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型煤固硫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热重—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原煤和型煤燃烧过程中SO2析出过程,原煤S02析出过程呈双峰特征;型煤S02析出过程呈单峰特征,且发生在燃尽后期,型煤粒度越大,S02析出越晚.型煤灰渣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固硫物相种类与添加剂及型煤径向位置有关,有MgO添加剂时,固硫物相为CaSO3和CaSO4;无MgO添加剂时为CaS和CaSO4。结合裹灰缩核燃烧理论和灰球中国硫物相的分布规律提出型煤固硫机理:型煤未燃核内部主要以CaS形式固硫,燃烧峰面以外的燃尽灰壳中以CaSO4形式固硫.  相似文献   

2.
鞍山市在开发新的型煤中注意了市场需要 ,从实际出发 ,使生物固硫型煤具备了突出的环保节能效果。据测定 ,其固硫率达 63% ,固尘率达 80 % ,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同时 ,由于燃烧充分 ,热效率高 ,锅炉效率可提高 5%~ 7%。1999年该市热力总公司与日本国际工程设计成套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了化阳绿色产业有限公司 ,成功建成了年产 1万t生物型煤生产线 ,通过引进、消化日本技术 ,一改传统的低压成型工艺 ,把煤、生物质 (如稻壳、秸秆、锯末等 )和固硫剂按一定比例混合 ,经高压成型后制成 ,生产的型煤完全适用于工业锅炉燃烧。为了使这项技…  相似文献   

3.
型煤中钙基固硫剂的高温固硫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正交试验,在1250℃高温下,研究了用电石渣、消石灰和石灰石作固硫剂的型煤的燃烧固硫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钙基固硫剂之间的固硫效果存在显差异,固硫剂种类和Ca/S摩尔比是影响型煤燃烧固硫效率的主要因素,床层高度对燃烧固硫有重要影响,鼓风量对固硫效率也有一定影响,其中石灰石的高温固硫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燃烧实验对煤矸石的成型燃烧特性进行研究。测得不同燃烧工况下煤矸石成型试样的挥发物产率和燃尽度以及CR助燃剂的助燃效果,利用回归相关分析的数学方法得出煤矸石成型燃烧特性的关联式,并从理论上对CR助燃剂的助燃机理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6):277-278
以陕西神木县粉煤为研究对象,以包钢塑性黏土为黏结剂制备型煤,考察了成型压力和加入水分对型煤冷压强度和跌落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压力过小或过大都会影响型煤的成型质量。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型煤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国内外生物质型煤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生物质型煤的技术特点、成型机理、成型技术、点火特性、燃烧机理、机械强度和固硫特性,并展望了生物质型煤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焦粉与煤混合燃烧是高效处理焦粉的有效方法之一,对选用的焦粉和煤样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考察煤焦混粉发热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热重分析法对各煤焦混粉样品的着火温度、最大反应温度、燃尽率及燃尽温度等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焦比的增加,煤焦混粉的着火温度略有升高,发热量增大,最大反应温度增大,燃尽率下降,而燃尽温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在沉降炉上开展了无烟煤、贫煤、烟煤、褐煤以及不同配比(25%,50%,75%)下混煤燃烧特性实验,研究了"炉外"和"炉内"两种掺烧方式下煤种对混煤燃尽及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煤种掺混燃烧时促进和抑制两种交互作用具有差异性。"炉外"掺烧方式下,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明显;尤其是掺烧75%高挥发分煤时,对燃尽抑制作用表现最为显著,混煤的燃尽降低;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时,交互作用相对较小,混煤的燃尽率在各掺混比例下基本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混煤燃烧的NO_x排放特性随挥发分较高的煤的掺混比例增加基本呈线性变化的规律。"炉内"掺烧方式下,随两种煤延迟混合时间的增加,交互作用逐渐减弱,各单煤的燃烧独立性增强,混煤燃尽率逐渐接近计算线性燃尽率;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大的煤掺混时,改变混合时间,混煤燃尽率变化显著,挥发分含量差异较小的煤掺混时,各单煤燃烧独立性较强,改变混合时间,混煤燃尽率变化不明显;混煤NO_x排放量随延迟混合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民用散烧煤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无烟煤型煤成本高、价格贵的问题,以挥发分少、价格低的半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半焦成型制备民用洁净型煤的可行性,并尝试通过混配挥发分高的不黏煤以改善半焦型煤的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半焦型煤具有低挥发分、低硫、低灰和高发热量的煤质特性,且冷压强度和落下强度均符合相关标准,因而半焦可用于制备民用洁净型煤。半焦型煤中混配4.7%的不黏煤时,可提高型煤的燃烧反应性,使其上火速度由1.34℃/min增大为1.57℃/min,但混配量超过4.7%时将使型煤产品的挥发分(V_(daf))超出规定值(12%)。从燃烧性能和烟尘排放评价可知,半焦型煤和混配型煤的质量接近市售的无烟煤型煤,二者均可作为质优价廉的民用清洁燃料。  相似文献   

10.
影响型煤在工业锅炉燃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煤炭在工业链条锅炉中燃烧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型煤的煤质指标、型煤的粒度、添加剂及燃烧条件等因素对锅炉燃烧状态的影响,指出工业型煤生产和燃烧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型煤燃烧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云利  刘坤  孙丽丽 《煤炭技术》2003,22(6):114-115
对型煤的工艺形成、燃烧机理进行了分析 ,同时通过试验得出了影响生物质型煤燃烧速度的主要因素。为生物质型工业锅炉和民用炉具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焰煤制鲁奇气化炉气化型煤生产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义马长焰煤为原料,通过添加改进后的复合粘结剂,并改造型煤生产线的成型和干燥工艺,生产出适用于鲁奇气化炉的气化型煤。结果表明:在采用适合的粘结剂和成型及干燥工艺条件下,生产出型煤的各项指标与无烟煤型煤基本相当,型煤冷强度达到600N/球以上;热强度达到350N/球以上。试烧结果表明:义马长焰煤型煤以20%比例与长焰煤块煤掺烧时,对气化炉工况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影响工业型煤强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影响型煤强度的因素,指出合适的成型水分、成型压力、粒度分布是保证型煤强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孔一凡  曹凯  王帅领 《煤矿安全》2013,(1):178-180,184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老巷、老空区增多,高瓦斯不易自燃煤层瓦斯燃烧事故也随之增多,准确分析引火源是预防和处理此类事故的关键。引用矿压、煤自燃、采空区瓦斯流动、瓦斯燃烧等理论,以祁东矿6135工作面瓦斯燃烧事故为例进行分析,确立煤自燃是此次瓦斯燃烧事故的点火源;在准确分析引火源产生和火灾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制定了封闭火区治理方案并实施,火区得到快速治理。  相似文献   

15.
环形加热炉最佳热效应的自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有比例、积分、微分的调节系统(称之为PID系统),当其用于燃烧油料的工业炉窑的热效庆控制时,为满足不同加热阶段的需要,通常有两种控制形式:一种是集中、连续地控制烧嘴的油、气比例和给进量;二是离散、断续地控制参与工作的烧嘴个数。本文着重论述的第二种PID调节形式,能克服第一PID调节的不足,并具有节约能量、降低煤损,减少环境污染等诸多优点,为最佳热效应控制提供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魏建平  王登科  位乐 《煤炭学报》2013,38(Z1):93-99
利用自主研发的含瓦斯煤岩三轴压缩实验系统,进行了受载含瓦斯煤的渗透特性实验,对比分析了受载含瓦斯型煤与原煤两种典型煤样的渗透特性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煤体渗透率大小的直接原因是有效孔隙度而非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大,则渗透率大。在恒定瓦斯压力条件下,型煤与原煤的渗透率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均服从负指数函数变化规律;相同实验条件下,型煤渗透率普遍远大于原煤渗透率,且型煤渗透率随围压下降的速度比原煤的快。在恒定围压条件下,型煤与原煤的渗透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在瓦斯压力p<1.0 MPa范围内均具有明显的Klinkenberg效应。全应力-应变条件下,瓦斯渗流规律与煤样的破坏形式相关,煤样渗透率都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并且具有一般的“V”字型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Intnductiondriisoneofthemainenergysources.InChina,theairPOllutioninrnanycitiesisharilycausedbythepollutionofSrn0gcoAnngfmburningcoal.ThequantityofthecoalforciviluSagetakesup1/5oft0talquantityoftheedinthewholecountry,andthere1easeddustwithsstakesupabout1/4.Therefore,itisofgreatimportancetornastertheevolutionregUldrityofthesulfideinthecivi1-uwhcoalcomustbo.Briquetteh0riantalcomustion,anewburningpattern,isdeSgnedtosolvetheproblemthatbitdrinousedisliabletoreleaseblackSmokewhenitb.rns[1].Withit…  相似文献   

18.
深孔小口径金刚石钻进严重烧钻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孔小口径金刚石钻进施工中,由于所配置的钻机钻进能力强,在深孔的中深及以浅孔段钻进时转速高、钻效高,常因钻头工作环境或某一钻进参数的改变,而发生金刚石钻头(岩心管)与岩石烧结为一体的严重烧钻事故。通过严重烧钻事故案例,分析出中深孔段金刚石钻进易发生严重烧钻事故的几种工作状况,并对预防严重烧钻事故及处理严重烧钻事故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主研制的高压瓦斯煤岩吸附-解吸测试系统,进行了型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吸附-解吸变形全过程试验,对型煤吸附与解吸瓦斯产生变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型煤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形曲线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先后经历快速膨胀变形、缓慢膨胀至平衡变形、卸压瞬时膨胀变形、快速收缩变形、缓慢收缩至平衡变形5个阶段;型煤的吸附膨胀和解吸收缩曲线均具有朗格缪尔方程和幂函数方程特征;型煤在吸附过程中的膨胀变形具有各向异性,在解吸过程的收缩变形具有各向同性,解吸平衡的残余体应变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黄维  崔国民  赵高坤 《煤炭技术》2012,31(11):199-201
为了优化现有供热设备煤的燃烧方式,以促进煤充分燃烧,并提高煤的燃尽率和热能利用效率。采用负压正烧炉,双层对向燃烧炉研究不同燃烧方式对煤的燃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双层对向燃烧炉供热性能和稳温性能均优于负压正烧炉。②在大火期44~45℃阶段和54~55℃阶段煤在双层对向燃烧炉比负压正烧炉中燃烧充分,相同数量的燃料双层对向燃烧炉的放热量高于负压正烧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双层对向燃烧炉优于负压正烧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