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苯乙烯共聚产物进行GPC、^1HNMR以及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等分析表征,证明该引发体系能在宽广的单体投料比范围内实现有效共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的α-蒎烯(M1)/苯乙烯(M2)共聚产物进行GPC、1HNMR以及微臭氧化-薄层层析法等分析表征,证明该引发体系能在宽广的单体投料比范围内实现有效共聚。在确认仅生成共聚物的反应条件下,采用Mayo-Lewis式积分法测得该体系在-30℃、[SOCl2]=20mmol/L、[TiCl4]=60mmol/L、CH2Cl2溶剂中的竞聚率分别为苯乙烯r2=2.31±0.15;α-蒎烯r1=0.52±0.06。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由多种Lewis酸(FeCl3、AlCl3、TiCl4、BF3·OEt2等)与SOCl2配制成的一类新型聚合引发剂,比较了它们对α-蒎烯的引发复合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引发体系的活性比之单独的Lewis酸均大幅度提高,活性大小顺序为:BF3·OEt2/SOCl2>TiCl4/SOCl2≈AlCl3/SOCl2>FeCl3/SOCl2,与它们的配位能力大小顺序一致。系统考察了TiCl4/SOCl2体系的聚合性能,研究了复合引发剂组分比、溶剂、活泼单体苯乙烯、外加Lewis碱以及聚合条件等对α-蒎烯聚合动力学、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子结构的影响,据之讨论了该复合引发剂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活性种本质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聚合物的GPC谱图分析及紫外光谱测试,证明了二苯胺在CumCl/TiCl4、DiCumCl/TiCl4和H2O/TiCl4体系中,既能捕获质子,又参稳定活性中心,当「DPA」达到0.03,mol/L以上时,碳正离子周围被二苯胺乌黑,异丁烯不能进入,聚合反应不能进行,提出了DPA在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反应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异丁基乙烯基醚(IBVE)/Cl2/TiCl4聚合反应的影响及其反应活性。在低于-70℃的CH2Cl2中,或在较高温度并添加给电子试剂,均实现了活性阳离子聚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光谱法证明了Cl2/TiCl4引发异丁烯聚合体系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引发活性中心及络合竞争。经过陈化可消去其中的(TiCl4←H2O)活性中心。探讨了陈化对聚合产物的影响。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反应条件下的活性中心向单体链转移常数CM,向引发剂链转移常数C1在不同温度范围的聚合度活化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异丁基乙烯基醚(IBVE)/Cl2/TiCl4聚合反应的影响及其反应活性,在低一70℃的CH2Cl2中,呈在较高温度并添加给电子试剂,均实现了活性阳离子聚合。  相似文献   

8.
用AlCl3、TiCl4、BF3OEt2和CF3SO3H在不同溶剂中引发异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反应,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结构有很大影响。AlCl3引发的聚合反应生成不溶性交联产物和可溶聚合物两部分,后者又包含了环状和线型链(主要是1,4和3,4结构单元)两种主要链节,由CF3SO3H引发的聚合反应只生成可溶性聚合物,聚合物链全部由环状结构组成。TiCl4和BF3OEt2引发的聚合反应受反应介质影响较大,在正己烷中有交联产物生成,可溶性聚合物链包含环状结构和线型链,当用极性的二氯甲烷或用甲苯作反应介质时,交联反应得到完全的抑制,且聚合物链的环状结构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活性催化剂TiCl4、Ti(OBu)4/MgCl2、SiO2、ZnCl2/醇/AlR3体系催化乙烯气相齐聚和共聚合,制得了一系列线性低密度塑性体和极低密度弹性全。用DSC、FT-IR研究了它们的支化结构、结晶度、结晶与熔融行为。结果表明新型高活性催化剂具有和齐聚性能相关的很好的催化乙烯与1-丁烯共聚合的性能;当共聚单体中1-丁烯含量由7%(体积,不同)增加到26%,产物的支化度(乙基数/10  相似文献   

10.
Lewis酸引发的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AlCl3,BF3.OEt2,TiCl4和AlB3等Lewis酸为引发剂,在不同溶剂中于30℃引发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实验结果表明,AlCl3和BF3.OEt2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AlCl3引发的聚合反应得到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分子量,但聚合反应过程中总是伴随交联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1.
TiAl及TiC/TiAl合金的XD合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用XD工艺合成TiAl合金及TiC/TiAl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可在Al的熔点附近用XD工艺制备TiAl合金及其T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TiAl合金由TiAl+Ti3Al相组成,而TiC/TiAl复合材料由TiC+TiAl+Ti3Al相组成。  相似文献   

12.
1,3-戊二烯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CH3)3SiCl/EtAlCl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阳离子引发体系Me3SiCl(TMSCl)EtAlCL2在正己烷中引发的1,3-戊二烯(PD)聚合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EtAlCl2引发的PD聚合反应中引入TMSCl后大幅主提高了聚合物产率,同时使聚合反应速率明显提高,在「TMSCl」/「EtAlCl22」=0-1范围内,TMSCl/EtAlCl2体系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高于EtAlCl2引发制备的聚合物,这些结果表明Me3SiCl/EtA  相似文献   

13.
考察了TiCl4浓度、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外加Lewis碱等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α-蒎烯(M1)/苯乙烯(M2)共聚活性及其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TiCl4浓度,聚合反应速率减慢,共聚产物分子量上升,但TiCl4浓度太低不利于反应进行;共聚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共聚产物分子量下降;外加Lewis碱有利于减小两单体的聚合反应活性差,提高共聚产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14.
Ti—Al—C系热爆反应制备TiC/Al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Ti,Al,C粉末为原料,用热爆反应制备了原位TiC颗粒增强的TiC/Al的Al基复合材料。研究了Ti-Al-C系热爆合成过程,探讨了热爆合成TiC粒子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生成了TiC粒子呈球形,尺寸均匀,且随体系中含Al量的增加,热爆反应合成TiC的温度降低,TiC颗粒尺寸减小。  相似文献   

15.
共沉淀法制备钛酸钡微粉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对以TiCl和BaCl为原料,以NHHCO+NH·HO作沉淀剂,制备钛酸钡粉末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热力学分析,找出了合成钛酸钡的条件和范围,详细地讨论了反应方式和前躯体洗涤条件.实验研究了反应物钡钛比,终点pH值,煅烧温度,以及分散剂对产物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HHCO/BaCl=1.2,TiCl/BaCl=1-1.01,充分搅拌反应1h,煅烧温度920℃,煅烧时间2h条件下,可以制得较理想的产物.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适量分散剂可以明显降低产物的粒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1H-NMR、IR、UV光谱法证明了Cl2/TiCl4引发体系合成出带有伯氯端基的聚合物,活性聚合物链端不含双键和羰基、非活性聚合物链端含有双键、共轭双键和不饱和羰基化合物,探讨了该体系的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PS—SbCl3/AlCl3引发α—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聚苯乙烯负载SbCl3得到大分子催化剂PS-SbCl3,研究了PS-SbCl3/AlCl3复合体系对α-蒎烯阳离子聚合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直接用SbCl3与AlCl3复合相比,PS-SbCl3/AlCl3体系催化α-蒎烯配合,在保持较高单体转化率的同时,使聚合反应变缓,避免了由于反应过快而引起的聚合产物中二聚体含量上升,Mn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报导了稀土系钕、铕、铽离聚体分别在CCl4存在下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反应,对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不同合成方法,即以丙然酸丁酯-丙烯酸共聚物为基础再经离子交联而得的稀土离聚体(方法Ⅰ)及以丙烯酸丁酯与盐基性单体丙烯酸稀土盐经共聚而得的稀土离聚体(方法Ⅱ)在同等条件下其引发活性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TiO2/Al烧结反应生成的Al2O3/TixAly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挤压铸造法,先制备TiO2/Al坯块,经随后高温烧结反应,可生成Al2O3/TixAly复合材料。DTA分析表明TiO2粉末与纯Al之间的反应具有放热特征。X射线衍射分析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反应产物主要为α-Al2O3与TixAly。反应过程中TiO2粉末首先被熔融态Al还原成α-Al2O3与Ti,而后Ti与Al通过扩散反应形成多种TixAly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原位生长Al_4C_3与外加SiC颗粒混杂增强Al(Al_4C_3·SiC/Al)和原位生长Al_2O_3、TiB_2颗粒混杂增强Al(Al_2O_3·TiB_2/Al)两种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原位生长陶瓷相在基体中呈均匀分布。Al_2O_3和TIB_2为尺寸10nm~2μm的颗粒,Al_4C_3为长度0.2μm,直径0.02μm的棒状单晶体。原位陶瓷相和Al基体之间的界面是清洁的,不存在中间过渡层。Al_4C_3和Al之间可存在的取向关系.Al_2O_3和TiB_2粒子与Al之间不存在取向关系。两种复合材料都表现出优于SiC_w/Al复合材料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