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悲剧精神是悲剧主体面对生活的不幸与苦难时,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精神。海明威小说中的“硬汉子”在悲剧面前张扬了不同的悲剧精神,经历了从杰克对悲剧的忍受。到亨利对悲剧的自觉规避,再到乔丹和桑提亚哥与悲剧积极抗争三个发展阶段。这些“硬汉子”在与不幸斗争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中,神祗是一种被质疑的存在。被质疑的神祗形象反映了欧氏的宗教观:既有对传统宗教观的延续,又有充满个性的质疑;既承认古希腊宗教源于神话并对古希腊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又对“纯粹善的神”、“值得信赖的神”等观点表示质疑。这种宗教怀疑论与他全面的怀疑精神相一致.共同构成了其怀疑论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原古代先民由于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争使中原人民形成了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格,因此在民间文学方面出现了很多悲剧性的中原神话,体现了浓厚的悲剧意识和中原人民坚强不屈的悲剧精神。  相似文献   

4.
南阳盆地的神话说到底是一则关于爱的叙述,当“爱“变成宗教,就产生悲剧,南阳盆地的文学世界里始终氤氲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悲剧气氛.迥然不同于传统史诗型叙述,周大新的非历史叙述在<第二十幕>里臻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对近代关于悲剧阐释的前后两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近代悲剧观念的延续和变迁.认为近代对悲剧观的探讨,不但对于悲剧规范一类型的建立有意义.还对传统的戏剧模式和戏剧精神,特别是传统人生观念和戏剧结构的“圆形意识”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自强不息”和“厚德栽物”,中国古代神话以其质朴的形式,在本原意义上奠定了民族精神的基型,它反映了原生态的民族精神因子,派生出足可以反映民族先进文化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技术鸟托邦”这一神话的缺陷以及人精神对于现实的人及社会的需求,指出了摆脱“技术鸟托邦”的速幻,重拾人精神是当前素质教育的真正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蒋蔚祖是《财主的女儿们》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生存中,独立意志与担负精神的缺乏是其悲剧命运的内在渊薮。正因负载着此种“精神奴役的创伤”其“原始强力的反抗”也归为无效,内在焦虑最终导致了他对生命的拒绝。  相似文献   

9.
羿是上古神话中一位受人崇拜的英雄,但他的身上有着浓重的悲剧色彩.探讨和分析了羿为臣、为夫、为师等方面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创世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开天辟地、万物生成、人类起源及存在的整体思考与想象,不同的创世神话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了解中西方重要的创世神话有利于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中国与希腊的几则主要的创世神话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两个民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通过翠翠的爱情悲剧,反映当时湘西世界闭塞落后的情状。茶峒山城两代人的爱情悲剧,正是"五四"时期湘西边远山区的人生写照。由翠翠的悲剧命运,推及湘西少女普遍的悲剧命运,从而挖掘出社会根源——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折射出反封建的主题,反映出对民族精神再造的一种思索。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悲剧的异同在各自的代表作品《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以冲突和抗争为主题,是中西悲剧的相同之处;中西悲剧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悲剧是悲而不伤,主人公往往是继续生存在悲剧中,是对悲剧情愫的保存,而西方则是通过悲剧主角的彻底毁灭,以生命的终结来成全悲剧的审美快感。对悲剧精神的解读,其实践价值在于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悲剧”问题的歧途与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悲剧”问题在近现代所经历的学术发展及其象征意义。它在美学中留下了长久的困惑,进入文化领域成为国民性批判的一个开端,在现代则成为我们反思民族精神、建立中国美学的一个支点。中国悲剧的学术史,集中体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精神史。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的是一个孤癖、傲慢的南方贵族后裔的人生悲剧。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其悲剧成因有二:一,南方贵族的末落和留给后裔的负担;二,未婚夫荷默·伯隆的背叛──贵族虚荣的彻底叛碎,进而试图论证爱米丽的去世是“倒下的南方贵族纪念碑”这一深远主题意义。作品同时隐含着对人类自身悲剧的深入思考和揭露,以及对人类未来的震憾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的《汉宫秋》依托孤雁意象,以汉元帝和王昭君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演绎了当时胡强汉弱,汉王朝国力衰微,无可奈何被迫和亲的悲凉,作为抒情性文本,两人的爱情悲剧构成它的表层意蕴,而人物的命运悲剧构成它的它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7.
《诗经·氓》、《九歌·湘夫人3、《短歌行》(之一)中的3个文学形象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即“悲而不颓,柔与刚的统一”。首先,3个文学形象的遭遇都是悲剧,弃妇氓妻是婚姻上的悲剧,湘君是恋情上的悲剧,抒情主人公曹操则是事业上的悲剧。其次,面对悲剧,三者皆是不颓丧、不气馁,或反抗、控诉,或追求、进取,性格上均表现出既有柔,又有刚,柔中有刚,刚柔兼济的审美特征。在审美鉴赏教学过程中,3个文学形象的共同审美特征地激起大学生们的强烈积极的反应,由此可以得到启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确是可供开掘而常新的宝库,从审美角度深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探讨研究确是有可为有所益的。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对西方美学的发展产生极广泛的影响,是西方美学史上最值得珍贵的一份 遗产。《诗学》是其西方美学史的开山杰作,从哲学的高度建立了一个比较系统,合理的美学理论。本文着重 论悲剧,剖析其艺术特征,构成要素,展示它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在论悲剧中展开他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