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外建材科技》2014,(3):113-117
简述隧道监控量测的研究现状,以桦树墕隧道为工程背景,从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控量测两方面,提出桦树墕隧道的监控方案,并对监控量测项目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高速二期金鸡山隧道是双向八车道连拱隧道,隧道区域内节理发育,开挖过程易于产生块体,而块体稳定则是公路隧道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通过对金鸡山隧道中导洞开挖掌子面及其他出露区域的节理进行精细化采集与描述,经统计分析后预测隧道正洞区域内的节理分布,运用关键块体理论分析中导洞节理精细采集断面所对应的隧道正洞区域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关键块体的位置、大小、下滑力、安全系数等与关键块体稳定相关的参数。对各关键块体在先后施加锚杆和衬砌加固的情况下进行力学计算,分析块体的稳定性,评价支护方案,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隧道工程支护设计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形成背景,对各阶段支护理论的力学原理及其要点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对比分析了弹性理论和连续介质理论的计算差异,对未来地下工程支护理论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论述。  相似文献   

4.
面对隧道支护参数设计与实际地质条件匹配度较低的“通病”,智能支护理念呼声日趋增高,但实际研究与实施较少,建立智能支护决策方法对解决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考量支护参数多样性与智能算法的适应性,通过改进随机森林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一种适配多标签多输出数据类型的IPSO-MOC-RF智能决策算法。以勘察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及岩爆灾害为研究场景,建立支护参数分类指标体系;结合工程成功案例分别收集285,480和543份数据样本用于训练模型,MR值分别为0.886,0.917和0.897,汉明损失值为0.046~0.091;训练效果相比传统算法有明显提升,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提取地质指标与支护参数之间的复杂非线性映射特性。此外,通过Cesium平台集成BIM模型和智能决策模型建立隧道智能支护云平台,并应用于峨汉高速大峡谷隧道;采用统计对比分析、理论分析与现场连续监测的方法验证智能决策结果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勘察设计阶段的7个样本中仅有1个结果失效;施工阶段的47个断面中仅有3个结果失效,选用的3个试验段全部成功,拱顶最大位移变形量为36.4 mm,边墙为25.8 mm;岩爆灾害的3个试验段均...  相似文献   

5.
何晖  郭智 《四川建材》2014,(5):113-114
基于西施坡隧道,按照隧道开挖与支护顺序,分析监测数据,采用FLAC3D软件对隧道开挖与支护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信息化施工监测数据吻合较好,其土体计算参数选择合理,数值模拟方法正确,为类似隧道工程的变形预测及设计提供参考据。  相似文献   

6.
结合天坪岭隧道工程案例中的相关情况,展开对隧道施工技术以及支护措施的分析工作,研究了洞口、洞身施工环节中的技术要点,并对隧道开挖期间支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展开了分析,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节理发育是隧道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采用离散元软件UDEC对隧道围岩节理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围岩节理组数、倾角、间距以及围岩支护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变形随节理组数增大而增大,多组节理下开挖支护不及时易出现塌方,隧道变形随着倾角的变化先减小后增大,节理倾角越大,支护控制隧道变形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浅埋隧道下穿重要基础设施时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及周边环境变形控制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管棚法是一项提高岩土稳定的重要技术措施。结合福建某大跨扁平超浅埋隧道采用超长管棚法下穿铁路干线的工程实践,分析棚架体系工作原理,总结出超浅埋暗挖隧道超长管棚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点。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三步掘进预留核心土施工过程,分析地表沉降规律及隧道支护结构内力分布特性,优化现场支护参数及支护措施设置,结合实测结果验证了计算结果及支护措施的合理性,并结合施工过程及环境特点对地表变形原理进行详细探讨。最后基于实测地表沉降,对超长管棚施做引起的沉降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际工程特点提出轨道变形控制措施,并从管棚施工技术要点提出地表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
深部卸荷岩体表现出显著的三维非线性力学特征,浅埋隧道的设计方法和工程经验不适用于深埋隧道工程。传统计算模型未反映深部岩体力学特征,参数主要通过室内试验或位移反分析确定,缺乏实时、准确获取岩体参数并进行深埋隧道动态诊断的设计分析理论和方法。本文综述和研究了GZZ岩体强度三维连续分析的理论基础、参数原位取值方法及对深部岩体工程的适用性;考虑深部岩体三维强度和峰后剪胀效应的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及弹塑性本构关系得到了岩石真三轴试验、模型试验、现场监测数据的验证;基于数字化原位测试获取岩体力学参数,可实现隧道工程三维正分析和动态设计,克服了传统位移反分析设计方法的局限;揭示了深埋隧道开挖面三维挤出变形规律和应力主轴旋转力学机制,阐明了中间主应力和三维应力状态对深埋隧道稳定的力学影响机制;探讨了“应力控制”设计分析方法和思路在隧道工程精确分析和精准控制中的作用,为深埋岩体隧道动态设计和智能建造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朱家山隧道工程特点,针对千枚岩挤压性大变形隧道支护设计与施工技术难题,展开详细研究,提出了"刚柔并剂"的支护结构设计思路,确定了以加长系统锚杆、加强锁脚及钢架强度等为重点的支护参数,阐述了千枚岩隧道的施工要点,并着重对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控制标准、地下水超前探测和及时排放、大拱脚设计及可能出现的大变形和高应力等技术关键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倪富来 《重庆建筑》2011,10(7):33-36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岩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施工地质灾害之一,它的发生对隧道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对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程度的预测是这类隧道设计、施工及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据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基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岩爆实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爆危险性预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vc++6.0实现了该评价模型,将其运用到武隆隧道的岩爆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建设海底隧道无疑是最安全经济、路线最短的方案。自从1936年第1条海底隧道--日本关门隧道开始建造以来,在世界各地,已有近百条海底隧道相继建设,海底隧道的设计与施工,还有许多技术问题丞待解决。结合我国拟建厦门海底隧道的工程实际,探讨了国内外海峡海底隧道工程的特点及其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的问题;结合世界上已建海底隧道的工程经验,应用经验类比法和数值分析法,研究厦门海底隧道的岩石覆盖厚度。研究成果将对我国未来的海峡海底隧道修建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井山隧道主要为Ⅳ级和Ⅴ级破碎围岩的特点,开展隧道施工期变形、结构受力和围岩深部位移监测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评估与预警,并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性。研究表明,对于复杂地质条件公路隧道的施工,加强现场监测与分析,及时反馈,实现动态设计和施工,对于节约成本、保障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TBM施工预测在隧道施工方法选择、项目规划、施工规划、施工管理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针对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TBM施工,在获得隧洞沿线岩体参数及岩体所处环境参数的基础上,对TBM施工段的岩体进行分区分段,应用挪威科技大学(NTNU)TBM施工预测模型、岩体特性TBM施工预测模型对各段TBM掘进速度进行预测,应用NTNU...  相似文献   

15.
小净距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重庆市北部新区金山大道的岚峰隧道、花沟村隧道为例,介绍大跨度、小净距隧道的洞身开挖、超前支护、中央岩柱的加固、喷锚支护、监控量测等关键工序和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寒区冬冻夏融周期变化的环境下,冻害问题常影响到隧道结构及运营安全。为提高寒区隧道设计水平,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同时保证隧道安全正常运营,本文提出了新的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思路:在提出寒区隧道衬砌设计流程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冻土段衬砌结构选型的建议:冻岩隧道可采用三层复合式衬砌结构,工程冻土段隧道可采用柔性支护体系的复合式衬砌;系统总结了多年冻土段和工程冻土段的冻胀力控制措施;从结构设计角度,分析了铺设保温层的必要性取决于:冻胀力的量值和衬砌结构的耐久性;最后将提出的寒区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定量评估了姜路岭隧道围岩冻胀力控制措施的效果,且目前隧道现场科研监测未测到冻胀力;根据本文研究成果,优化了白茫雪山1号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考虑到保温层铺设成本较高且延缓了施工速度,调整了衬砌保温结构设计,减少保温层铺设长度3 810 m。  相似文献   

17.
强震区软岩隧道大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在建的穿越5•12强震区发震断裂带上广甘高速公路杜家山软岩隧道中多次出现的大变形及塌方等地质灾害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成因机制的分析表明:强震区软岩隧道变形破坏多以坍塌为主,且多数发生于掌子面附近;围岩自稳能力差及地下水对岩体的软化作用是隧道发生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因,但5•12强震及后期余震作用形成的大量深部震裂损伤岩体也是产生上述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复杂的区域环境造成设计、施工中类似经验不足也是引发上述现象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对于强震区软岩隧道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围岩的预留变形量及安全控制基准,加强原有的支护参数,施工中重视各环节的工艺衔接,采用以三台阶+预留核心土的微台阶法可有效控制上述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数值模拟及方案比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位于湖南常吉高速公路上的仲溪隧道为一浅埋连拱隧道,特别是在洞口地段,隧道上部岩体为一明显斜坡,使隧道呈现明显的偏压特性,这就使得隧道不但浅埋而且存在偏压,在施工初期就出现了局部坍塌,为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本文选取了一典型断面作为计算模型,运用FLAC2D,对其在两种不同施工顺序下的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了模拟计算,通过对比两种施工顺序下围岩的应力、位移以及隧道支护结构中的内力,提出了开挖方案并获得应用,可供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施工工序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隧道渗水病害是隧道的一种普遍病害,治理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原因,才能合理制定病害处治方案。结合两座隧道病害情况及隧道建设情况,通过隧道所在地的气候、地形、隧道设计、施工、渗水表现状况等进行分析,确定了隧道渗水原因,提出了对隧道渗水能从哪些方面出发寻找渗水原因,为渗水处治提供了尽可能全面的基础技术资料,让隧道渗水处治方案能经济合理有效。同时,提出了一些公路隧道建设管理和养护的建议供交流。  相似文献   

20.
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正在修建或拟修建多条海底隧道,其最小岩石覆盖厚度是海底隧道纵断面线路设计的主要参数之一,将直接制约着海底隧道的安全和工程造价。为此,开展了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确定方法和准则研究,并综合分析了各种不同方法确定的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对最终岩石覆盖厚度的权重影响。通过加权的方法得到了确定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的方法和原则。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应用上述方法,得到了宁波象山港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