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分子自组装印迹技术在光引发条件下制备了以(S)-布洛芬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红外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透射电镜结果表明,交联剂用量对印迹聚合物的形貌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结合Scatchard分析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及选择性识别能力,表明印迹聚合物特异性吸附容量为41μmol/g,印迹指数为2.28,对(S)-布洛芬形成单一结合位点,且表现出明显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以Cd-乙二醛缩双邻氨基酚的配合物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制备了镉-乙二醛缩双邻氨基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了该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和选择性识别,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考察了溶液的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选择性,吸附45 min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Pb2+为模板分子,以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交联壳聚糖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并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研究其合成、吸附和洗脱等条件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做了选择性实验和在样品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抗酸性提高了,可以重复利用,且保留了对Pb2+良好的吸附性和识别选择性,并具很好的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首先制备了壳聚糖的衍生物——羧甲基壳聚糖,再以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的共混物为功能单体,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蛋白质,制备了一种壳聚糖与羧甲基壳聚糖共混物的蛋白质印迹聚合物。模板蛋白质吸附测试结果表明,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对BSA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30.8倍;对不同蛋白质的吸附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其它对比蛋白质,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模板蛋白质BSA的效果;并且该蛋白质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壳聚糖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为功能单体,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的存在下,采用简单方便的滴加成球法制备出牛血清白蛋白印迹聚合物。通过环境扫描电镜对其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蛋白质吸附实验对其印迹效果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模板蛋白质的吸附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21.9倍,显示出较明显的选择性吸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氨基甲酸甲酯(MC)为模板分子,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3种常用的单体中,选择最适宜制备MC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功能单体。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利用气质联用仪测定聚合物对MC的选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制备条件下,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以氢键与MC产生作用,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吸附性能。此设计反应路线合理,制备出的新型MC分子印迹聚合物对MC的静态吸附明显高于其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7.
以2,4,6-三硝基甲苯(TNT)为模板分子、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对TNT具有特异选择识别功能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合成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快速分离。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证实聚合物为核壳结构,磁性粒子由硅烷偶联剂完全包覆,并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分子印记聚合物;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TNT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77mmol/kg;通过以3,4-二硝基甲苯(DNT),为结构相似物的吸附选择性实验,磁性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特异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以Si O2为载体,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运用蒸馏沉淀法制备出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复合模板分子印迹聚合物,去除载体后得到中空分子印迹聚合物(H-MIP)。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表征,在模拟汽油环境中测试该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该中空结构的多孔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T及DBT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分别为188μmol/g和212μmol/g,同时该产品可在短周期内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壳聚糖为功能单体,在模板分子牛血清白蛋白存在下,采用滴加成球法制备出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具有特异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壳聚糖制备的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特异识别功能,显示出明显的印迹效果。这种特异分子印迹介质的制备,为分离提纯特种结合蛋白提供了一种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DMOP)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邻苯二甲酸二甲氧乙酯印迹聚合物(DMOP-MIP)吸附材料。采用紫外光谱以及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制备进行表征,通过平衡吸附实验对DMOP-MIP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DMOP-MIP对DMOP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8.2μmol/g,吸附在4h左右可达到平衡。DMOP-MIP对DMOP的吸附量高于其结构类似物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RAFT试剂介入制备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于实际样品中白藜芦醇的分离富集。以二苄基三硫代碳酸酯(DBTTC)为RAFT试剂,以白藜芦醇为印迹化合物,以丙烯酰胺作为功能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制备了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色谱法考察了单体与交联剂比例、引发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印迹聚合物形态结构、印迹聚合物的识别能力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用RAFT聚合法制备的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量Q达到1 283μg/g,并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通过活性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形态结构,对目标分子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L-苹果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A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聚合体系组成对模板聚合物吸附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以1∶4∶20的物质的量比加入模板分子、AA和EGDMA时,制备的模板聚合物吸附容量高,印迹效果好。通过Scat-chard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选择结合性能,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在识别L-苹果酸的过程中存在2类结合位点,而空白印迹聚合物微球只存在1类结合位点。印迹聚合物微球对L-苹果酸和D-苹果酸的手性分离因子α达2.05。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伪模板技术,通过表面涂覆热聚合的方法制备分子印迹膜。衰减全反射FTIR和扫描电镜表征表明改性后PVDF膜表面形成了印迹聚合物层。印迹膜的改性率约为2.3mg/cm^2,其纯水通量约为9.40L/(m^2·h·Bar)。利用动态过滤实验考察了聚合物膜对水相分子的选择性透过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膜可以选择性地透过模板类似物。在pH=7.6时,印迹膜分离因子α约为1.8,而在pH=10.5时,α在1.2左右,表明疏水作用在水相中有促进识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盐酸二甲双胍为模板分子、Fe_3O_4为磁核、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表面印迹聚合法成功制备了对盐酸二甲双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微球。合成的磁性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磁响应,在外加磁场下可实现快速磁分离。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结果证实聚合物为核壳结构,磁性粒子由硅烷偶联剂完全包覆,并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分子印记聚合物。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盐酸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为83mmol/kg。以双胍类降糖成分盐酸丁二胍和盐酸苯乙双胍为竞争分子,磁性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良好的特异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以水-乙腈为溶剂、离子液体[Bmim]Br作为助溶剂,L-天冬酰胺(L-Asn)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使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L-Asn-MIPs-IL。采用SEM对其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Bmim]Br在印迹聚合物制备中的作用以及L-Asn-MIPs-IL对L-Asn的吸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与用水-乙腈作溶剂制备的L-Asn-MIPs相比,L-Asn-MIPs-IL具有粒径小、产率高、比表面积大、吸附量高(饱和吸附量为15.49mg/g)、吸附速率快(160min达到吸附平衡)、识别性能强(L-Asn与L-精氨酸L-Arg之间的分离因子为1.68)和对映体拆分性能优良(相对于D-Asn)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分别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RIM)交联的聚甲基丙烯酸(PMAA)微球(PMAA-TRIM)、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和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钙微球为载体,以甲基橙为模板,KH-570和KH-550硅烷为功能单体制备分子印迹复合微球。研究4种载体制备的印迹复合微球对甲基橙的吸附性能、印迹效率、识别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甲基橙印迹复合微球对其模板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和较大的吸附量。以PMAA-TRIM微球、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制备的印迹复合微球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黄芩素(BAI)作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不同溶剂体积制备了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紫外光谱研究了模板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情况,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力学吸附和选择性吸附实验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以及特异性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之间通过氢键自组装形成1∶4配合物;不同溶剂体积对聚合物微球的结构影响显著:随着溶剂体积增加,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增加,而吸附量减小;其动力学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表明其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聚合物微球对不同结构底物槲皮素(Qu)和氯霉素(CAP)的吸附表现出低的吸附量,分离因子分别为17.69和26.03。  相似文献   

18.
以水杨酸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在水性介质中合成了水杨酸表面印迹聚合物(SA-SMIPs),利用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的选择吸附性能。底物选择性实验表明,相比结构类似的间羟基苯甲酸和磺基水杨酸,SA-SMIPs对水杨酸呈现了较好的选择性。Scatchard分析表明,印迹聚合物中形成了两类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2.03mmol/L和9.97mmol/L。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SA-SMIPs对水杨酸的初始表面吸附速度很快。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表面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以Cd(Ⅱ)离子作为印迹离子,硫氰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分子,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在硅胶表面制备Cd(Ⅱ)离子印迹聚合物(IIP-TCPTS/SiO2),并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表明,最大吸附量为16.7 mg/g;2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当pH值在5.4~7.8范围内,印迹聚合物保持了较好的吸附容量;印迹聚合物对Cd(Ⅱ)离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能力;重复使用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MA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制备了抗高血压药物尼群地平分子印迹聚合(MIPs),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MIPs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MIPs吸附性能,在模拟体液中研究了MIPs对尼群地平的缓释作用。结果表明所制备印迹聚合物为粒径1μm左右微粒,对尼群地平有较好的分子识别性能和特异性吸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远大于非印迹聚合物吸附量;在pH值7.4缓冲溶液中NIPs释药率与时间几乎呈线性关系,释药较快,而MIPs释药平稳,15h释药率达到62%,15~35h时释药率缓慢增长,35h达到83%,表现出明显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