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为解决高大平房仓机械通风不均匀等问题,在原有平面通风道的基础上,于粮堆中增设相应数量的直竖式通气竹笼,使之形成粮堆立体通风网络。试验表明:可提高通风效果和均匀度,消除死角,加快降温速度,缩短通风时数,节约费用,为立体通风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高效使用通风设备对粮仓通风,可有效控制粮堆温度,保障粮食储藏安全。为探究谷物冷却机通风过程中的粮堆温度变化规律,采用谷物冷却机先后对2个浅圆仓、3个超高大平房仓进行冷却通风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浅圆仓通风效果良好,温度迁移速率约为1.7~1.9 m/d,通风11 d后会降低整仓粮温,无通风死角;平房仓通风过程中会形成风道,打乱粮堆原始冷心,有效降低平均粮温但无法实现整仓粮温均匀降低,存在通风死角。  相似文献   

3.
新建高大平房仓机械通风储粮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械通风储粮技术的条件,结合高大平房仓实际设计技术要求,充分利用冬季有利时机。对高大平房仓的粮堆通过地上笼通风系统进行通风降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初至冬季前加强仓房的隔热保冷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储粮品质,延长储粮轮换周期,延缓粮食陈化,同时对现行高大平房仓在结构等储粮技术上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总结出高大平房仓粮堆内温差大,易形成热核心型粮堆以及易出现结露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36 m×24 m大跨度平房仓稻谷储藏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跨度平房仓采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后,通风路径为传统通风系统的4倍以上,冷热交换更加充分,谷冷通风降温耗能低。降温后粮堆温度均匀性好,粮堆高度方向粮温基本一致,沿谷冷通风的气流前进方向温度梯度差平均不大于0.3℃/m。在大跨度平房仓稻谷储藏中应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冷却效率和降温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分别选用两种风机,对高大平房仓进行降温通风对比试验,将两种不同风机降温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选用轴流风机降温通风,具有耗电低、能耗少、水分损耗低、降温均匀和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高大平房仓早期降温通风;选用离心风机降温通风,具有降温迅速、操作简便等特点,适用于高大平房仓紧急情况下的降温降水通风。  相似文献   

6.
采用夏季机械通风,可有效解决高水分粮食的入仓保管问题;利用有利天气进行机械通风降水、可同时降温,实现有效的低温储粮,恶化了虫霉生存条件,抑制虫霉的繁殖,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对保持储粮品质是十分有益的。入库小麦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最高不超过15%;地上笼通风网通风途径比选择在1.4左右,该途径比在通风降温和降水之间;入库粮食杂质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粮堆的透气性和通风均匀性,尽量降低入库粮食的杂质含量,减小自动分级;在通风过程中如果发现粮堆表层水分增加,有表层结露的趋势时,可以采取人工翻倒或进行不间断连续通风,把粮堆上下"通透",谨防出现粮堆表层结顶。  相似文献   

7.
横向通风作为高大平房仓一种新的通风方式,国内外对其保水降温效果研究较少。基于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传质理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了不同大气温湿度条件下横向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温度变化和水分迁移规律。通过分析进风湿度和通风时间不同时粮堆内部的温度和水分分布,得到了横向保水降温通风的最佳通风条件,可为合理进行机械通风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孔介质流动和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仓储储粮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流动及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预测分析了双侧通风的大跨度平房仓在不同粮堆温度梯度方向、不同竖向通风方式的4种工况下粮堆内部温度和水分变化规律。同时探究了吊顶粮仓与未吊顶粮仓在4种通风工况下的降温保水效果。结果表明:粮仓未吊顶时,上行通风方式的降温保水效果优于下行通风;对于吊顶粮仓,上行通风与下行通风降温保水效果相差不大;粮面顶部的空气区域对降温通风时粮堆的温度变化、水分变化影响较大,对粮仓进行吊顶,具有更好的降温保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研究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在平房仓小麦储藏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平房仓采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后,通风路径较传统通风系统增加3倍以上,热交换效率明显提高,冷风量基本不浪费,且谷冷通风降温耗能低,降温后粮堆温度均匀性好。粮堆高度方向粮温基本一致,沿谷冷通风的气流前进方向温度梯度差平均不大于0.5℃/m。在平房仓小麦储藏中应用横向谷冷通风技术可实现与传统竖向谷冷通风相同的降温效果,而且其冷却效率和降温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冬季自然低温气候条件,采用山墙轴流风机对高大平房仓内稻谷进行缓速上行吸出式通风降温实仓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山墙轴流风机通风降温技术能够很好地完成通风降温作业要求,与大功率离心风机通风降温相比,可以有效减少粮堆水分损失,而且具有操作灵活简便、降温缓慢均匀、储粮品质稳定、能耗低等特点,是实现准低温储粮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在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中设计安装的横向通风装置,以及在粮堆中预埋插入式毕托管,全面测试了横向通风系统的风速、风量、压力分布和系统各部分阻力。试验结果表明,在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中应用横向通风系统,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小于目前所采用的竖向通风系统;在实用单位通风量时,横向通风系统总阻力不大于1 000 Pa;同时横向通风还具有风量分配均匀、粮堆通风均匀性好的突出特点。充分证明了横向通风系统可应用于储藏稻谷的高大平房仓,具有良好的降温通风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 粮堆通风降温和降水。多年来一直沿用中压离心通风机,在上海郊县散装粮堆一般高度在3~4米的情况下。使用这样的风机动力浪费过多。从实践中发现,粮堆通风降温与降水所需要的风机压头,可大大低于目前使用的中压离心风机,国外平房仓散装粮堆通风大多采用50~70毫米水柱的轴流风机。这种风机不但动力配备较小、而且风机体型小、费用省、使用方便。但国内尚无相应的风机供应。为此,我们提出了所需要的两种风机的技术参数(1.全压>70毫米水柱,风量>9000立方米/小时。2.全压>50毫米水柱,风量>7000立方米/小时)  相似文献   

13.
高大平房仓冬季利用轴流风机进行降温通风,具有操作简单灵活、受条件限制小、能耗低等优点,现已被各仓储单位普遍应用.抓住冬季自然冷源丰富时机,适当选择通风时大气相对湿度,利用轴流风机对粮堆进行通风降温.使平均粮温降至4.0~6.0℃,最大限度地降低储粮机械通风的单位能耗、原有粮食水分损耗,实现降温、保量通风.为准低温储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横向谷冷通风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局部热湿平衡原理和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储粮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流动及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横向谷冷通风时粮堆空气内部流动、热量传递和水分迁移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发现,横向通风约72 h,粮仓进风口冷空气平均温度为17.5℃、相对湿度为85%,仓内粮堆一次降温从32.2℃降低到23.6℃,降温幅度为8.6℃。水分从12.2%降到12.0%,降水幅度为0.2%。相对于地上笼垂直通风而言,横向通风时粮堆内部速度分布均匀、温度梯度较小,且具有降温速度快,冷却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储粮通风技术的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在储粮通风管理中需要注意:风网布置、风机选用、减少安全粮水分散失的措施、发热粮处理、通风时机选择、对通风口要求、通风均匀性检测、预防处理粮堆结露、通风死角的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大平房仓机械通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大平房仓机械通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实验,提出了粮库应采取连续压入式通风,同时通风应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并配合单管风机吸出以解决死角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正确评价平房仓横向通风的性能及应用效果,借助通风模拟装置,通过变频器调整风机的风速,测定大豆粮堆在不同通风、送风方式下的静压值,结果表明:大豆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使用二次函数拟合最为精确,幂函数次之;当通风方式(横向或竖向)一致时,吸出式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大于压入式;当送风方式(吸出或压入)一致时,横向通风和竖向通风的单位粮层阻力相近,由此可知大豆粮堆通风具有各向同性的特性。大豆粮堆的通风均匀度与粮面表观风速和粮层厚度呈现正相关,竖向通风的均匀性与横向通风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现有的高大平房仓及其机械通风系统 ,采用 2 6 .5m3 / (h·t)的低单位通风量 ,在粮堆高度大于 6m的条件下对高水分稻谷 (平均水分 14 .2 % )进行机械通风降水作业 ,经过 4 4h作业将水分降低至 13.7% (安全储藏水分 )。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采用离心风机对储粮实施双向通风保水降温试验,结果表明,不仅通风降温幅度大,粮温均衡,而且有效地降低了粮堆的水分流失,使机械通风实现了高效低耗。  相似文献   

20.
高温差机械通风储根,常采用离心式通风和缓式通风两种方式。离心式降温迅速,不易控制,操作要求精细,缓式通风降温缓慢,容易控制通风后的粮堆温度。对仓房分别进行了两种方式的高温差通风试验.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