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地下管网系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生命线,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城市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利用其在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方面的优势,实现地下管网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空间分析等基本功能,有助于管理者的管理、分析和决策。文章以曹妃甸港口三维地下管网管理系统为例,对三维地下管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南方地区公共建筑及其场地的设计中,从低影响开发原则、生态保护与生态设计等方面梳理出公共建筑的开发与设计原则。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从总体规划、建筑单体、景观设计中总结出适宜南方地区绿色公共建筑雨水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设计策略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从减少雨水径流、利用雨水调蓄、雨水回用、美化环境、改善热岛效应等几个方面入手,总结这些绿色设计措施的技术特点与生态效益,为南方公共建筑的绿色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GIS管理地下管网是一个有效的手段,对各类地下管网获取及时、准确的信息,并进行系统、有效的管理,是城市管理面临的重要技术问题。从城市地下管网管理难的热点问题出发,对目前三维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建立了数据管理层、GIS应用层及表现层的总体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数据库设计、功能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设计思想。系统主要采用分布式WebGIS技术及数据库技术,并以ArcGIS Engine为平台实现了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形成了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建立了小型管网信息系统,可为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面对国内水资源匮乏和城市旱涝灾害问题,雨水资源化利用成为解决此问题的必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分析雨水可开发利用的巨大潜力,提出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利用设计形式、材料与工程手法实现并加强城市雨水蓄滞能力,完成雨水的循环利用,并结合国内外案例剖析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城市雨水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推动了雨水生态化利用技术的进程,并且该项技术对于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围绕雨水利用技术的发展情况、收集方法展开,并对雨水利用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对城市雨水管理产生的生态效应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下管网关系着城市的运行,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主城部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管网建设组建走向科技化,更多的管网信息通过计算机综合到一起,形成了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本文介绍了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要的环境及其原则,并对其系统设计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信息系统中最重要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任务,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生态设计"的概念与城市废弃地改造设计的关系入手。以两个典型ASLA获奖的雨水花园为例,阐述了基本概况,同时介绍了如何将艺术化的景观设计与科学化的雨洪管理相结合,总结了雨水花园在废弃地改造中的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国内实际案例——上海共康绿地的雨水花园,阐述了通过生态设计手法将城市里的一块废弃地改造成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4)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工作,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从数据分类、地形数据来源与分析、地形数据分层、地形数据要求、管线数据要求等方面对地下管网管理系统涉及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滨水地区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景观设计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以霞湾港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了霞湾港设计的生态理念,进而阐述了包括生态分区、制订水量补水方案和水位控制安全机制、人工湿地、生态工法、生态清淤、雨水管理等生态修复措施在景观设计中的多方位集成应用,指出景观设计作为改善滨水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必须注重与生态修复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海绵城市"近年来我国在城镇开发建设中大力提倡的新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是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更高层面的表达,更是我国永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措施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在于实现区域和城市的雨洪资源化、增加城市的水域和湿地面积、增加雨水的地表下渗率、减少地表径流、减少面源污染以及减少洪涝旱灾的危害。水生态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类对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的追求,是对水生态安全理念的追求,也是对水环境、水生态工程技术和艺术追求,如何做好海绵城市设计,本文就此谈谈海绵城市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1.
结合城市地下管网系统的特点和需求,综合分析了基于ArcEngine的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以及实现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探讨了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并针对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数据层设计和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2.
《城乡建设》2015,(6):22-25
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各地应把加强城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协调推进.本期会客厅邀请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王恒栋、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静霞、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地下管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其伟,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曹晔  武小钢  杨秀云 《山西建筑》2014,(22):227-229
通过总结分析已利用的成功生态处理雨水的案例,从景观的竖向设计、道路设计和绿地设计三方面探讨了雨水生态利用得以实现的设计策略,以改善城市雨水径流及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的推进,海绵城市理念已得到普遍认同。雨水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海绵设施,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用广泛。通过对具体案例雨水湿地的应用研究,详细介绍雨水湿地水系统循环、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海绵城市设计提供多样化的设施选择。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供水管网管理是供水企业生产和技术管理的一大难题,许多城市已经或正在建立地下管网微机化信息系统,本文结合技术管理的要求对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的主要动脉线,因其敷设的隐蔽性导致对其运行状态的调查增加了难度,地下管网的设计缺陷、老化、破坏、无序建设、养护滞后等问题是管网事故及由其引发的次生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现状,对地下管网隐患调查进行分类,包括设计缺陷、结构缺陷、外力破坏、生命周期和养护滞后隐患。结合地下管网普查和管道检测数据对地下管网隐患进行统计分析,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雨水管网和城市绿地是可持续雨洪管理最核心的两个工程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优化对保证雨水径流的控制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基于城市建成区中两个工程系统的关联要素分析,在场地、局部区域和区域三个层级进行优化要素和途径研究,并提出了设计优化程序,旨在为减少城市建成区雨洪内涝、构建生态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雨水花园作为一种资源收集利用措施,因其具有诸多优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设计以雨水花园理论和技术为基本依据,从雨水的收集、储存、再利用进行研究,实现了水资源综合利用、资源配置优化的可持续景观发展理念。利用景观生态技术和景观设计手段来重塑地区的风貌,以生态景观为主题进行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活动需求,更是满足了居民精神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王焱  曹磊  沈悦 《中国园林》2019,35(4):112
海绵城市是从城市雨洪管理角度来描述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以天津大学新校区景观设计为例,阐述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方法。结合基地现状及上层规划,通过水敏感度分区和开发强度分级,架构了由渗透、滞留、储蓄、净化、利用和排放雨水技术手段组成的绿色水生态系统,建立削减暴雨径流量、增加水系调蓄能力、提高雨水外排速度的三重安全排水保障机制。并将雨洪管理技术与北方盐碱地区排盐措施相结合,最终达到生态雨洪管理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使建设水资源集约型工作更加紧迫。文章以我国某市新区的给水工程、污水工程等为例进行分析,对城市建设中给水管网建设、雨水生态利用、污染管网建设和污水资源再利用工程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究,提出优化方案,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