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2006年,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导火索而兴起的"网络恶搞"在中国迅速流行,随后"恶搞电影"、"恶搞足球"、"恶搞春晚"、"恶搞名人"、"恶搞新闻"等一系列"恶搞之风"迅速兴起。分析"网络恶搞"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阿奎那构想了"上帝"的"典范德性"和尘世的"人类德性",前者是后者永不可超越的楷模,是人性向"善"的缘由和方向。人类以"中道德性"为原则,激起意志自由选择的功能,践行着"信"、"望"和"爱"三种"神学德性"修养,终极幸福的关怀就会在"完满德性"中实现。  相似文献   

3.
从热工管理现场实践出发,提出"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管理思路。结合易被忽视的问题,提出"采取冗余"、"改善设备环境"、"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传动试验"、"重要设备定期更换"等措施,对提高热工保护可靠性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的儒家哲学,通过"仁"、"义"、"礼"、"信"等一系列哲学范畴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主体心灵善性的追求;并且提出以"克己复礼"、"养浩然之气"等修养方式达到"仁"的境界,先秦儒家哲学是一种心灵哲学。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的万物是自然物而非道德物,"自然"构成了对万物本性的规定,同时也成为"道"的法则。作为"自然"的万物,是"无用"的而非"有用"的,因为"有用性"的要求对于物恰恰是牢笼。《庄子》因此主张"观"物而否定以"判、析、察"的方式看待万物;因为"观"物时,人的心灵如明镜,而"判"物时,人的心灵因成心而生区别。对万物如能行之以"观",必能造就出"万物一体"的审美天地。  相似文献   

6.
“神精病”语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神精病"是错误的用法,并不存在"神精病"一词。"神精病"一词,是"精神病"、"神经病"、"精神"、"神经"四个词语混用、乱用的结果。由于这四个词语在词音、词形和词义方面的相似性,才造成词义的混淆,最终导致误用。可从翻译、语音和语素构成三个方面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有关文献,认为诗的音乐有风、雅、颂之分,而一诗可配多乐,人们以所配乐曲归属来论定其所属。"雅乐"是指符合雅、颂标准之乐,为"古乐",其音中正平和。孔子所谓"郑声淫"之"郑声",是指"王官失业"以后郑人用来演唱"诗三百"的"新乐"。用"新乐"为《郑风》伴奏,把原本可以用于庙堂的《郑风》变成了俚俗野曲。孔子因此"恶郑声",要"放郑声",而使"雅、颂各得其所"。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豕"指野猪,"彘"指被饲养用来祭祀的野猪,"豬"指饲养而供食用的家猪。"豬"字,从豕者声。从"者"声的字往往有"止"义。猪所以得名为"豬",是因为驯养的家猪爱睡不爱动。由于偏旁"豕"和"犭"可以互换,"豬"就逐渐被"猪"取代。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V好"结构存在短语和词两种类型。短语的"V好"词汇化后,在语义上存在表结果和表状态两种类型;表结果的"V好"中的语素"好"的语义是形容词"好"的语义遗留。随着"好"的语义泛化,表状态的"V好"的"好"的语义彻底虚化。这种演变过程就是"好"的语法化。从短语"V好"发展为表结果的"V好"再到表状态的"V好",词义泛化是主要动因,它引起了语用层面的信息焦点的变化,从而造成语言使用者对"V好"结构的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历来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在设计思想上重视"象法天地"的"尚象"设计观,即在设计中体现出一种"大"设计思想、"和"设计观念及价值,最终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圈养”和“放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是现代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探索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当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根据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可将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分为"圈养"、"拴养"、"放养"和"放飞"等模式。高校学生管理既要以"圈养"培养出比较规范的人才;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放养"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个性化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通过"礼""仁"等核心要素阐述了什么是"圣人",如何做到"圣人"。西汉后儒学的意识形态化使得儒家的"圣人"成为理想人格,进而把"圣人"赋予君主,为君主统治的合法性找到了理论依据。圣化思想导致了政教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提出了错误矩阵的概念,并研究了错误矩阵的关系,"数量积"、"左数量积"、"右数量积"、"加"、减"、"积"、"优积"、"劣积"、"转置"等运算及其运算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阐述孔子伦理思想中"仁"与道德的关系以及"仁"的修养途径。"仁"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日常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仁"的核心"爱人",要求带着一颗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从而建立相互关爱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信息建模研究,整个企业的信息模型可以利用一个"三角形"模型来表示,采用"对象"-"活动"-"特性"三个要素将企业的功能与数据联系在一起。而在数据建模时,这三要素又统一到"特性"上来,即认为对象、活动以及特性均为特性集合来描述,按照这种思想递推,最终将"三角形"的三个要素的核心抽象为对"特性"的建模,而"特性"的建模最后归结为对数据元素的建模,从而明确信息建模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江海联动"、"跨江联动"、"港城联动"三大战略的提出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为推动南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南通沿海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时代赋予了这三大战略新的特征和内涵,如何继续推进"江海联动"、"跨江联动"、"港城联动"的战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论“族”     
社会转型加速社会分化,社会分化导致"人以群分"、众"族"林立。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各种群体划分为六种"族"类,分别阐述了他们的特点。认为党和政府应区别对待各种异质性的"族"类,并通过民主的方式,将众多异质性的"族"类加以整合,重构一个各"族"、各阶层能够相互流动的"族类共同体",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隐秀"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的重要创作论。"隐"即含蓄,有余味;"秀"即秀拔突出。"隐秀"来自深厚的学养,同是又是自然天成。很多时候,具有"隐"之美的作品往往就是"秀"句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Water and Energy)",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水生态文明".同时,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开展"中国梦想、美丽浙江"主题宣传活动的要求,3月21日,我校"文明用水"——纪念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二十七届"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之校园启动仪式在生活区举行.学生水资源协会在宣传部、校团委、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团总支等的指导下,进行水文化、科学节水、文明用水和水土保持等内容的宣传与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关于翻译与翻译学是否为"科学"的争论,理据源于尤金·奈达论述翻译性质的一句话和他的代表作书名"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以奈达笔下的"science"判断,翻译和翻译学并非"科学"的观点是正确的。英语和法语中的"科学"(science)指自然科学。汉语的"科学"受俄语、德语、日语多种语言的影响,以俄语、德语、日语的"科学"判断,翻译和翻译学是科学的观点则无可非议,这些语言中的"科学"包含所有学科。为与世界主流接轨,翻译和翻译学应该定位于非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