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根据8 000、12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大面积处理地基加固的综合检测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及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的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分析了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加固效果、加固深度及能级变化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机理,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加固机理提供了依据,也为高能级强夯的大面积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了优化数据.  相似文献   

2.
对黄土塬某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处理.通过探井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3种方法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和研究,得出15 000 kN·m高能级强夯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后消除湿陷性效果显著,地基土承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嵇转平 《山西建筑》2012,38(7):53-54
结合工程实际,从设计施工检测各方面介绍了高能级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取得较好效果,达到设计要求,为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推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永学  李旺 《四川建筑》2014,(3):134-136
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区土体含水量较低,一般在3%~10%之间,根据现行规范直接进行强夯影响深度较小,需要进行增湿处理,而国内对于增湿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和试验研究较少。文中通过甘肃地区某项目地基处理施工试验,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区增湿高能强夯施工的增湿工艺和施工过程,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土体增湿施工提出了意见,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例,从地基特点、强夯施工工艺及技术参数、检测结果三个方面介绍了高能级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和回填土的应用,并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指出了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简析湿陷性黄土填方的现状,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施工,着重阐述了强夯法的优势及施工步骤。结合工程实例,具体论证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强夯处理的关键技术,通过对地基承载力、回填土质的湿陷性以及回填土密实的均匀度等指标的检测,地基加固效果显著,使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地基获得了较高的地基承载力和密实度,解决了回填区与原土区结合部不均匀沉陷、广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回填地基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后的地基进行不同桩径钻孔灌注桩试验,通过浸水与不浸水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抗拔试验、水平静载试验对不同桩径灌注桩不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进行测试研究,为强夯处理后的黄土地区灌注桩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山西某电厂工程的地质条件,介绍了黄土地基强夯试验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并进行了夯后检测,从强夯土承载力、湿陷性处理效果、强夯处理深度三方面,分析了强夯试验效果,为地基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甘肃董志塬3000~12000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实践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并提出适应该地区强夯法处理深度的经验公式,为董志塬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能级强夯处理深厚回填土地基时,可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均匀性,降低压缩性,减小沉降量,消除液化和湿陷性等。目前对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研究尚未成熟,规范给出的经验公式又不适用,因此进行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研究非常必要。本文针对在碎石土、湿陷性黄土、砂土三种回填土地基上进行的高能级强夯试验,采用平板载荷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瑞利波测试方法研究强夯前、强夯后浅层地基承载力和深层密实度的变化,提出考虑土类别的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计算公式,并得到了修正系数取值表。通过分析夯点间距、锤底面积对不同回填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变化规律,得到高能级强夯优化设计参数,可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12 000 kN.m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设计、施工、检测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通过标准贯入试验、室内土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瑞雷波试验、浸水与不浸水平板载荷试验对强夯处理效果进行综合检测,与同一场地3 0008,000 kN.m能级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得出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等结论,为大面设计、施工、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在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性能,首先通过材料力学性能试验确定了粒径为0~30 mm、建筑垃圾与灰土比例为72:28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填料。然后完成了4组不同距径比的试桩应用试验,得到了不同距径比下的桩间土湿陷系数、桩间土挤密系数、桩间土静力触探曲线、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等应用性能参数及特点。结果表明:桩间距越大,桩间土湿陷性系数越小; 距径比越小,桩间土挤密系数越大,桩间土的比贯入阻力越大; 在试验路段采用距径比2.25的建筑垃圾灰土挤密桩方案时,桩身容许承载力为175 kPa,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60 kPa,挤密效果良好; 成桩7 d浸水试验后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平均下降14.3%,但仍满足桩设计要求; 研究结果验证了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灰土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可行性,为工程应用提供性能参数参考,可进一步扩大建筑垃圾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设计理念、作用机理及设计方法,结合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夯实水泥土桩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并证实了采用夯实水泥土桩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用灰土挤密桩挤密处理的过程,以达到消除湿 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结构安全与正常使用的目的,对黄土地区地基处理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冯长青  高儒义 《山西建筑》2014,(21):234-235
以某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工程为例,阐述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监理控制要点,包括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控制要点,为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武长青  李一清 《山西建筑》2007,33(14):96-97
介绍了强夯法的特点,并对其施工设计、工艺流程、操作要点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工程中使用的机具设备、工程质量要求及安全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推广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升勇 《山西建筑》2008,34(7):137-138
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加固处理这一难题,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强夯法的施工设计,并进行了效果检测,对夯后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进行了评价,得出在含水量适中、地下水位埋藏较深的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强夯法是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从兴  铁生年 《建筑技术》2009,40(3):221-224
通过灰土和土挤密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作用原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分析了灰土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和检测情况,提出了土挤密桩成孔时施工方法及技术应用,阐述土挤密桩在处理厚度较大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梁建国 《山西建筑》2014,(19):80-81
结合多层住宅建筑地基存在湿陷黄土的情况,提出对其采取强夯施工处理技术,系统介绍了该处理技术的施工原理和操作要点,并通过工程实施效果表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具有施工方便、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