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CH随车脱氢作为一种非稳态的、反应条件苛刻的过程,要求其脱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现有的脱氢催化剂尚难满足其要求。对碱改性工业3861催化剂的研究表明:碱性氧化物能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脱氢性能,Pt-Sn-K(0.4%)/r-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工业3861催化剂可提高8倍以上,但低温活性尚需继续提高;在常压、WHSV=6h-1、300—400℃、纯MCH进料时,MCH的有效贮氢量为2.78%—6.12%;空速与催化剂脱氢活性无明显依赖关系,这为实现随车脱氢反应器的小型化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有机液态氢化物可逆储放氢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甲基环己烷-甲苯-氢(MTH系统)与环己烷-苯-氢(CBH系统)为例介绍了有机物可逆储放氢技术的特点与研究现状。研究表明,该技术作为大规模、长期性的氢能储存和运输手段,作为随车脱氢为汽车提供氢燃料或为氢燃料电池提供氢源,以及用于化学热泵等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过程的释氢效率,特别是低温下的释氢效率,开发低温高效脱氢催化剂和采用膜催化反应分离技术是提高释氢过程效率的可行方法。水电解-有机氢载体电化学加氢-氢载体膜催化脱氢技术路线有望改善系统储氢效能,实现氢的高能量密度储存。  相似文献   

3.
MCH随车脱氢作为一种非稳态的,反应条件苛刻的过程,要求其脱氢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和高温稳定性,现有的脱氢催化剂尚难满足其要求。对碱改性工业3861催化剂的研究表明:碱性氧化物能有效地改善催化剂的脱氢性能,Pt-Sn-K(0.4%0/r-Al2O3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工业3861催化剂可提高8倍以上,但低温活性尚需继续提高;在常压,WHSV=6h^-1,300-400℃,纯MCH进料时,MCH的有  相似文献   

4.
氢动力车研究与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氢动力车的研究与发展现状,主要介绍了氢燃料的特性、燃氢车发动机的特点,随车贮氢技术以及氢动力车的最近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5.
应用工业三叶草型Ni/Al2O3催化剂对甲苯的贮氢反应及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Ni/Al2O3催化剂是性能优良的甲苯贮氢催化剂;在压力0.12MPa(绝),温度90-150℃,甲苯转化率0-100%的实验条件下,该反应呈零级反应,其反应活化能为49.3kJ/mol。  相似文献   

6.
净化贮氢器     
隋东平  申屠棠 《新能源》1994,16(3):35-36
净化贮氢器是利用贮氢材料同时纯化和贮存氢气的装置,器体采用铝合金。原料氢纯度≥99.0%,充入压力2.0MPa,吸氢2h时,可连续释放高纯氢1800L以上,不加热室温下工作压力0.5MPa,流量>1000cm^3/min可连续使用。文内介绍了吸放氢原理,工艺流程,试验方法,技术规格。  相似文献   

7.
肖建民  李盘林 《新能源》1998,20(8):29-34
研究和计算表明,贮氢材料吸氘后可能引发D-D冷聚变。指出,可能存在两种D-D冷聚变机制;(1)裂裂加速机制,估计其聚变截面在(0.04 ̄30)mb范围;(2)库仑屏蔽下的碰撞机制,估计其聚变率在(10^-15 ̄10^-4)/(cm^3·s)范围。  相似文献   

8.
对C6H6/C6H12-LaNi5/LaNi5H6-H2组成的浆液储氢体系的储、放氢过程进行了能量衡算,提出了两种车载氢源系统的概念设计:随车脱氢和随车加氢-脱氢系统。考察了两种车载氢源系统的脱氢转化率和系统运行过程中放出的废热利用率对整个车载氢源系统热效率的影响,并就两种车载浆液氢源系统与氢内燃机或燃料电池构成的氢能汽车动力系统的能效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无论是采用氢内燃机还是燃料电池作为氢能汽车的动力驱动方式,车载浆液氢源系统在能效上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小功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源供氢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涛  刘莉敏  陆虎瑜 《新能源》2000,22(12):35-37,44
通过对几种不同贮氢方法的比较,认为金属氢化物贮氢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一种稀土镍系金属贮氢器进行了放氢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实验条件对贮氢器放氢量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在恒温水浴条件下放氢较好,在室温自然对流条件下放氢较差,最后针对小功率电源的特点,对贮氢系统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氢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汽油-氢发动机、燃氢发动机及氢燃料电池的特点,并结合目前世界各国对氢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的研究状况,对氢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肖建民 《节能》1994,(8):5-10
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贮氢材料热泵的工作原理,介绍了致冷、增热和升温型贮氢材料热泵的COP公式,列举了一些重要的配对工质,并指出提高COP的途径和选择配对工质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系统中采用高氢稀释硅烷加乙烯法制备了nc-SiCx:H薄膜。系统研究了C2H4/(C2H4+SiH4)(Xc)气体流量比对nc-SiCx:H薄膜的晶化和其它不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氢燃料发动机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氢燃料发动机的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氢燃料的储存及燃烧特性。给出了一些氢燃料发动机的排放试验数据,并与使用其它燃料时进行了比较。主要从发动机的新能源和排放污染等方面,探讨推广氢燃料发动机的必要性及其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燃料电池汽车上贮氢主要有三种方式 :高压贮氢、液态贮氢、贮氢材料贮氢。高压贮氢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式 ,液态贮氢是目前贮氢密度最大的贮存方式 ,贮氢材料贮氢是最安全、高效的一种方式。目前存在贮氢量低的问题 ,但是在未来有望得到解决 ,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理论贮氢容量 (超过 14 % (质量 ) )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氢作为发动机燃料的优越性以及氢燃料发动机的特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概括,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研究,对压缩比、当量比、过量空气系数对氢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外能源》2014,(10):104-104
罗格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可解决清洁的氢燃料生产的主要瓶颈——成本高。氢燃料可取代昂贵的且对环境有害的化石燃料。该新技术采用一种新型催化剂,这种催化剂的性能与水电解反应(用电流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用的低成本铂几乎相同。这项技术还比迄今为止所研制的不太贵的催化剂的效率高得多。  相似文献   

17.
氢柴油     
段宏昌 《柴油机》1997,(2):40-41,44
近几年,在农机、汽车等与柴油机有关的报刊和一些技术转让类的报刊上出现了一个新产品的报道和广de-“氢柴油”。广告的过分宣传使一些人误以为又有一种新的燃料出现了,并具有神奇的效果,甚至还诱导人们去投资,走所谓生财之道。本文就“氢柴油”的实质、作用及应用前景谈一谈作者的看法.1名称与实质何谓氢柴油,是含有氢的柴油吗?众所周知,柴油、汽油和煤油等多种燃料都是碳氢化合物,依此就没有必要在柴油两字前边加上个氢字,不含氯的柴油是不存在的。水也含有氢,我们总不能把水称之为“氢水”吧?那么是再加入了红的柴油?让我…  相似文献   

18.
绘制了Mo-C-H2O系的电位-pH图,研究和分析了(Ni-Mo)基太阳吸热涂层中MoC的生成机理。研究表明,无论是否在镀液中添加含C物质,(Ni-Mo)基吸热涂层中癖存在MoC相。  相似文献   

19.
杜元伟 《太阳能》2002,(5):15-15
氢能作为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已广泛引起人的重视。许多科学家认为,氢能在21世纪能源舞上将成为一种举足轻重的能源。氢能,是指氢与氧反应放出的能量。作为能,氢能有以下主要特点:(1)能量高。除核燃外,氢的发热值是目前所有燃料中最高的(是汽的3倍)。氢的高能,使氢成为推进航天器的重要料之一。(2)氢本身无毒,燃烧产物是水,无染,且能循环使用。(3)氢燃烧性能好,点燃。(4)利用形式多,可以以气态、液态或固定属氢化物出现,能适应贮运及各种应用环境的不要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制氢储氢输氢等环节存在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氢燃料内燃机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氢燃料汽车发动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论述了氢燃料汽车发动机不仅在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方面具有优势,而且,相对于燃料电池,在成本、技术门槛、市场基础等方面也具有优势,因此有望率先被市场接受.最后指出了氢燃料汽车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