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圆网印花简单云纹的简易制作圆网印制云纹图案,其关键是云纹网的制作,通常有拷贝法和照相法两种。拷贝法要求必须通过接触网版即云纹网版,照相法则将云纹喷在白卡纸上(不透光),通过照相机照拍制作负片,这种方法要求照相机必须配备反射光源。我厂雕刻部门尚未具各制...  相似文献   

2.
靳启明 《印染》1991,17(2):33-34
在织物上印制云纹花型,其层次丰富,花型逼真,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云纹花型的印制我国大多采用辊筒印花方法。目前拥有圆网印花机的厂家日益增多,能否在圆网印花机上印制云纹花型,以增加网印的花色品种,成了国内厂家共同探讨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是云纹圆网的制作。 有关资料介绍国外有采用奥地利齐默公司电铸刻花一次成型制作云纹网的,也有采用荷兰斯托克公司用上胶镍网制作云纹网的。前者因其设备昂贵、电铸工艺复杂,仅为少数制网专业厂采用;后者通常将画稿绘制在透明的聚酯薄膜上,以深红网版SCR-6480或SCR-64125作为网版,经拷贝制作出云纹加网负片,进而制成云纹网。目前,国内已有厂家参照此法进行试验。我厂根据照相制作辊筒云纹负片的方法,在G-590照相机上成功地以照相法制作出圆网云纹加网负片,经制网印花,云纹效果接近辊筒印花而优于拷贝法。  相似文献   

3.
云纹印花及其电脑分色制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建敏 《染整技术》1998,20(5):11-1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印花丝绸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向高档次发展。云纹印花就是以其花形逼真、层次丰富,得到广大客户的青睐、从我厂近几年来印花生产的花样及客户的来样来看,其中云纹印花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经过这几年对云纹印花研究、开发及生产实践,在云纹印花及电脑分色制版上,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所谓云纹印花,就是通过网点的疏密大小来达到由深到浅色彩层次过渡的印花。云纹印花的首道工序,也是云纹印花的关键工序——制作云纹加网胶片,它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云纹印花层次效果丰富与否,是云纹印花成败之…  相似文献   

4.
云纹是中国众多传统纹饰符号中极具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而汉代是我国云纹运用最广、云纹形态最为丰富和最为生动的时期,出现了卷云纹、云气纹等新型云纹样式,并在丝织品图案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汉代也是云纹发展史上最自由随意的一个阶段,是形成完整云纹装饰骨骼体系的时期。由于汉文化的影响,云纹形态变得多样,云头更加精简,云躯更加复杂,出现线状、带状特征,散漫中有灵气,充满了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相似文献   

5.
薛雁 《丝绸》2001,(6):44-46
云纹作为我国传统图案的重要类型,在历代丝绸产品上有大量应用,明代以后,四合如意云纹成为最典型的丝绸纹样,文章讨论了明代丝织物中四合如意云纹的构成,布局以及与其他纹样的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人们对美的追求,我厂利用现有设备和材料,开发制作了圆网云纹网版,使一只网上产生一种多层次的云纹立体效果,再配上多套色,所印制的花卉栩栩如生,可用于印制穿着面料和装饰布。 所谓云纹图案就是与水彩画、水渍影相似,有深、中、浅、淡多层次的云纹效果。圆网印花描样只限于粗、中、细点子处理,由于网孔大只能近似于云纹效果。而我们采用新的描稿方式如喷笔水彩画等,通过网线版就可以在一只网上制作出半色调、多层次的立体图案,即云纹图案。现以水彩画法为例,介绍云纹网的制作。  相似文献   

7.
真丝云纹花样的平网制版要解决云纹花样的重现性差和生产中的耐久性问题。本文探讨了筛网的选择和筛网表面清洗问题,云纹黑白稿片的技术要求,以及感光胶膜的选择和上胶工艺,选择曝光光源和控制曝光量等问题,以解决制版中一系列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明  颜宝忠 《丝绸》2000,(C00):58-58,61
根据圆网云纹型印制特点,探讨云纹网版制作方法,介绍了制作圆网云纹的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9.
孔繁宇 《丝绸技术》1996,4(3):22-26
真丝云纹花样的平网制版要解决云纹花样的重现性差和生产中的耐久性问题。本文探讨了筛网的选择和筛网表面清洗问题,云纹黑白稿片的技术要求,以及感光胶膜的选择和上 工艺,选择曝光光源和控制曝光量等问题,以解决制版中一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丝绸》2015,(8)
针对云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情况,采用图像与装裱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云纹图案类型、色彩、布局及使用形式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研究发现,云纹图案在古书画装裱丝绸材料中的使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独作为主题纹样构成图案;二是作为龙、凤、仙鹤等动物纹的辅助纹样,第二种使用形式最为丰富。云纹色彩多与图案中的主题纹样相同,以米色、黄色、灰色等为主。云纹多表现得较为图案化,有朵云、连云、流云等几种造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脑仿色织花样的制作过程和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印染制版工艺,实现了优质、快速、高效。  相似文献   

12.
为改善云纹纱外观及提高其成纱质量,探究了3种不同引纱方法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牵伸细纱机上分别纺制29.2、14.6、9.7、7.3 和5.8 tex的云纹纱,对每种线密度的云纹纱,保证其他工艺参数一致,通过改变饰纱的喂入方式纺制而得,即饰纱分别从细纱机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喂入。通过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引纱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成纱外观,较其他2种方式,饰纱从中后罗拉喂入时,所纺成的云纹纱成纱3 mm内有益毛羽较多,3 mm以上有害毛羽较少,强力及成纱品质指数均高于其他2 种方式,成纱质量较优,且成纱包缠结构较为紧密,立体感更强。  相似文献   

13.
王莉  郑汝东 《染整技术》2005,27(9):35-37
介绍了电子雕刻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印花图案的单元电子图案的处理、拼版及版式打样过程,对电子雕刻制印花滚筒的制作工艺过程进行阐进,并分析了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卷烟机针辊回丝量电压值、大风机压力、小风机压力等卷烟机关键工艺参数对细支烟机台运行情况和烟支物理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针辊回丝量、大风机压力、小风机压力对细支卷烟机台设备运行情况和细支烟物理质量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②回丝量对平整盘位置和空头率影响显著(P<0.05);③随着回丝量的增大,平整盘位置减小,压实量增大,空头率减小;④大风机压力对平整盘位置影响显著(P<0.05);⑤随着大风机负压的增大,平整盘位置减小。综上,增加回丝量可以减小细支烟空头率,改善细支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送料机夹送辊上、下辊轴的受力分析,找出了在上、下辊轴材料和加工工艺相同条件下,上辊轴发生疲劳断裂,而下辊轴不发生疲劳断裂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切纸机控制中,送纸辊和切纸辊之间速度协调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ID的控制方案。为实现该方案,以PLC作为主控芯片,通过变频器实现送纸辊和切纸辊速度的采集和控制,然后在切纸辊控制中,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以实现主从轴的位置控制。最后,设定试验参数,通过试验验证构建的控制方案,使得切纸辊和送纸辊之间速度大致一致,并且切纸的误差小于1mm,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高分散度对表面不处理胶辊的重要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对普通胶辊和表面不处理胶辊的实验对比和物理性能分析,指出了高分散度是表面不处理胶辊的前提和关键,并对如何达到高分散度提出了一些看法。还着重说明了橡胶彩色电视显微镜(RCTVLM)新技术仪器是检测制品胶料内在质量(综合分散度)的必备技术和仪器,对开发研制表面不处理胶辊具有使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对鲁锦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鲁锦的织造技术进行探究,并收集、整理大量的鲁锦图案,用工程技术学的方法探讨了几种典型图案的织造技术,重点分析经线显花技术,认为日本博多织与鲁锦之间在经浮显花技术存在一定历史渊源。通过鲁锦“包袱带”加工,分析独特的“挂经”织造技术。基于鲁锦“七个字”织纹图案,剖析源于古代的一经穿多综的省综穿综方式,并分析鲁锦的挑花技术。认为鲁锦的部分织造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是用现代织机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纺织胶辊的工作质量对纺纱纱线的影响极大,制约着纱线的品质.纺织胶辊的磨削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磨削的工艺和磨具的性质对胶辊磨削质量、修复周期等工作参数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纺织企业的生产保养成本和效率.文章通过实验科学地选择确定了磨削工艺和磨具的性质.在保证纺织胶辊的工作质量、修复周期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磨削效率.对纺织企业降低生产和维修成本以及提高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锡元 《轻工机械》2007,25(5):7-11
论述了造纸及整饰设备在向高速、宽幅、强化过程、优化控制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新开发出来的高冲量压榨辊、宽压区压榨辊、热压榨辊(缸)、光泽压榨缸、各种抗挠辊和可控挠度辊等特殊结构、大直径、宽幅、高速、高线压辊(缸)壳体横向受力的复杂情况,探讨了在传统的纵向强度近似设计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强度理论,对其进行纵、横向综合强度校核设计的途径。在“特种高线压辊(缸)壳横向内力分析计算”一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这类辊(缸)壳的危险截面和应力分布状况,给出了其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计算式,为特种高线压辊(缸)壳的纵、横向综合强度的详细校核计算提供了方便可靠的方法,以供造纸设备设计开发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