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Ф42mm换热管插入扭带后的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插入扭带以后,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均增加,并且二者均随扭带的带宽增大而增大;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插入铝制扭带后换热管摩擦阻力系数关联式和给热系数关联式;对插入扭带的换热管进行了强化传热性能评价分析,传热性能评价因子的数值在1.09~1.44范围之间,研究的扭带均具有强化传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Ф42mm换热管插入扭带后的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插入扭带以后,传热系数和流动阻力均增加,并且二者均随扭带的带宽增大而增大;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插入铝制扭带后换热管摩擦阻力系数关联式和给热系数关联式;对插入扭带的换热管进行了强化传热性能评价分析,传热性能评价因子的数值在1.09~1.44范围之间,研究的扭带均具有强化传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将21种不同结构参数的铝制扭带分别置入换热管进行冷态和热态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换热管内置开三角形边槽扭带的阻力和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插入开边槽扭带后管内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系数都有较大的提高。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应的阻力系数关联式和换热系数关联式。由强化传热性能评价分析,得到评价因子φ=1.05~1.35,证明了所研究的扭带具有强化传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水为介质,对换热管内插入组合扭带的强化传热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其阻力和传热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内插入组合扭带管的流动阻力和努塞尔数都得到了提高。其中,组合扭带管的摩擦系数比开孔扭带管的平均提高了10.5%;扭带管的努塞尔数比空管的平均提高了13.01%~20.38%,此外,组合扭带管的努塞尔数比开孔扭带管的平均提高了6.52%。换热管内插入组合扭带的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φ均大于1,最大值达到1.16,这说明了换热管内插入组合扭带后,传热性能确实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螺旋形扭带阻力与传热特性,选取了不同宽度(6、7和8 mm)的3种扭率(2.0、3.0、4.0)、3种螺距比(1.5、2.0、2.5)的参数组合下共27根螺旋形扭带插入换热管内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插入螺旋形扭带后换热管内流动阻力和传热效果都有明显提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阻力系数和努赛尔数关联式.并且由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分析,在实验雷诺数范围内得出强化传热综合性能评价因子φ=1.063~1.587,证明了实验研究的扭带具有强化传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崔永章  田茂诚 《化工学报》2010,61(12):3092-3099
对高湿气体在内置折边扭带管内对流凝结换热与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壁面温度、水蒸气含量、进口温度、气流速度等对高湿气体对流凝结换热的影响,降低壁面温度、提高水蒸气含量对流和凝结换热均提高,但对强化凝结换热尤其明显。引起扭带管内冷凝液膜状态变化的参数有扭曲比y和扭带与管壁间隙b。y越低气流旋转越强,导致液膜加厚而引起传热量降低和流动阻力增加;b较小时液膜积存在扭带端部,不仅降低传热面积而且无气流穿越扭带端部,b较大时旋转气流能穿越扭带端部,减薄管表面液膜厚度,强化凝结换热。  相似文献   

7.
将18种不同结构参数的铝制扭带分别置入换热管进行实验,研究并分析了换热管内置开三角形边槽扭带的阻力和转动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插入开边槽扭带后管内的流动阻力和转动性能都有较大的提高,扭带的扭转比Y、扭带宽度D和边槽结构是影响压降和转速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压降Δp关联式和转速n关联式。实验表明,开边槽结构具有强化扭带转动特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清宇  王祝  冯振飞  凌彪  陈镇 《化工进展》2022,41(11):5709-5721
随着工业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换热管的传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热流密度下的热量输运要求。扭带插入物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换热管传热效率的强化传热元件,以其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的特点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管内流体的传热性能及熵产往往作为评价换热管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扭带结构与流动工质对这些参数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来不同结构扭带对管内传热与熵产影响的研究进展。首先,将文献中研究的扭带按照几何结构进行分类,阐述和分析了不同类型扭带对换热管的传热、熵产以及综合性能的影响,试图找出几何结构与换热管传热性能以及熵产之间的联系。其次,介绍了扭带与纳米流体复合传热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归纳了研究人员为达到传热性能最大化以及熵产最小化而建立的传热和熵产模型,并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现有塑料光滑螺旋扭带不能用于低流速传热设备的自动清洗。作者为此研制了一种强化自动清洗力矩的斜齿扭带。其原理是在扭带表面上以一定间距排列反对称斜齿。被导向的传热流体对扭带的不对称反作用力形成一个旋转力矩。与现有光滑无齿的自转扭带相比,斜齿型扭带自转清洗力矩增大了75%-101%、传热系数提高了一倍,对于6m长传热管、4管程的换热设备、0.5m/s流速时的阻力在36kPa左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这种新技术很适合在0.4m/s以上的低流速传热设备中用来自动清洗保洁和传热强化以及节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同心双扭旋元件对换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Re=200~1800范围内恒壁温条件下的管内传热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Nu明显高于窄边扭旋元件换热管,但与中空扭旋元件进行对比,Nu变化并不明显;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f明显大于中空扭旋元件及窄边扭旋元件;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PEC值略低于中空扭旋元件换热管,但高于窄边扭旋元件换热管,且同心双扭旋元件换热管的PEC值均大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