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卫华 《四川建筑》2008,28(1):98-100
由于CFG桩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处理如软黏土、人工填土等多种不良地基,且施工简便、造价低廉.主要介绍应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仓储油库地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 在工业建设中,常遇到建造在软土地基上的大面积堆料工程。如露天原料堆场,矿石、材料仓库,大型化肥厂的尿素散装仓库,大型油料贮罐,铁路公路路基建设,水利工程中大坝,港务工程的码头料场等。此类工程的地基设计及地基处理问题,是工程技术人员常遇到的疑难问题之一,其土质条件、沉降分析及稳定计算都应比一般地基考虑得详细些。若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坍滑和沉陷。国内外由于大面积堆料造成地基失稳而失败的工程实例是不少的。如苏联索柯罗夫—隆尔巴依斯基选矿烧结联合工厂的精矿仓库投产后几天就造成地基失稳。该仓库跨度42米,长348米,由高度17.3米和间距12米的金属三铰拱构成,拱支承在4.1米×8.3米  相似文献   

3.
在软土地基上直接建造建(构)筑物时,地基将由于固结和剪切变形会产生很大的沉降,甚至由于强度不足而产生地基土破坏。 排水固结法能解决软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如作用于地基的荷载小于地基的破坏荷载时,则在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地基便会产生排水固结,增加地基上的抗剪强度,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 工程基本情况 某矿尾砂坝采用筑土坝,坝高平均为18.55米,底宽97米,顶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利、交通、采矿、房屋建筑、市政建设特别是地下工程的发展,工程结构物的荷载愈来愈大,工作条件愈来愈复杂,深开挖工程愈来愈多,而施工条件却愈来愈受到限制,如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不仅土方工程量大,有时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例如,有的新建或扩建工程由于四周临街或与现有建筑物紧相连接,往往无法放坡开挖;有的工程由于地基比较坚硬难于打桩;也有的工程由于地基比较松软,打桩会影响邻近建筑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式各样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建筑工程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新的地基处理技术而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传统模式下的地基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施工需求。因此,掌握更优质的地基处理技术,及时地更新地基处理技术就显得尤为的关键。本文主要从房屋建筑地基的施工技术要点以及地基技术处理要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房屋建筑的地基工程中,如遇到软土地基结构,由于其沉降量大、强度低、沉降速率较大、不稳定等特殊性,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便无法得到保障。因此,以案例分析为起点,介绍了软土工程的特点,深入解析了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方案,以期提高软土地基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7.
中外闻名的法门寺古塔,在1981年8月间突然倒塌了。本文就其倒塌原因,从抗震方面进行了分析,既有内因(如地基失稳,砌体质量不高等),也有外因(如地震波及影响,池水渗漏等)。但终其究,还是由于地基破坏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二灰土桩复合地基三维固结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速公路被大量新建 ,其中不少须建在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土地基上。由于复合地基变形较小 ,承载力较高且造价经济 ,非常适合软土地基高速公路等需要大面积处理的情况 ,因此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复合地基中的桩体不仅能减少地基变形 ,而且当桩体的渗透系数较大时 ,还有利于地基的固结 ,即加快孔压的消散和变形的发展。对于复杂的地质条件 ,如软土层很厚、桩端未放在持力层上时 ,解析法将无能为力 ,只能借助于数值分析方法。对于路基等群桩基础 ,通常把桩体简化为连续墙后用二维固结有限元法来进行分析[1] ,但由于桩体的渗透系数、刚度的折算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带来较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大学教授龚晓南编著的《复合地基理论及工程应用》日前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龚晓南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对作者已出版的《复合地基》一书中形成的复合地基理论框架作了补充和完善 ,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的新发展和工程应用 ,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作了论述。全书分 10章 :绪论 ;土和复合地基性状 ;桩体复合地基承载力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 ;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复合地基优化设计和按沉降控制设计 ;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性状影响 ;复合地基在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地位和评价 ;复合地基振动反应和地震响应 ;复合地基工程应用及实例。如需购买可到各地建筑书  相似文献   

10.
软弱土一般是指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较小的土。如松散砂性土、尚未固结的吹(冲)填土、杂填土、素填土、淤泥、淤泥质土等。地基主要受力层由软弱土组成时,称为软弱地基。软弱地基不经加固处理,一般不宜直接作为建筑物的地基。由于软弱地基的性状复杂,长期以来,许多工程技术人员惯用挖除、换填和桩基础等方法避开软弱地基,没有充分利用软弱地基的承载能力。随着城乡建设日益发展,建设用地日趋紧张,因此,充分利用软弱地基,做好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在下伏基岩单向坡度较大的平整场地上岩土地基的震害多为沿下伏基岩面的滑移破坏,并且震害后果严重。这类地基土的抗震稳定性的确定尚无很好的办法,由于土体具有强非线性弹塑性性质。如使用一般圆弧法计算,则会过多地估计被动土压力对土体稳定性的有利影响。结合具体工程实践,介绍这类地基土的稳定分析以及天然地基不满足稳定要求时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层建筑地基设计的重要性:一是地基的处理方法;二是传统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刚度过大引发的问题、碟形沉降问题等;三是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与设计,根据传统地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准确计算出上部结构的荷载,做好地基的基础选型,增强地基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综合管廊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由于拔除拉森钢板桩后产生一系列地基扰动问题,如软土地基土层产生不均匀沉降,使管廊变形缝处出现错台现象等。通过拔桩注浆试验、实测数据对比、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的工程补救措施,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本文通过对此类工程的总结,提出了一些经验,对今后类似的管廊工程、给排水工程在软土地基施工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正>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设计措施一般有以下三种: 1.地基处理措施有两类情况,一类是增加地基土的密度,以消除其湿陷性,如重锤夯实,土或灰土垫层,土或灰土桩挤密地基,预浸水等;再一类是采用深基础,各  相似文献   

15.
<正> 高层或大型建筑物基础一般为钢筋砼箱基或筏基,其特点是底板较深较厚,钢筋含量大,如设有防水层时,工序更多,因而工期长。冬施时,地基较易遭冻,地基融化时,产生融沉,往往使建筑物造成冻害。故冬施地基和基础时,对地基的防冻,应给予足够的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冻胀性地基土类,  相似文献   

16.
用机械阻抗法求成层地基的固有频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前言实践表明,许多震害是由于场地或地基与工程设施的共振或类共振效应所引起的,软土地区的高层或重型建筑、远场的砖烟囱以及其它高柔结构的破坏大多归属此由。为了较准确地估计和防止这类震害的发生,工程设施的固有频率应尽量避开地基的固有频率,其中前者可应用较成熟的理论或经验估计,而后者目前往往需要实测资料才能确定(如,可利用实测地面脉动卓越频率)。  相似文献   

17.
徐淑娟  朱翠华  林巍 《四川建材》2011,37(5):42-43,45
天台山永乐寺石牌坊及石照壁由于大地震造成地基发生不均匀变化,土质松软,在修复时挖除地基表层软土并填换强度较大的材料构成垫层。对构件的维修要求修旧如新,坚持原真性原则,尽可能按照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要求进行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18.
红黏土地基承载力的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比研究柔性和刚性浅基础黏土地基破坏机理和极限承载力,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红黏土。得到如下结论:柔性基础地基相对于刚性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有明显的提高,沉降也相应增加;柔性基础地基有更好的位移协调性,其裂缝开展较晚并远离基础角点,分布更密、更均匀;刚性基础地基的滑动面要比柔性基础更大、更深;基础外侧地基土竖向位移由持续沉降转向隆起时的承载力可作为局部剪切破坏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在黄土地区进行建筑,为减少或消除黄土地基湿陷对建筑物的危害,或由于地基持力层的强度过低(如新近堆积黄土、饱和黄土以及其他较松软黄土),压缩性高,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应针对不同土质条件和地区特点,采取人工处理地基的措施,以改善地基土的性能。黄土地基的处理目的,就是增强地基的稳定性,提高土的强度,减少湿陷变形。处理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土垫层和灰土垫层,素土和灰土挤密桩,爆扩桩,重锤表面夯实,强力夯实等。二、地基处理方法评述  相似文献   

20.
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粘土的一维沉降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  言 yh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飞机跑道、机场停机坪、过江隧道和贮罐基础以及近海的海上建筑基础等所受的荷载均是长期循环荷载。它们在遭受连续不断的循环荷载时 ,即便是经过长期固结过程的软土地基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 ;由于抽取和回灌地下水、融雪或由于农业的行为 ,也可使地基产生下沉 (Yamanouchi和Ya suhara ,1975;Tohno等 ,1989;Daito ,1992 ) [1~ 3] 。如建于Ariake粘土上的日本某低路堤高速公路 ,在投入运行后发生了惊人的沉降 ,5年达 1~ 2m[4 ] ,我国的杭甬高速公路也由于不均匀沉降而发生了较多的桥头跳车现象。日本某铁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