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健  秦志清 《机电信息》2013,(6):146-147
首先设立了一连续上山档,并假定档数、档距、高差、导线型号、气象区等参数,讨论了改变高差角、不均匀覆冰率等因素下杆塔承受导线不平衡张力的大小变化,并从中找出规律,给线路运行维护单位防止输电线路断线倒塔巡视提出了适当建议。为了避免重复、繁琐的计算,可以采用VisualBasic语言编程,编制覆冰导线不平衡张力计算程序。这样计算线路不平衡张力,只需输入不同的线路参数即可获得不同参数下的不平衡张力值,比较方便,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2.
500 k V东花乙线架空地线断线导致线路三相跳闸,自动重合不成功,且断落地线搭接在下方交叉跨越的220 k V同塔双回线路上,造成220 k V线路同时故障。经故障现场勘查及技术分析后,选择采取直线变耐张的创新方式,直接在断线档单档内快速完成修复,即采用直线串加挂三角联板组装成背靠背耐张串的方式与断线档临档地线连接,以此恢复地线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摩天轮冬季运行时结构经常会出现覆冰现象,考虑到覆冰荷载对结构的影响,对柔性巨型摩天轮结构体系在覆冰荷载不同组合工况下采用非线性静力分析计算。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摩天轮结构进行的分析验算结构表明结构在覆冰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变形及稳定性均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2015年11月23日,河南地区运行的500 k V嘉郑线17:20故障跳闸,重合不成功,及时组织运行人员进行巡视,经过故障性巡视后,根据以往的线路运行经验,分析认为引起线路跳闸的直接原因为雨雪天气导地线上形成覆冰,不均匀覆冰使导地线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舞动;相导线为倒三角排列,经现场测量故障点BC相间距离为4.65 m,当导线发生不均匀舞动时,相间距缩小,导致了导线相间放电,造成了线路跳闸。  相似文献   

5.
针对输电线路冬季覆冰现象,为防止严重覆冰造成倒塔、断线等事故,建议采用直流融冰作为有效的线路融冰方式,并针对清远易覆冰地区进行分析,提出了固定式直流融冰为主、车载式直流融冰为辅的2种有效对抗冰雪灾害时线路覆冰的融冰方式。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地线融冰自动接线装置,可将导线束上的直流电流引至地线,通过电流产生的热效应来达到融冰的目的。该装置操作简便、接线时间短、融冰效率高,可有效解决地线覆冰问题,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阐述风力发电机叶片上的覆冰质量对风机运行状态的影响,根据叶片覆冰模型,确定仿真过程中改变覆冰质量的方法;仿真分析叶片覆冰质量的变化对机舱左右摆动加速度的影响;运用自谱分析方法,根据限定的自谱密度值,采用先插值再精确计算的方法得出不同工况下的最大覆冰密度允许值,为下一步计算两叶片结冰工况对风机运行所造成的疲劳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目前监测技术和计算模型尚不完善,线路覆冰状态评估准确率不高。输电线路覆冰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与微气象参数的相关性较大。为提高输电线路覆冰状态评估准确率,以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综合考虑监测系统的等效覆冰厚度、微气象参数以及覆冰持续时间等,提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综合评估线路覆冰状态。BP神经网络融合线路覆冰隶属度值,输出覆冰状态概率,状态概率的不确定性再经过模糊推理,输出线路综合评估结果。通过现场监测,输电线路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输电线路覆冰的种类、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输电线路倒杆(塔)、断线的原因,总结了输电线路覆冰的热力融冰技术、机械除冰技术和通过改变导线结构、材料的其他辅助手段的除冰防灾方法,指出了必须对全系统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高压输电线路传送距离长、干扰严重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层次型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拓扑结构.进行监测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软、硬件设计,通过对现场绝缘子串拉力、倾角和相关微气象参数的监测,完成对覆冰状态的判断和预测,同时加入现场图像进一步确认,增加了系统可靠性.通过实际的测试实验,其实测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性能良好,可以用于输电线路覆冰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曲梁模型和非线性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了特高压多分裂导线覆冰舞动模型。利用仿真方法得到了不同新月形偏心覆冰厚度条件下,导线的气动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曲线。基于稳定性机理,计算分析了不同覆冰厚度、环境风速条件下,双摆防舞器理论摆长和摆锤质量对特高压架空导线覆冰舞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并以某特高压线路设计参数为算例,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该线路来说,700~900 mm范围内理论摆长越长,4.5%~6.5%范围内摆锤质量比越大,防舞效果越好,为后续特高压输电线路防舞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上风电场和高海拔地区风机机组的叶片覆冰故障模型精度低、建模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 LeNet5like 的 迁移学习风电机组叶片覆冰故障诊断方法。 首先,整合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记录数据与风机覆冰情况进行预处理,建立训练 数据集;其次,基于改进后的 LeNet5like 网络构建覆冰故障诊断模型,提取数据集中多变量间的相关性特征信息;然后,经网络 参数微调迁移学习对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对其他风机覆冰故障诊断模型的快速建立;最后,经实验验证,该模型覆冰故障诊断准 确率为 98. 90% ,较无迁移模块网络训练时间缩短 28 s,提升约 15. 91% ,验证了基于 LeNet5like 的迁移学习风电机组叶片覆冰 故障诊断方法的精确性和快速性。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绕线机一般是通过控制调节线的张力和导向丝杆达到绕、排线的目的,同时根据不同线径,必须不断手动调节张力;该设计通过电子感应和单片机调节阻尼器的扭矩,结合简便式的刚性结构设计,使绕线机实现自动适应性调节、绕线无断线,具有速度快,整套设备价格便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导线覆冰气象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线覆冰气象参数是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依据之一,由于受到线路沿线气象资料的局限性,加之导线覆冰调查资料非常缺乏,使得导线覆冰厚度的取值存在难度,因此根据近年来导线覆冰参数在山西省输电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出一些适合本地区的导线覆冰参数的计算方法,为山西省无覆冰观测资料地区确定导线覆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严重的电力线覆冰会导致电线杆塔倾斜、倒塌等事故,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输电线路覆冰厚度进行测量、覆冰情况进行监测十分必要.本文针对传统单目视觉测量法中Hough直线检测易受背景影响,提出先对电力线覆冰区域分割,减小直线检测区域后再测量;而对于Hough直线检测的边缘直线不止两条的问题,提出用最小二乘法将多条直线拟合得到最终的一条覆冰电力线边缘;最后通过计算覆冰前与覆冰后的电力线尺寸差,得到覆冰的厚度.结果 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背景复杂、对比度低、噪声多的图像中准确的检测出覆冰电力线的厚度.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模拟孤立档单导线的脱冰振动现象,针对导线的整档脱冰和部分脱冰情形,通过改变导线的覆冰厚度、悬跨比、脱冰量和脱冰位置等,研究不同工况下脱冰导线内张力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覆冰厚度的增加、悬跨比的减小和脱冰量的增加都会增大导线的脱冰响应;与脱冰前导线静态张力相比,部分脱冰产生的动态张力可能超过此静态张力,而且脱冰位置越靠近导线端部,这种现象表现的越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设计制作了3组不同覆冰厚度的表面光滑与表面粗糙的新月形覆冰导线刚性模型,以此来模拟导线雨凇和雾凇覆冰情况,进行了高频天平测力风洞试验,分析了光滑与粗糙覆冰导线气动力、风偏响应和舞动稳定性的关系与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覆冰导线的阻力系数比表面光滑覆冰导线略大,且升力系数?攻角曲线和扭矩系数?攻角曲线不会出现尖峰;在相同覆冰厚度和覆冰形状下,雨凇形成的光滑覆冰导线气动稳定性较雾凇或混合凇形成的粗糙覆冰导线更差;在相同风速和线路条件下,粗糙覆冰导线的风偏响应较光滑覆冰导线更大,因此雾凇覆冰较雨凇对导线风偏更不利。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阶段覆冰监测工作中对绝缘子串力学参数采样时由于风荷载的存在而产生的结果不准确现象,对风荷载影响绝缘子串风偏角及倾斜角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风工况下的绝缘子串力学参数采样策略,保证最终所取得采样数据的准确度能较真实地反映绝缘子串的受力状况,从而将采样过程中的数据误差控制在工程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为便于对电瓶叉车行走系统进行较精确设计计算,文章对用于行走系统的直流串激电动机提出了多种拟合特性方程式,并论述了行走电动机的功率选择;确定机械传动速比;满载平路与爬坡工况验算;电动机过载发热验算;以及行走系数的微机辅助设计等主要设计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20.
索网结构是可展开天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桁架的支撑下,索网结构的前/后索网和竖向索阵处于张紧状态,形成满足精度要求的工作反射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桁架变形的索网形态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索网结构的平衡矩阵奇异值分解,约束索段张力并以索力均匀为目标,通过优化求解找到一组最优预张力.将索网挂接在桁架上,以索段的预张力和前索网节点的位置增量为设计变量,以直接与桁架连接索段的张力改变量的均方根值,索段预张力均匀性和反射面形面精度为目标,约束索段张力和节点位置增量的取值范围,建立了索网结构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相应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