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地铁和地铁车站,区间环控系统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地铁在城市交通中的作用和地铁环控系统与一般地面建筑物通风空调的不同点。并提出了地铁环控系统的进一步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环控温度场速度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环控系统和季节的地铁车站环控温度场和速度场进行实测研究,比较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地铁车站速度场,以及不同环控系统车站的速度场;分析了不同季节地铁车站温度场的变化特点和不同环控系统对地铁车站温度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科学评价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确定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的敏感性指标,提高地铁车站暴雨内涝管理水平,提出基于IOWA-VAC的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方法,该方法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理论构建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评价指标,利用IOWA算子按升序原则对指标数据重新排序,同时引入θ系数动态调整区间边界权值,得到指标权重,引入向量夹角余弦(VAC)检验待评价目标向量和理想目标向量一致性的贴近度,实现了代数思维向空间几何思维的转变,得到待评价目标等级。进而以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为例,运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的敏感性指标,评价了海滩寺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结果表明,郑州地铁5号线海滩寺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等级为Ⅳ级,属于高度风险,为地铁车站暴雨内涝脆弱性管理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崔奇杰  郑文科  何峰  蔡伟华  姜益强 《节能技术》2020,38(2):109-112,126
地铁车站的排烟系统对于站内人员安全有重要意义。《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要求车站站台采用新的排烟模式。基于以上要求,本文重新设计了地铁车站站台公共区的排烟系统,并对该地铁站进行整体气流组织仿真研究。针对站台公共区发生火灾情况,分别研究了仅利用公共区排烟风机排烟与综合利用排烟风机和隧道排热风机共同排烟两种模式下地铁车站内的气流分布情况。设计了三种排烟风口布置模式,研究其在火灾时对于地铁站气流组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方案B具有良好的适用性。此研究可为地铁车站在《地铁设计防火标准》下的排烟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同送风方式下地铁蓄冷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某典型地铁车站为例,设计地铁蓄冷空调方案,分析不同送风方式下的经济性,探讨地铁车站运用冰蓄冷空调的可行性和节能潜力,为新建地铁空调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初步参考.  相似文献   

6.
CFD技术及其商业软件的发展使人们可以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测地铁车站内环境,评价通风效果,改进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在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能耗.为了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检验,对某地铁车站模型内的气流组织进行了实验测定,并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对地铁车站模型内的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数值计算中采用κ-ε方程作为紊流模型,以现场实测数据作为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采用商业软件对地铁车站内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可以获得较准确的车站内流场的详细数据,从而可以对整个通风排烟系统进行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7.
结合目前地铁车站自身的特点,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地铁车站空调系统采用冰蓄冷技术,可以节省初期投资和运行电费.  相似文献   

8.
双层岛式地铁车站火灾烟气蔓延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强  魏东 《热科学与技术》2008,7(2):161-166
地铁车站为人流密集的公众聚集场所,人流密度大,再加上地铁站处于地下,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伤亡损失往往非常严重.利用大涡场模拟软件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对某双层岛式站台火灾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获得了双层岛式地铁车站火场烟气的蔓延过程以及车站特征位置的温度场、速度场、CO的体积分数分布,并与地铁设计规范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为双层岛式地铁车站的防排烟系统设计提出合理建议.模拟结果可以为双层岛式车站的防排烟设计提供理论参考,有助于同类站台的安全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节能》2017,(2):39-40
基于青岛市某地铁车站大里程端地面条件受限,确定该车站在小里程端采用单端风井通风模式;基于通风空调系统在布置时将对车站形式及规模产生重大影响,介绍了在小里程端设有两组新排风井时,如何合理确定车站新排风井的面积,在车站大里程端不设置风井时设备房布置的要点,以及设置单端风井通风模式对轨顶及轨底风道走向和站台层层高的影响;研究了单端风井车站与常规标准车站各自优缺点,为类似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空调系统作为地铁车站的用电大户,耗电量达到所有低压设备用电量的60%以上。根据小系统(设备管理用房)各房间对环境的不同要求,结合地铁车站的实际供冷需求,充分发挥VRV空调系统的灵活运用功能,通过合理调控和关停能耗较大的冷水机组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分析计算实际的节能效果,有效节能超过25%。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地下地铁车站的负荷计算精度,解决能源地下车站的地埋管换热量设计问题,以大连地铁4号线地下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采用3种负荷计算(DeST模拟、规范算法、逐时算法)方法计算地下车站全年负荷,并分析讨论地下车站设备管理用房区的全年负荷特征,进一步确定能源地下车站地埋管换热量。结果表明:地铁车站能源需求具有明显的逐时波动性和环境参数相关性,通过逐时负荷计算方法获得的全年总负荷较规范算法和DeST模拟结果的精确度可提高约1倍;不同功能用房负荷差异较大,办公用房的供热需求大于制冷需求,设备用房和变电所用房全年无需供热,且变电所用房的冷负荷远大于设备用房;逐时算法得到的换热量可准确反映全年换热需求,其地埋管换热量的不均衡率高达7.14。  相似文献   

12.
简介地铁车站三种环控模式,以某地铁车站为例,对屏蔽门系统的负荷组成及车站区间排热风机穴UPE/OTE风机雪与区间隧道机械风机穴TVF风机雪的能耗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屏蔽门系统和闭式、开式系统进行负荷与能耗的比较,分析表明屏蔽门系统具有较高的节能性和舒适性。  相似文献   

13.
地铁具有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技术优势,但由于地铁的快速发展,其能源消耗量在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不断增加,地铁节能迫在眉睫。经过多年的研究,地铁节能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发展十分迅速,新概念、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本文从工作原理、能耗特点、技术特征、实验及应用情况等方面出发,对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照明和电梯系统的节能技术、节能装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并对比不同技术/装置的节能效果,指出当前地铁车站节能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地铁一号线集成通风系统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劲柏  礼杰 《节能》2008,27(2):44-46
以沈阳市地铁一号线车站和隧道为对象,论述地铁集成通风系统的构成方式及运行模式。通过对集成通风系统方式与独立通风系统方式的技术经济比较,论证了地铁集成通风系统方式造价节省、运行节能。  相似文献   

15.
已有研究表明,在人员密集和相对密闭的环境中,空气质量容易恶化,影响人体健康.而目前地铁交通客流量在逐年加大,地铁车站往往处于地下几十米,只有地铁入口与外界相通,因此,研究地铁站内空气品质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换乘车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除具备非换乘站的配置和功能外,还必需要实现与换乘站的其他线的信息互通.以佛山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为技术背景,对常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信息互通方案进行分析,通过对比选出合适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上海地铁二一车站中冷却阻尼风的分析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了其对活塞风的阻尼效果,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深基坑盖板半逆作施工的支护结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城市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多在交通枢纽、建筑物密集环境之中,长时间的顺作敞挖严重影响市政交通环境,以武汉市地铁二号线某基坑的盖板半逆作施工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重点探讨了不同盖板刚度对地连墙支护结构系统的力学响应.  相似文献   

19.
地铁能源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地铁运营能源管理工作水平,而地铁能耗数据模型是地铁能源管理系统软件设计的基础,只有采用统一的能耗数据模型,才能在能耗分项与分项之间、车站之间、线路之间进行能耗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南京地铁根据自身能耗特点制定了地铁能耗数据模式,提出了能耗数据分类分项模型和分户模型,并对分项模型进行了细化分析,把线路总用电分为牵引和动力照明用电,动力照明用电再细分为五个分项,并对每个分项用电进行了分解,同时还提出了回路设计、表计配置和能耗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俊 《水电能源科学》2013,31(2):120-122,153
为探究地铁交叉结构地震响应规律,以常见的双隧道下穿单层车站结构为背景进行地震反应振动台试验,试验模型箱采用柔性箱,结构为微粒混凝土浇筑,并按实例工程配筋率用镀锌钢丝网进行配筋,考虑上下结构密贴、上下结构存在夹层土及单体车站三种工况进行水平方向加载,通过对交叉工况与单体车站结构应变、侧墙土压力及加速度反应分析对比,底部隧道结构的存在对传来的地震波具有吸收作用,使上部车站的地震响应减弱,减幅随夹层土体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