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Co基非晶Fe_(5.3)Co_(61.3)Ni_(7.4)Si_(10)B_(16)合金进行了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后得出:无磁场退火使合金磁性能恶化,纵向磁场退火有效地消除了内应力局部感生各向异性和畴壁钉扎,形成感生单轴磁各向异性。静态磁性获得显著提高.μ_m=169×10~4Gs/Oe,Hc=0.004Oe,μ_(0.002)=9.4×10~4Gs/Oe.Br/Bs=0.9,θ=30°的倾斜磁场退火可进一步提高静态磁性,μ_m高达183×10~4Gs/Oe,μ_(0.002)为26.4×10~4Gs/Oe,Hc为0.003Oe,Br/Bs=0.92,磁滞损耗显著减小,但复数导磁率μ′较低,与纵向磁场退火比较,45°倾斜磁场退火有明显改善交流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磁测量和差热分析等技术,研究了(Nd_(0.947)Dy_(0.053))_(15)(Fe_(0.83)Co_(0.17))_(77)B_8合金的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_(max)与烧结温度(T)的关系。合金的Br主要取决于烧结温度,而时效处理对Br的影响甚小。(BH)_(max)与Br~2成正比关系。对于所研究的磁体,最佳烧结温度为1100℃,最佳剩磁Br=1.250T,(BH)_(max)=286.1KJ/m~3。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Zr_(1-x)T_xMn_(0.6)Ni_(1.4)(T=Ti,V;x=0,0.1,0.2,0.4,0.6)合金的晶体结构和贮氢特性。这种合金的晶体结构属于Laves相的六方结构,空间群为P6_3/mmc。用Ti和V原子替代部分Zr原子后,六方结构的晶格常数变小。六方结构晶格常数的变小致使合金的氢平衡分解压随着Ti和V原子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述了二元系统一次枝晶间距模型的发展及特点,并验证了在多元合金系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 DD8单晶高温合金中,λ_1-G 关系符合二元系统模型,但λ_1-V 关系和二元系统模型有较大的偏离,λ_1为一次枝晶间距,G 为温度梯度,V为凝固速率。在本文凝固条件下,DD8合金的λ_1-G,V关系式为:λ_1=1141.5G~(-0.52)V~(-0.12),其中λ_1单位为μm,G 为 K/mm,V为μm/s。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Co基非晶Fe_(5.3)Co_(61.3)Ni_(7.4)Si_(10)B_(16)及Fe_(5)Co_(58)Ni_(11)Si_(10)B_(16)合金用不同方法进行了热处理后得出:退火使合金磁性恶化,纵向磁退火有效地消除了应力,局部感生各向异性和畴壁钉扎,形成感生单轴各向异性,静态磁性获得显著提高。Fe_(5.3)Co_(61.3)Ni_(7.4)Si_(10)B_(16)合金最好静态磁性μ_m高达169×10~4Gs/Oe,Hc为4.3mOe,μ_(0.002)为94000G/0e,Br/Bs=0.895,磁滞损耗减小。但由于形成粗大180°畴使反常涡流损耗增加。倾斜磁场退火使180°畴数目增多,在一定频段内有效的降低反常涡流损耗。对提高初始导磁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氩等离子体电弧熔炼(Ti_(0.9)Zr_(0.1))_(1.1)Cr_(2.0-x)M_x(M=Co、Fe,x=0~0.1)合金,并使用XRD、PCT、DSC研究了该系合金的相结构和吸放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_(0.9)Zr_(0.1))_(1.1)Cr_(2.0-x)M_x(M=Co、Fe,x=0~0.1)合金结构为C14型Laves相,PCT测试表明,吸放氢的滞后效应较弱。使用少量Co、Fe分别替代(Ti0.9Zr0.1)1.1Cr2.0合金中部分Cr,减小了合金的晶胞体积,增大了合金的吸氢平台压。Co替代部分Cr在293~304K对合金的最大储氢量影响不明显,但是可逆储氢量略有降低,Fe替代部分Cr在293~304K对合金的最大储氢量影响不大,但是可逆储氢量增大。Co对合金中残余氢的放出温度影响不明显,Fe取代部分Cr使合金中残余氢的放氢温度从613~713K转变为653~733K。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Fe_(100-x)Co_x)_(71.2)B_(24)Y_(4.8)]_(96)Nb_4(x=0~60)和[(Fe100-xNix)71.2B24Y4.8]96Nb4(x=0~20)块体非晶合金的热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加入Co和Ni使合金的因瓦效应减弱,替代量x相同时减弱的程度也基本相同。这些结果说明,添加Co和Ni对Fe原子局域结构的主要影响是减少了Fe-Fe原子对的数目。同时还发现,居里温度与磁性相变结束后的热膨胀系数呈反向变化,与结构弛豫导致的自由体积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Zr_(56)Co_(28)Al_(16))_(100-x_Y_x(x=0,1,2,4)非晶合金,研究了(Zr_(56)Co_(28)Al_(16))_(100-x)Y_x(x=0,1,2,4)非晶合金在模拟体液(PBS溶液)中的耐蚀性。运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试样的结构,运用电化学工作站、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Y元素的添加对Zr_(56)Co_(28)Al_(16)非晶合金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Y元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Zr_(56)Co_(28)Al_(16)非晶合金的耐蚀性,但过量Y元素的添加,在非晶基体上有晶体相的析出,降低了Zr_(56)Co_(28)Al_(16)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Pr、Nd、Y、Sm和Gd按一定比例组成混合稀土对La进行部分替代,通过分别增加混合稀土中各元素的含量获得5种合金试样(分别用Pr0.6、Nd0.6、Y0.6、Sm0.6和Gd0.6表示),研究了混合稀土组成对A2B7型La_(0.63)(Pr,Nd,Y,Sm,Gd)_(0.2)Mg_(0.17)Ni_(3.1)Co_(0.3)Al_(0.1)退火合金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合金相结构分析表明,合金微观组织均由主相2H-Ce2Ni7型和CaCu5型第二相组成,其中Y0.6合金的Ce2Ni7型相丰度最高(93.3%(质量分数))。合金中Ce2Ni7型和CaCu5型相晶胞体积均随A端元素平均原子半径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电化学分析表明,合金放氢平台压力为0.013~0.054 MPa,最大储氢量(Hmax/M)为1.23%~1.42%(质量分数),其中Y0.6合金具有最高的电化学放电容量(404.4 mAh/g)和最佳的容量保持率(S100=93.50%);合金电极高倍率放电性能HRD按试样Gd0.6、Sm0.6、Y0.6、Nd0.6、Pr0.6顺序依次减小。混合稀土中适量增加Y元素可显著提高和改善合金电极的综合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靶磁控共溅射技术的单靶功率可调特点,在Zr-4合金基底上,通过调节O_2流量制备出(AlCrMoNbZr)_(1-x-y)N_yO_x高熵合金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纳米压痕仪(nanoindentation)以及电化学工作站等对不同O_2流量下制备的(AlCrMoNbZr)_(1-x-y)N_yO_x高熵合金涂层,进行了微观结构、形貌、纳米硬度以及耐腐蚀性能进行了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在O_2氛围作用下,涂层相结构由fcc完全转变为bcc结构;随O_2流量由0 mL/min增至15 mL/min,涂层纳米硬度由22 GPa快速降低至7 GPa;O_2流量为10 mL/min的(AlCrMoNbZr)_(1-x-y)N_yO_x高熵合金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其腐蚀电流密度较O_2流量为0 mL/min的(AlCrMoNbZr)N涂层降低约6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TiCu_(0.5)Al_(0.5)Cr_(0.2)Ni_(0.1)高熵合金的相组成、相形貌、元素分布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了合金在室温下的硬度,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合金进行了室温压缩试验,并在实验室模拟环境下进行合金防腐防污性能研究。结果表明:TiCu_(0.5)Al_(0.5)Cr_(0.2)Ni_(0.1)高熵合金主要由六方晶系Ti(CuAl)_2组成,大块状Ti(CuAl)_2相间存在条状组织,条状为AlCu_2Ti相,条间为CuTi_2相。树枝晶(DR)内Al元素和Cr元素含量较高,枝晶间(ID)Ti元素含量高于枝晶区域,而Ni元素和Cu元素整体分布较均匀。枝晶间(ID)显微硬度平均值为772HV,树枝晶DR显微硬度为690HV,枝晶间(ID)显微硬度高于树枝晶(DR)的;室温压缩强度为1 091 MPa。合金耐腐蚀性能良好,60℃人造海水中合金腐蚀失重量仅为-0.000 05 g,并具备一定的防污功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两种铌基无磁定膨胀合金(Nb—30Zr和Nb—10Mo—10Ti—C—O_2合金)的组织结构及物理、机械性能。Nb—10 Mo—10 Ti一0.13 C—0.2 O_2合金成分均匀,除含有碳化物外,合金为单相固溶体。经高温处理,大块碳化物(ε相)固溶;并在冷却过程中,析出细小碳化物(Ti,Nb)(C、O_2,N),从而改善了合金的机加工性能,表面光洁度能达▽10。该合金的比重及膨胀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该合金的试验数据如下:ρ=7.95g/cm~3,α20—100℃=7.3×10~(-6)/℃,σ_b=101kgf/mm~2,δ=7%,R_c=34—35,磁化率为10~(-6)数量级,在≤200℃空气中不受氧化,且耐多种介质的腐蚀。用该合金做成陀螺马达转子外环,实用效果好。Nb—30Zr合金在1000—610℃,可从β固溶体分解出口β_2相。在610℃存在共析转变β_(Zr)→α_(Zr)β_(Nb)。α_(Zr)和β_(Nb)的膨胀系数相差较大。因此,Nb—30Zr合金的膨胀系数对组织结构的敏感性大。  相似文献   

13.
铱铑_(40)—铂铑_(40)热电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国内工业和科学技术对高温领域特定场合的测温要求,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试制了两批铱铑_(40)—铂铑_(40)热电偶丝,复现性较好,并制造成金属铠装热电偶型式,提供给有关用户使用。铱铑_(40)—铂铑_(40)热电偶的性能和优点是: 1.组成这种热电偶的两种合金熔点都很高: 铱铑_(40)的熔点为2250℃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1-x)K_(0.48)Na_(0.52)NbO_(3-x)Bi_(0.46)Nd_(0.04)(Na_(0.82)K_(0.18))_(0.5)ZrO_3(KNN-xBNNKZ,x=0~0.07)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Bi_(0.46)Nd_(0.04)(Na_(0.82)K_(0.18))_(0.5)ZrO_3的引入对KNN基无铅压电陶瓷相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BNNKZ的引入能够让KNN陶瓷的正交-四方相变温度(TO-T)向低温方向移动,同时三方-正交相变温度(TR-O)向高温方向移动。当0.04x≤0.06时,成功构建出R-T相共存,大幅提高了陶瓷体系的电学性能,陶瓷在x=0.05时具有最优的电学性能:d33=308pC/N,kp=43%,Pr=23.45μC/cm2,εr=1 205,tanδ=3.8%,TC=331℃。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元素Y(钇)对La_(1-x)Y_xNi_(4.8)Mn_(0.2)(x=0.6,0.7,0.8)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_(1-x)Y_xNi_(4.8)Mn_(0.2)合金为CaCu_5型六方结构;随着Y含量的增加,晶格参数a和晶胞体积V减小,而c几乎不变,c/a线性增大;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放氢平台压显著升高,吸氢量减少,吸放氢平台斜率S和滞后系数_f略有增加,滞后系数H_f与XRD(111)峰的半高宽(FWHM)值的变化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抗粉化性能提高。当Y含量x=0.8时,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6.
采用d-HDDR(室温吸氢后"氢化—歧化—脱氢—再复合")工艺制备Nd12.5Fe68.9-xCo12GaxZr0.1B6.5(x=0,0.1,0.3,0.5,0.7)永磁磁粉,研究了歧化氢压、脱氢再复合温度、脱氢再复合真空度及合金元素Ga对Nd12.5Fe68.9-xCo12GaxZr0.1B6.5合金磁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磁粉的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HDDR工艺中,合金的相变过程为:Nd2(Fe,Co)14B+2H22NdH2+12α-(Fe,Co)+(Fe,Co)2B;0.03MPa的歧化氢压是NdFeB磁粉产生磁各向异性的关键,脱氢再复合阶段采用高温,低真空与高真空相结合的制度是NdFeB磁粉获得高各向异性的保证;添加Ga元素有益于提高磁粉的矫顽力和各向异性,其最佳添加量为0.3%(原子分数),Nd12.5Fe68.6Co12Ga0.3Zr0.1B6.5磁粉的典型性能为:(BH)max=218.3kJ/m3,Br=1.22T,jHc=751.2kA/m,DOA=0.52。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辊急冷法制备(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Zr_(10)非晶薄带,并对该合金进行等温退火。采用XRD,AFM,VSM研究退火温度对(Fe_(0.52)Co_(0.30)Ni_(0.18))_(73)Cr_(17)Zr_(10)非晶合金的组织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晶合金晶化过程为Am→α-Fe(Co)+Am′→α-Fe(Co)+Cr_2Ni_3+Fe_3Ni_2+Cr_2Zr+未知相。当退火温度Ti玻璃转变温度Tg时,由于结构弛豫、内应力的释放,合金的饱和磁化强度Ms有所提高;当晶化起始温度TxTi第一晶化峰值温度Tp1时,由于铁磁性α-Fe(Co)相的析出,Ms显著提升;当TiTp1时,由于晶粒长大和第二相的析出,Ms急剧恶化,565℃退火能够获得最好磁性能(Ms=106.8A·m~2·kg~(-1))。490℃和565℃退火后薄带表面的AFM观察表明,AFM图片所呈现的颗粒尺寸要比用Scherrer法测得的α-Fe(Co)纳米晶尺寸大得多,这是典型的包裹晶粒现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的添加对Ni_(68.6)Cr_(8.7)Nb_3P_((16.5-x))B_(3.2)C_x(x=0,0.1,0.3,0.5,0.7,1,%,原子分数)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热稳定性和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x=0.5时,合金棒为非晶结构,直径达2 mm;适量C的添加提高了Ni基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能;在1 mol/L H_2SO_4溶液环境下,随C含量的增加,Ni基非晶合金薄带的耐腐蚀性能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对Nd(P_(204))_3-Al(i-Bu)_3-CCl_4催化体系在60℃加氢汽油中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其催化活性影响很大。与Nd(P_(204))_3-Al(i-Bu)_3二元催化体系相比,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大为加强。Al/Nd=7,CCl_4/Nd=4时,催化体系的活性最大。聚合所得的PMMA间同结构含量在75%左右,烷基铝与钕化物摩尔比、CCl_4/Nd摩尔比对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无明显影响。聚合速度对单体浓度呈零级关系,对催化剂浓度呈一级关系,聚合反应活化能为45·69kJ/mol,聚合机理是配位自由基型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有较高电化学放电容量和良好循环稳定性的V基固溶体贮氢电极合金,采用感应熔炼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含Al和Fe的V基贮氢电极合金V1.95Ti0.5Cr0.5NiO0.05AlxFey(x,y=0~0.05),通过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添加不同含量的Al和Fe对合金显微组织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合金均由BCC结构的V基固溶体主相和TiNi基第二相组成。电化学测试表明,增加Al含量后,合金的最大放电容量由345.2mAh/g(x=0)增加到430.7mAh/g(x=0.05),同时合金的高倍率放电性能、交换电流密度和氢的扩散系数得到改善。而随着Fe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循环稳定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最大放电容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