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沈艳 《建筑与文化》2021,(9):193-194
从建设规划背景出发,对洞桥镇大溪村在"五美"乡村建设项目的背景和特征下进行高度概括和深度发掘,从而确定乡村建设规划的发展模式和形象策划.再以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为核心开展创新的规划实践与探索,并形成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设规划方案.最后基于项目探讨"美丽乡村"背景下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关键点,以期为乡村建设提供优秀经验和样板.  相似文献   

2.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作为全新的规划编制类型,侧重于发挥中观层面的规划统筹与建设指引作用,对推动乡村规划编制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乡村空间聚集模式的研究(镇村体系、公共服务配置等)、对指导乡村建设的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以及乡村重大建设项目落地问题研究,既是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重点,也是其编制技术难点.在空间聚集模式研究方面,歙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尝试从地形、人口密度、客观交通条件约束、人口的迁移愿景等方面出发,强调对乡村空间集聚的趋势生判断,并依托镇村分级和功能分类指导乡村各类设施配置.指导乡村建设的关键性技术研究既是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重要的技术创新内容,也是提升规划实施效力的关键性环节,其编制深度应达到下位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的深度,并辅以一系列的编制指引和技术导则,以增强其解释能力.此外,为了促进乡村地区“多规合一”,支持乡村重大建设项目落地实施,歙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还在“倡导建立统一的综合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编制部门指引强化规划解读、创新地方规划管理政策和管理机制、编制重大建设项目库等方面做出了一定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国乡村建设实验演变及其特征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国乡村建设实验的4个发展时期:帝制时代乡村建设、民国时期乡村建设实验、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前乡村建设实验、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建设实验,指出乡村建设实验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乡绅"主导到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而更为综合、多元和创新的乡村建设,将是未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达到乡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的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必须通过乡村振兴来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是对乡村现实问题的回应,是对乡村主要矛盾的部署。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则是统筹乡村空间、产业和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依据。在乡村振兴战略契机下,文章以休宁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为例,通过规划强调乡村建设的落地性和实用性,探索"多规合一"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浙江省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时期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梳理2003年以来浙江省乡村建设的实施过程,将之划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乡村建设初始时期(2003-2010年),主要解决传统工业化快速进程中的农村环境“脏、乱、散、差”问题,包括乡村基础整治阶段,以及乡村环境污染深度整治与人居环境提升阶段.第二阶段为乡村建设深化时期(2011-2015年),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力度,不断培育具有自生能力的乡村特色产业,以吸引都市人口回流与聚集.浙江省乡村建设的政策供给及其对策措施也经历了两大阶段的演变,坚持分批推进和分类整治,从“以点连线”整治到“以线带面”建设,从改善乡村外在美到发扬乡村内在文明,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提升乡村建设水平,走出了一条独具浙江特色的乡村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及区域发展政策的快速发展,促使经济、社会等多样要素聚集,加速了乡村边缘化,造成乡村人居问题不断出现.在乡村振兴时期,各地的先行先试乡村振兴示范村通过探索人居环境建设路径、总结经验,寄希望于发挥其极核作用并带动其他乡村的发展.文章从人居环境理论出发,进一步聚焦乡村载体,从乡村人居环境的内涵着手,梳理现阶段乡村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困境,从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及社会文化空间4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人居环境整治活化策略,并以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官渡村为例进行实证探索,以期为乡村地区的功能转型、空间活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乡村问题是中国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地广泛开展了乡村建设实践,学术界提出了乡村复兴概念。通过文献梳理,分析乡村复兴的提出背景,总结其概念内涵、途径策略等理论框架,并从规划与设计视角关注乡村复兴模式、乡村空间活化和建筑更新改造的探索与实践,为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创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分析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意义出发,结合浙江省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当前乡村线性空间规划建设的局限性和不足,表明了发展乡村绿道规划建设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平原地区到滨海地区在乡村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游憩活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等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侧重和乡村绿道发展类型,运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建立了各地区乡村绿道规划建设的评价因子和评价结构,并依据不同地区线性空间特点和侧重得出评价因子权重,从而形成了浙江省乡村绿道不同的发展模式,最后对模式在规划建设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难以根除的问题,如传统的生产模式受到限制,乡村生态管理机制缺乏,乡村建设亮点不足,环保意识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发展。必须要树立起科学的规划建设理念,对城乡发展进行全面统筹,落实适合当地乡村建设的措施,还要增强乡村居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识。这样才可以全面推动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本文对“美丽乡村”的规划和建设途径进行了探索,希望能为新农村的建设和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北京市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村庄规划在这一新时代下面临着从单一目标到综合目标、从蓝图式规划到实施型规划、从技术型规划到社会型规划转型的新要求。通过不断实践探索,提出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应注重落实空间管控目标、激活内生经济动力、修复乡土文化基因、营造乡村风貌特色、推进乡村治理有效等5个方面,使村庄规划打破传统空间规划的束缚,提升村庄软性条件,引导村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策划:寻找乡村触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辉 《室内设计》2016,(2):15-17
针对近期乡村规划和乡村建设中 普遍存在的照搬城市规划理念、不切实际、 实效性弱等问题,借鉴建筑策划和城市触 媒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通过强调乡村触 媒找寻乡村策划,寻求一条适合乡村自身 “系列发展”需求的、可以激发乡村活力的、 “反规划”的乡村建设之路:强调触媒的乡 村建设应该基于一村一策的、过程调适的 策划和界定,而非“八股”的、终结版的规 划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Mark Scott 《Housing Studies》2009,24(6):755-774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lanning policies for rural housing within the context of Ireland. Drawing on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to policy analysis, the paper examines competing narratives of ‘the rural’ within the policy arena that underpin a fragmented approach to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evidence points to a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spheres of public policy marked by a stra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communities and regulatory planning, not least with regard to the preferred shap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 pattern. It is argued that any housing policy for rural areas must give full regard to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ttributes of rural life and not just the criteria of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In this context, partnership based local planning processes would enable the exploration of competing rural narratives to be re-orientated towards local needs, capacities and the perspectives of local people and the adoption of cultural, environmental and community values within the policy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的标准规范基本上对农房建设不起约束作用.更谈不上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建造节能住宅。农村建设中.农民拿到批地手续.便自行建造.建设极其分散。农民自建房存在着盲目性,多数采用砖混承重结构,各种空间均以承重墙分隔,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功能不全,设施不全,居住质量差,安全舒适度不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60-61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乡贤治村正是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德治的结合点,乡贤对于提高自治水平、推进乡村法治、引领乡村德治能够发挥有益作用,本文旨在研究乡贤对乡村治理的特殊价值,寻找当前村治困境的解决之道,探寻乡贤引领乡村振兴的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乡村建 设的持续推进带动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乡村治理的丰富实践开拓了乡土经济社会运 行的新思路。本文以乡村建设活动中涌现出 的乡村治理参与主体的组合结构与组合力量 作为分类的基本依据,构建全谱系的乡村治 理类型和模式,通过对13种模式所对应的典 型个案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乡村治理主体的 基本特征与行为逻辑。案例表明,现阶段大 多数乡村通过外力型路径达成治理目标,内 生力量的匮乏导致乡村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 决,也难以建立长效机制。基于对不同治理 类型的路径与成本的分析,总结乡村治理模 式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为中国乡村治理 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仰望乡村     
饶琳  夏小茜 《中国厨卫》2009,(4):104-110
静谧生活 床旁的墙面上,错落有致地悬挂着多副画框,把精彩绝伦的世界轻松地引入家中,为卧室增添更多的趣味。碎花窗帘柔软地垂在床头,隔着窗帘透进几束阳光,暖人心扉。  相似文献   

17.
18.
乡村景观     
考察了乡村景观作为文化景观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状况,阐述了全球城市化进程中持续演进的乡村景观所面临的管理议题,探索了农业可持续产品及其认证、乡村发展模式与技术,以及确保乡村景观重要特性及其组成的指导条例,使乡村景观免遭新的人工构筑和植物品种的损害,最后提出乡村景观的保护需要社区住民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在乡村改造中保留地域特色与乡村肌理,如何强化村民的归属感、提高游者的文化体验感,是设计师面临的一大挑战.传统的乡土材料作为当地历史文化的记忆,对乡村文化景观的塑造具有重大价值.该文以安溪县祥华乡东坑村乡村改造设计案例为例,通过对其乡土材料的选择、叙事景观的空间语言进行构建,进一步挖掘乡土材料在场所叙事营造中的利用策略,为乡村建设中的材料取舍与应用提供可借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代农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论述了乡村景观的特点、农业生态、规划原则、设计方法,通过人文空间与物质空间的科学重组,搭建生态绿色的田园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