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一种辐射与对流耦合空调系统,该耦合系统采用基于双冷源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适用于全天冷负荷波动较大的建筑。夜间室内的潜热负荷和显热负荷分别由独立新风和辐射顶板承担,白天室内冷负荷过大、辐射顶板的制冷量不足时,风机盘管开启,作为辅助制冷设备。该耦合系统既充分利用了辐射顶板舒适的特点,又采用风机盘管弥补了其换热量有限的缺点。给出了该耦合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案,确立了4种工作模式。针对南京地区一典型住宅卧室建立了除湿模型,计算得到了该房间的预除湿时间。  相似文献   

2.
高炜  毛轶  王俊杰  张银安 《暖通空调》2023,(4):48-53+83
介绍了某银行大楼的空调冷热源及末端机组设计。根据建筑使用功能和室内热舒适性要求,分析了室内热湿负荷分布与构成,结合双冷源(集中式)温湿度分控技术,实现了高温冷源承担新风预冷负荷及室内显热负荷,低温冷源承担新风除湿负荷及室内潜热负荷的冷热源方案。探索了双冷源(集中式)新风机组+干式风机盘管+主动式冷梁末端的应用。从空调系统的选择、温湿分控运行策略、技术经济比较等方面分析了该系统的适用性、节能性与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能耗分析数学模型,分析带热回收的冷却除湿新风机组,带热回收的双冷源新风机组及热泵式溶液除湿新风机组的能耗。研究表明,双冷源新风机组和热泵式溶液除湿机组的整体COP相比冷却除湿机组提高了26%和36%。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三种新风机组的初投资及年运行费用,得到双冷源新风机组和溶液除湿新风机组相对于带热回收的冷却除湿机组的初投资回收期,为辐射空调新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华东地区住宅安装集中地埋管地源热泵+毛细管辐射末端+地板送风空调系统为工程背景,对比了新风冷冻除湿、预冷式热回收型新风处理、热泵式溶液调湿三种新风处理方式的能耗。结果表明,双冷源冷凝排风热回收、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处理方式比冷冻除湿分别节能26%~32%、36%。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苏州某办公楼采用干盘管空调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仅用12/20℃冷水为普通新风机组供冷水实现夏季新风除湿处理过程的计算提出质疑,分析表明:该方案不能实现夏季除湿功能.针对该案例的既有参数,结合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可采用的冷冻除湿、双冷源除湿、溶液除湿3种新风处理过程,分别计算民用建筑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除湿的空气处理过程,以期为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新风处理过程的计算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6.
冷板辐射加置换通风空词系统在保证室内环境的前提下比常规全空气空调系统节能,但在天气湿热的香港地区应用会出现冷板凝露现象,且采用置换通风方式,风量有限从而影响热舒适性.本文将干式风机盘管系统与独立除湿通风系统组合应用于香港地区办公楼,干式风机盘管系统处理室内显热负荷,独立除湿通风系统承担室内湿负荷和室外全热负荷.采用EnergyPlus软件模拟分析了该空调系统在香港地区某办公楼中的使用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地控制室内温、湿度,特别是湿度,与常规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全年节能达10.3%.  相似文献   

7.
通过能耗模拟、空气处理过程分析等方式,分析了该工程冷源容量及配置方式、采用冷却除湿加干式风机盘管系统的可行性,以及利用新风消除过渡季及冬季内区余热方案的技术及经济性,并最终确定了合理的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8.
模拟比较了冷水式除湿、制冷剂直膨式除湿、双冷源除湿3种除湿方式下户式辐射空调系统的夏季供冷能耗。结果显示:3种除湿方式下,空调房间温度均能满足要求,采用制冷剂直膨式除湿时室内温度略低,双冷源除湿时室内温度略高;采用制冷剂直膨式除湿的户式辐射空调系统能耗最低,冷水式除湿能耗最高,直膨式除湿的能耗较冷水式除湿约低15%,较双冷源除湿约低10%。  相似文献   

9.
南海意库3#办公楼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运行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应用于南海意库3#办公楼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进行了实际运行测试与实践,结果表明溶液除湿新风机组承担了室内全部潜热负荷以及人员的显热负荷,室内空气温度约为25~26℃、相对湿度约为50%~60%,且干式风机盘管在整个供冷季保持干工况运行.新风机组宜提前1.5~2 h开机对室内除湿,高温冷水机组宜提前1~1.5 h开机除去室内显热负荷.  相似文献   

10.
对以ECR400型为代表的风机盘管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性能在焓差实验室内进行了实际测试。分别得到在夏季制冷工况及冬季制热工况下,不同室内空气温度、风机盘管供水温度、供水流量以及风机盘管送风量等对风机盘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温度、风机盘管供水温度、供水流量等对风机盘管制冷(热)与除湿性能都有显著影响,送风量的变化对风机盘管除湿性能的影响较小。本实验结论对风机盘管的设计选型及运行维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辐射板与干式风机盘管耦合是一种新型的末端形式,本文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改进了这种空调系统。该系统有效地解决夏热冬冷地区全天负荷波动较大辐射空调供冷不足的弊端而且避免了能源的冗余浪费。通过CFD软件模拟对比分析了三种典型空调系统和该耦合空调系统下的室内温度和气流组织情况,由此确认了该耦合空调系统在工程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建筑能耗分析软件Energyplus建立辐射吊顶加冷冻除湿新风系统形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形式的常规空调系统形式的仿真模型,比较分析夏热冬冷地区典型别墅建筑的空调系统室内热舒适性以及全年运行的总能耗。结果表明: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比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更能满足人们需求,全年的单位面积运行能耗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超低能耗建筑的快速崛起,带来空调设计的新变化。冷热负荷大大降低特别是显热负荷大大降低,空调冷热源及末端设备选型出现新情况。以新风优先运行的超低能耗建筑,区别于传统的空调设计与运行方式,空调设计方式必然发生改变。本文从超低能耗的负荷与运行特点出发,结合若干工程实际,提出了新风+风机盘管系统设计理念,在超低能耗建筑中采用直膨新风机与VRF空调组合,一级或二级新风除湿+干风机盘管的干、湿工况,一级或二级新风除湿+风机盘管干工况能较好地匹配室内末端负荷。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在高档风量、变工况的情况下,对风机盘管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口水温的提高将会大幅度降低风机盘管的制冷与除湿性能,而水流量的变化则对其影响不大,仅可适当调节除湿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成都市某别墅为例,探讨了双冷源新风机的设计选型及运行策略优化。根据当地典型年室外新风热湿参数详细分析,对一级除湿及二级深度除湿比例提出了建议。此外,充分结合室外气象参数,对双冷源新风机的运行策略进行了探讨,通过室内外热湿参数联动实现智能控制,从而降低新风机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6.
厦门某超高层办公楼空调系统采用多联机和风机盘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地解决了办公区、办公楼公共区和商业不同的舒适度和计费需求,同时采用溶液除湿新风机实现了办公区域排风的热回收,减少了系统新风负荷。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一体式热泵型溶液调湿热回收型新风机组加干式风机盘管结合地埋管地源热泵组成的温湿度独立调节空调系统应用效果较好,节能及节地优势明显,在夏热冬冷地区应用有较大的意义.并通过实例证实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原理基础之上,根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提出了将干式风机盘管与蒸发冷却相结合的半集中式空调系统。该系统解决了目前蒸发冷却空调系统中存在的风管尺寸大、难以分室控制等问题。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该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使用蒸发冷却+干式风机盘管半集中式空调系统比直流式全新风系统节省能耗21.9%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地区一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办公建筑为例,给出了夏季空调供冷工况下,采用空气全热换热及显热换热的方式解决冷凝除湿系统送风温度过低问题的3种解决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的热湿处理过程分析及能耗计算,并结合国内节能设计规范,给出了各方案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空调系统,通过分析提出了应对最大冷负荷进行间歇附加,根据最大送风温差和最小换气次数确定系统最小送风量。提出了风机盘管机组选型的方法:根据设计全热冷量和风量初步选择机组型号,然后比较风机盘管能达到的空气处理热湿比和设计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热湿比,分三种情况对机组性能进行校核,确保风机盘管的除湿能力和降温能力都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