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服装着装舒适性、功能性、美观性,更好地利用服装压,阐述服装压的形成过程,总结服装压对人体产生的积极影响及消极影响、不同品类产品和身体不同部位的压力阈值、压力感受的影响因素,以及现有服装压力测试方法和常用传感器的种类与优缺点。对国内外服装压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未来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发展方向进行预测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浅谈服装压力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紧身服装为众多消费者所青睐,作为决定着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的服装压力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本文简介了服装压力的产生、影响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压感觉、形态、心血管系统、皮肤以及其他生理机能的影响,并简要总结了服装压力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服装压力舒适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占辉  徐军 《北京纺织》2004,25(5):58-60
分析了服装压力产生的原因 ,讨论了适应人体皮肤变化的因素以及服装压力舒适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塑身内衣压力舒适性的影响因子,选取身体质量指数、服装松紧度、人体姿势3个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测试人体7个部位的接触压力、皮肤血流量和皮肤温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分析3个因素对塑身内衣压力舒适性评价指标的影响主次性,并应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衡量塑身内衣的压力舒适性。结果表明:身体质量指数与人体姿势是塑身内衣压力舒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服装松紧度的影响则相对较小;虽然人体不同部位的压力舒适性差异较大,但人体凸出部位的舒适性整体优于凹进部位。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服装压力产生的原因,讨论了适应人体皮肤变化的因素以及服装压力舒适性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小兵  姚穆 《纺织学报》1989,10(5):13-16
本文探讨服装压对体育防护用品运动功能及穿着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人体皮肤对服装压的主观感受随着受压强度、作用时间、受压部位及运动状态的不同而异;2.人体在通常状态下,前臂、小腿及腰部等部位所需要的舒适服装压较小(490~2600帕),但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舒适压力要比一般状态下大1980帕左右;3.人体各部位都有其舒适压力范围和最大可承受的压力极限,故服装压的大小直接影响体育防护用品的运动功能及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7.
为测试服装作用于人体的压力,基于微传感器技术,研制适于人体柔性压力测量的感压元件微气囊,开发服装压测试系统,实现服装压数据的多点采集与记录,为服装压力舒适性测试提供了设备支持,为压力舒适性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开发的服装压测试系统,采用气压式测压方式,通过柔性微气囊感压避免了因感压元件厚大而造成测试部位服装压测试条件的改变,符合大多数着装部位的压力测量,并可保证服装压力测试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8.
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祥令  张渭源 《纺织学报》2006,27(7):109-112
服装舒适性包含3个潜在的独立感觉因子:热湿舒适因子、触觉舒适因子、压力舒适因子。压力舒适性作为服装总体舒适性的一部分,对服装舒适性有积极影响。医学研究认为过大的服装压力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服装和面料的设计应满足着装者基本运动的需要。着装的压力舒适性研究是服装穿着舒适性研究中相对新的领域。论述了服装压力舒适性的研究范畴,服装压力的产生原理以及服装的合体性与压力舒适性之间的关系。并具体阐述服装压力舒适性的主、客观评价方法。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国内外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慧  王玺  丁辛  李乔 《纺织学报》2020,41(3):118-123
为实现对人体皮肤温度的实时监测,在深入研究现有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人体不同部位皮肤温度分布存在差异,以及人们对温敏服装的可重复性及舒适性的要求,通过建立人体区域传感网络的阵列式排列模型与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的设计方法,最终制备基于全织物传感网络的温敏服装。测试全织物温度传感网络的拉伸回复性,证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测试温敏服装的温敏性并评估其可重复性和舒适性,证明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良好的实用性。综合比较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用性,最终开发出便携式数据采集存储系统。结合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温敏服装实时监测人体皮肤温度,证明可通过人体温度的变化曲线追踪人体的呼吸状态,同时满足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赵蒙蒙  宋晓霞 《纺织学报》2017,38(10):94-97
为研究高温环境中降温服装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出汗暖体假人实验和真人着装实验分别研究了通风服的热湿性能以及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通风量为0.012 m3/s 时,通风系统的引进使服装的湿阻减小58%。男性受试者穿着通风服在2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运动,其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均比风扇未打开时低;其中,胸部和腿部皮肤温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打开与关闭风扇两种实验条件下,受试者的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性差异。运动20 min 和休息20 min后,风扇打开时的平均皮肤温度比未打开时分别低2.4、0.9 ℃;研究表明该通风服装可用来作为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服装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