制的实时性和可靠性。为此,提出了一种实现北斗三号短报文可靠传输的方法。在北斗人防通信协议中增加“丢包率控制”字段,减少发送图片/语音等长数据时不必要的丢包重传次数,减少传输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北斗三号指挥型用户机阵列实现轮询发送人防统控通信数据,有效解决北斗通信频度的限制因素,提高人防系统数据传输的通信效率。通过采用差异化可靠通信机制,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消息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提升人防统控系统的可靠性和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无线电工程》2018,(4):293-297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完善,移动通信信号已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但在高原、沙漠、森林和海洋等特殊地区(后称特殊区域),仍没有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以致人员进入特殊区域后无法与外界通信,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服务,并具备全天候、全天时的短报文通信能力,弥补了移动通信网络无法全域覆盖的缺陷。在充分利用北斗通信和移动通信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北斗和移动通信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实现了移动通信网与北斗通信网的互联互通,可为特殊区域自驾游、徒步探险和科学研究等人类活动提供无缝应急通信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目前已经初步具备在中国及临近区域进行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能力,定位精度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可将北斗导航/数据通信技术应用在在电力移动现场作业中。  相似文献   

5.
刘飞  林琳  徐文江 《信息技术》2020,(1):15-19,25
为了实现通用航空器的监视数据在空-地之间的有效传输,完成地面监管人员对低空空域航空器的运行监控,文中综合利用ADS-B技术、数据压缩算法及北斗短报文技术,首先对在1090ES数据链上传输的ADS-B消息进行压缩,然后将较大压缩包分包处理以及添加包头控制符,最后基于北斗短报文传输协议格式封装监视数据压缩包后将其调制发出,并且在接收报文端添加接收成功/丢包反馈响应,在发送端添加丢失补发操作,进一步提高北斗短报文数据传输可靠性,尤其在ADS-B地面站接收覆盖不到的区域,对通用航空器的运行监视数据传输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北斗卫星导航应急通信系统在海上船舶监控及海难救助、气象站卣区应急通信传输以及铁路应急通信中的应用,通过北斗短报文通信模块构建终端设备,实现终端与地面应急控制中心通信传输、位置上报、应急调度指挥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无人机安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大型无人机现有安控系统的不足,利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研制了地面北斗便携站和机载BD安控器,实现了北斗短报文指令被动安控功能和安控区域自判断主动安控功能;采用独立的单片机板卡作为笔记本电脑故障的应急备份,实现了一键发送安控指令功能,提高了指令发送的可靠性;采用多个地面北斗便携站同时工作的方式可有效提高短报文指令发送频度。经实际使用验证,其工作正常,运行可靠。验证结果表明,该无人机安控系统设计合理可行,可推广应用于其他无人机安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以完善铁路防灾减灾通信系统为目的,分析该系统中的北斗卫星系统、TMIS融合。阐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TMIS功能与融合必要性、铁路防灾减灾通信系统结构与功能,立足于优化北斗报文传输、改善短报文模块结构、优化设计双向数据交换平台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TMIS能够有效融合,为铁路防灾减灾通信的完善与优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且具有通信能力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其他导航系统不具备的双向短报文通信功能。针对用户在抢险救灾等各种复杂环境中对语音通讯的需要,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短报文通信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可用于语音传输的系统。基于现有的北斗通信终端通过硬件扩展实现语音通信传输功能;通过语音压缩技术解决大量语音数据有效传输的问题。结合试验对语音数据进行分析,系统能顺利进行语音通信,语音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目前渔业供需信息实时性不高的难题,使供需信息能通过渔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统一的信息收集、整合和发布,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渔业交易信息服务应用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基于北斗的安卓船载终端,利用北斗一代的短报文技术实现实时供货量信息的发送,经由北斗地面服务站和Internet将信息数据传送到渔业交易信息服务中心的Web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和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提升渔业市场的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北斗导航系统建设逐渐完善,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Reginal Short Message Communication, RSMC)服务已进入行业应用越来越广的关键时期。WiFi信号与北斗三号RSMC出站信号频率接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2个系统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针对WiFi信号干扰对北斗三号RSMC出站信号性能的影响问题,介绍了北斗三号RSMC出站信号的空口特性,分析了WiFi信号对北斗三号RSMC出站信号的带外干扰和带内干扰,基于等效载噪比的分析方法,从载噪比损失方面对干扰的强度做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改进方法。研究结果为WiFi和北斗区域短报文服务兼容并存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洋  韩书键  张轲 《现代导航》2021,12(6):416-419
为建立可靠的车载移动站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了一种基于 BDS 短报文协议的可靠通信链路。针对 BDS 短报文通信的不可靠性和通信容量有限的缺陷,通过自定义通信协议,采用增强型数据握手机制加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多卡协同传输数据机制增大数据传输的效率。经实验表明,采用提出的可靠通信链路设计比传统方式的传输成功率平均提高了 35%,能提高北斗卫星的移动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卫星与网络》2008,(10):38-41
北斗一号系统具有导航定位、数字报文通信、授时三大功能,它的效益主要通过各类用户机来实现。用户机是系统应用终端,直接为用户提供导航定位、定时和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无线电》2020,(1):37-37
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配套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在中圆地球轨道上规划的24颗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说,此次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斗全球服务能力全面实现,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性能优异的导航服务,以及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捜救等特色服务,将进一步提升系统服务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斗短报文是北斗导航系统的特色功能,它可以实现用户间双向短消息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无通信盲区、通信距离远和实现简单等特点,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救灾减灾、公共安全、能源等多个行业拥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针对民用应用通信的安全非常薄弱,应用数据采用明文传输,存在信息泄露和非法篡改的安全风...  相似文献   

16.
受到高海拔影响,区域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短报文容易出现丢包状况等问题,提出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高海拔区域用电信息采集方法.利用北斗短报文双向数据传输、无线公网信号覆盖范围大、通信无盲区等优点,定位用电信息网络节点,构建高海拔区域居民用电信息网络结构模型,引入密匙协商加密技术,实现了用电信息的安全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用电信息采...  相似文献   

17.
RADIUS协议的安全性是实现Internet网络上AAA功能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详细阐述了RADIUS协议特点、报文内容和认证流程;深入分析了RADIUS协议的安全性保护机制:通信双方身份认证,用户口令加密传输;最后指出RADIUS协议在通信可靠性和加密算法安全性方面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卫星导航信号区域监测系统,可实现对指定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持续全天候监测。针对北斗短报文可靠性和通信容量有限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带反馈重发机制的多卡自适应发送方法,可明显提高发送效率和可靠性。研究了一种多站联合干扰源交汇定位算法,并设计了导航信号区域完好性监测方法,可在出现异常时对干扰源进行定位并及时告警,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4G/5G互操作,5G核心网的用户签约数据库UDM和策略数据库PCF必须分别与4G核心网的HSS和PCRF融合建设,基于5G的组网需求和2G/3G/4G的网络部署经验,梳理了几种可行的数据库组网方案,分析了5G网络的数据库组网需要从用户不换卡不换号的开通需求、数据库融合、4G数据迁移、网络路由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技术方案,从而保证4G用户升级为5G用户的业务体验。  相似文献   

20.
为提供整体鉴权管理机制以实现固网与移动网络的融合,在对现有通信网络及IMS的安全鉴权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EAP-AKA协议加上SIM卡的鉴权机制和只使用SIM卡的用户识别功能两种方案,形成融合网络的整体鉴权。最后对融合网络的未来鉴权机制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