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土地优化利用是小城镇建设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对小城镇土地优化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了土地利用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2.
宋珪  廖雪飞  刘红霞 《山西建筑》2011,37(24):83-85
针对软弱土地基处理中复合地基设计问题,在对承载力进行确定的同时用优化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复合地基沉降量预测的灰色模型,对此灰色模型进行了优化比较,模拟了复合地基静载试验P—S曲线的未知部分,预测了更大加载情况下的沉降值,以便对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作进一步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理论和多目标优化理论,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了离散仿真模型和多目标优化模型,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对可行的周转材料施工方案进行了“工期-成本”优化。将周转材料的施工过程进行了逻辑抽象,对其施工过程分解并离散化,从而建立离散仿真模型,实现施工方案的参数化,并自动生成所有可行的周转方案,以选用粒子群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在案例研究中,分析了863341种施工方案,利用粒子群算法对各种方案进行工期-成本优化,将其结果和传统方案进行比对,证明了优化方案的优越性。将离散事件仿真理论和多目标优化理论引入到大型基础设施周转材料施工方案的优化中,为其管理决策提供了新的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水源热泵系统优化控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水源热泵系统普遍存在的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稳态模型的在线优化控制方法,并以分级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系统总耗能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稳态水-水源热泵系统优化模型,重点对水泵能耗模型部分进行改进。最后,采用建立的模型对具体实例进行了优化求解,并对优化结果作了节能效果分析,得出结论:采用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提高整个水-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构建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率评价模型,通过熵值法获得各指标的权重。对北京市不同年份的房地产开发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和模型是可行有效的,评价结果可以了解房地产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为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HFRP加固RC梁的抗弯承载力公式,进而建立了以工程造价为目标函数、以RC的抗弯强度为约束条件的HFRP优化设计模型,同时在软件MATLAB上实现了算法。运用上述模型对RC梁进行了加固优化设计,并基于ANSYS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全过程,对优化设计的解进行了强度校核,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设计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采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对洛阳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利用Matlab软件求解得到三种优化配置方案。在充分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利用结构指标优化体系,使用灰色关联择优方法对三种方案进行选择,得到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8.
张璐  徐光黎 《土工基础》2010,24(3):43-45
以Vesic地基稳定极限承载力公式为基础,建立了地基稳定的极限状态设计模型。运用现有的优化理论同时结合Matlab的优化工具箱,以一工程实例对地基稳定的可靠度进行了探索计算,其中考虑了可能的变量并在Matlab的可靠度计算模型中引入了敏感性系数。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结构指的是城市土地在不同城市产业部门间具体的量的分配,城市土地结构问题主要是这种不合理的量分配问题;它可归因为包括计划经济决策机制及城市发展政策等在内的多种方面。区别于运用分形理论、熵论、功能论等研究城市土地结构问题的是本文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以广义流Ji和广义力Xi为模型参数,构建动态的、系统的、历史性的城市土地结构优化模型Max f(Ji,Xi),可用于分析影响城市土地结构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大庆市为例,基于土地价值决定城市形态的理论分析,先对影响大庆土地价值的模型因子进行选择与赋值,利用建立的GIS数据库以及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技术,得到现状城市形态与土地价值的对比情况,再根据城市理性增长原则,在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后的土地价值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景观结构和城市景现形象目标,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将城市形态总体设计通过GIS技术落实到每个街区,主要表现在城市密度分区、城市高度分区、城市容积率分区和城市高层建筑分布四个方面,并基于景观引导和生态安全,对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做部分的调整与优化。  相似文献   

11.
新增宅基地审批管理是赋予农民将其他类型土地转变为农村住宅用地的权利,其实质是对特定类型土地发展权的配置。由于宅基地承担一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既有行使公权力以维护公共利益的性质,又有保障和落实农民基本权利的要求。其特殊属性形成宅基地发展权配置过程中公权力行使与农民私权利保障之间的冲突,以及发展权空间配置要求与农民对土地的现状权属分布不相匹配的矛盾。权利(力)冲突状况下,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博弈造成农民权益受损与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并存的现实,而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中未能有效化解权利空间失配的矛盾使得规划失去实际指导作用,影响到宅基地空间布局优化目标的实现。因而,如何解决权利(力)冲突问题和化解权利空间失配的矛盾是破解目前宅基地审批管理困境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赵辉  王东明  谭许伟 《规划师》2007,23(2):81-83
分维数可以作为城市空间系统优化的定量判断依据,通过对城市发展影响因子宏观调控,使城市朝着临界空间形态方向发展.据此,沈阳在配置公共资源时应在提高公建用地的半径维数、提高城市总体形态的边界维数、减少绿化用地半径维数等方面进行引导,以进一步优化沈阳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  相似文献   

14.
公园是城市中最优质的公共开放空间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科学研判人地影响下公园的配置特征,可为新时代推进中国“公园-用地-人口”统筹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建制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建设用地和人口两大视角,从总量、格局、个体3个层次,探究1981—2016年全国与不同用地、人口结构城市公园配置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1)我国公园配置由“提升密度”到“提升规模”,整体呈“以地推动、与人脱节”的规律,其中公园率具有较好发展趋势,人均公园面积高速增长但不可持续;2)各结构城市差异化配置明显,高人均用地水平、低密度、小城市普遍趋于“高密度、小规模”配置公园;低人均用地水平、高密度、特大城市人均公园面积长期处于不理想状态。基于人地双标准对公园配置进行了多维度、长时期、大范围的考察与分析,以期为系统完善公园配置“因地因人”导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Current water demand management of megacity-dominated areas in arid-zones should be revised to optimize water allo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novel hierarchical optimization model is proposed and examined for such an area in the arid zone of Iran. The model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water economic efficiency, reduce unsatisfied demand, and maintain necessar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l sub-optimization provides the cropping pattern and transient four-phenological-stage deficit-irrigation strategy that maximizes economic benefit per unit agricultural allocation. The model employs a nonlinear benefit function for industry, a linear benefit function for service, and a cubic benefit function for deficit-irrigated agriculture. If available water is unchanged, optimal economic benefit increases 283 percent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requires decreasing agricultural water allocation, changing cropping patterns, using deficit irrigation, and increasing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service sectors. If annual available water decreases by 25%, or by 40%, net economic benefit can increase 101% and 1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刘剑  张婷 《中国电梯》2011,(23):36-39
采用基于粒子群的多目标优化算法设计了各电梯响应呼梯信号的综合评价目标函数,通过对电梯群控系统的性能指标的评估,从而确定最佳派梯方案,在各种交通客流状况下实现合理的电梯调度。通过对理论分析结果与仿真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范静  裴小利  范珉 《山西建筑》2007,33(30):277-278
从分析工程项目的时间/成本影响因素入手,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因素,包括管理水平、管理复杂程度、资源分配情况等,提出了模糊集理论的时间/成本决策模型,从而促进工程项目时间/成本模糊集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Since late 1980s China's urban land use began to change from administrative allocation to public land leasing.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growth of private economy, this paper provides another perspective on public land leasing in addition to the well-known efficiency of market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My focus is on the endogenous evolution of local public finance due to rent capitalization. Especially, I model a two-sector urban economy and a multi-task local government that allocates its effort to maximize fiscal revenue.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plete wage capitalization under administrative allocation of land contributes to the pressure on local governments to look for alternative revenue source. Public land leasing helps to include private firms into local public finance and re-orient local governments' interest from SOEs to public goods provision. A simple test on 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shows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land leasing relative to the old system. I thank Rena Sivitanidou and Yongheng Deng for their helpful comments on an early version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9.
韦莉 《中国建材科技》2022,31(3):124-126
通过对适宜性评价模型和GIS相结合进行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选取城关区内的评价指标因子,如地形坡度、地貌、水系、道路缓冲区、土地利用等,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评价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基于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空间数据叠加分析处理及评价结果图的输出,得到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以期更准确揭示研究区土地开发建设规律,为区域城镇用地空间拓展、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