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水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与划定技术路径研究成果,从保护和管理水域、岸线及部分涉水陆域空间的角度,提出了水域岸线保护、洪水调蓄、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土保持功能及水源涵养保护五大类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为补充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划定方法体系,指导和规范省区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水生态保护红线有关概念,结合已开展的省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水生态保护红线类型包括水域岸线保护、洪水蓄滞、饮用水水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保护等5类,明确了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原则和技术流程,可为指导和规范水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成果审核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水生态红线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将从管理机制上为水生态安全提供更可实施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水生态系统表象特征和水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关联分析,提出了水生态保护的红线框架体系:水量红线、空间红线和水质红线,阐释了三条红线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涵。综合生态需水、淹没面积、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嵌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范,提出了兼顾自然和社会属性的水生态红线分级方法,建立了水生态红线指标体系。以淮河水系淮滨、王家坝和蚌埠断面为例,进行了水生态红线划定的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红线划定方法,弥补了水生态保护红线机制研究的空缺,为水生态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水和谐和“三条红线”的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水和谐为目标,在综合分析、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的基础上,开展了水资源配置研究,结合人水和谐量化方法,进行了不同方案下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和谐度分析,将满足“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且和谐度最大的方案作为推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为实施区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漳卫南运河流域开展取水总量控制与计划用水管理研究工作的现实需求,总结了在流域层面上开展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概括了实施"三条红线"管理的主要流程,剖析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要点,以期为有关方面开展取水总量控制与计划用水管理研究、贯彻落实"三条红线"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多水源联合调度,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思想的指导下,研究探讨"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并在充分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雨水等不同水源供水潜力和未来需水情况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三条红线"约束的滨海区多水源联合调控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莱州市,确定了莱州市不同规划水平年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提出了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该方案各项供水指标满足"三条红线"要求。  相似文献   

7.
“三条红线”是“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指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红线.每条红线的管理和实施,都需要以评价指标为衡量标准,考虑到地区、行业等的差异和管理的需要,有必要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了“三条红线”间的内在关系,并以武汉市为例,划分各行政单元区,对“三条红线”...  相似文献   

8.
依据水利部水资源司《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实施方案(2010—2015年)》及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分配给湖南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指标,用三种方法计算确定湖南省各功能区及各市(州)、县行政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控制指标,推荐采用其中的第二种方法。研究提出了湖南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红线管理的对策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地下水资源管理中有效地实施取水总量控制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的"双控"管理模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东部平原区作为试点研究地区,提出了地下水红线水位、管理水位等指标,并对其划定方法进行研究,进而为开展地下水控制水位划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产业与资源低效、灌溉水质恶化、生态多样性降低等问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理论指导,从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出发,探讨乡村振兴战略思想下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农业质量产量底线、生态与环境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限的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三条红线,指出生态灌区应向粮食增产提质和其他产品有效供给、生态环境优美宜居、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方向发展,为实现生态灌区可持续型绿色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