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弱势空间为切入点,提出城市"微"修补理念,选取郑州唐子巷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弱势空间的更新设计。以问题分析为导向,从弱势空间、弱势人群、弱势文化三个层面提出对应的"植入功能""重塑空间""织补网络","微"更新设计,促进空间功能的复合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构建符合现实发展需求的、具有活力的街区环境,实现城市修补。通过文章探讨"微"修补对于城市弱势空间更新的适应性,以期为此类空间的更新与保护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林晓光  胡纹 《规划师》2007,23(3):51-53
哈尔滨花园街历史街区概念设计提出"容器"的概念,即把城市和街区比作不同层次的"容器",认为历史街区之所以没落是因为"容器"本身的破败和其功能不能满足现代需求,因此对"容器"本身及其内容进行更新是街区重新恢复活力的途径."容器"本身的更新包括对地面空间的保护、更新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容器"内容的更新包括功能置换和人口置换.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7,(Z2)
以"窄路密网、小尺度街区"为特征的开放街区是促进城市紧凑、高效、低碳发展的重要空间模式,也是未来城市开发和更新的发展方向。开放街区对于我国目前优化城市空间质量、公交慢行优先、促进社会交往和弱化社会隔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产业升级背景下运用开放街区理念对城市中心地区生产空间的重塑进行思考,通过分析过去大型封闭街区发展模式所产生的城市交通不畅、土地低效利用和绿地私有化等方面的问题,从提升路网的连接性、提高地块建筑密度及将附属绿地转换为公园绿地3个方面探讨适应开放街区理念的更新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御窑厂是明初时期创办的官窑,周围形成了特殊的"官搭民烧"的生产方式并影响了周边的城市肌理。但是随着现代社会及城市的不断发展,御窑厂也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街区失去了原有的活力,对街区的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御窑厂周边片区的规划设计实践,从保护其空间格局肌理、历史建筑、活力空间等方面来分析,对历史街区的活力复兴策略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经营是城市建设的一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同时也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一种思路与方法。城市经营的思想.就是以保护整治街巷空间和历史风貌为原则。以经营更新功能项目为支撑,以经营更新带动保护整治、保护整治约束经营更新.二者循环往复、循序渐进地促使历史街区古风古韵得以延续.老街活力得以绽放。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如何在新形势下延续街区地域特色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杭州街区保护为例,提出政府主导、小规模"有机更新"、"社区参与"和"居民自助"的可持续动态保护发展策略,以期能保持街区的整体性和地域性,恢复街区新的活力,创造城市空间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城市营销的概念和视角,从旅游营销、文化营销、商业营销三个目标入手,使城市空间、建筑空间成为实现营销目标的介质和方法,应用建筑策划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尊重上位规划的同时提出分层次的空间策划,以对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十里长街"历史街区的更新进行空间策划和城市设计。以城市营销的目标结合借鉴国内外已有经验进行建筑策划,让历史街区现存模式与新的设计模式相互融合、有机更新并增加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张硕 《城市住宅》2021,28(4):42-44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变化演进的见证,街区中的公共空间更是展现街区风貌的核心区域,探究其更新改造策略既有助于展示传承历史文化,又能容纳接轨现代生活,对于保留城市记忆、推动文化延续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春市新民大街为例,在总结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道路空间、开敞空间、附属设施三方面总结现状特点,并基于"人本"思想提出相应更新改造策略,旨在协调保护与更新、传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人际交往,恢复街区活力.  相似文献   

9.
美国完整街区政策作为生态城市在街区尺度上的理论指导及空间实践,与衰落的城市中心的历史街区完美耦合,从而成为推动历史街区生态更新的重要手段。选取美国波特兰珍珠区、西雅图先锋广场、匹兹堡奥克兰区和波士顿本肯山区4处历史街区,通过实地调研、对比分析、数据处理等手段,探讨生态更新政策从城市尺度向街区尺度演进的方法,以及从理论框架向空间实践迈进的策略。在空间实践策略中,探究完整街区理念与历史街区在结构、网络、生态、活力方面整合与发展的方法,以达到"生态历史街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塞尔迭街区模式是现代巴塞罗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仍在当代巴塞罗那城市建设中不断扬弃和更新.该文回顾了塞尔达规划的产生和发展,阐释其以方格网为特征的街区模式经过150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街道、多层高密度街区与内院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扩展区城市形态的历史进程,指出方格网街区模式在现代、当代城市建设中所具有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并简述其空间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11.
王文晋  王成荟 《山西建筑》2011,37(29):75-76
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管桩模型,对成层土中桩身处承受水平荷载的基桩受力性状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通过对桩身位移和应力变化曲线的分析,得出了水平荷载下桩身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一起高架桥上BRT公交车火灾事故的详细勘察和缜密调查,分析提出制定特殊火灾事故调查应急预案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建立重大火灾事故多部门尤其是刑侦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以及从火灾事故调查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峰 《山西建筑》2014,(10):110-111
阐述了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以及混凝土裂缝自愈合的机理,并对混凝土的自愈合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Planning》2015,(12):1772-1774
"辛以润之"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辛润"是"辛散"功效作用于脾、肺、肾而依次派生出的功用变易,是天地阴阳、五行五脏之间紧密联系的体现;另一方面,对"辛润"的运用不该只局限于治疗"肾苦燥",而更应将其追溯到"发越脾气"与"从阳引阴"上去,以使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更加深刻、广泛;最后,对于药物性味的合理运用与理解应该与药味之间的相互配伍、中药归经理论结合起来,使其得以互相为体为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6.
卢春祥 《煤气与热力》2007,27(11):36-37
分析了燃气表滑阀与滑座、输出轴、计数器对产生跳字的影响,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孙健  丁国忠 《山西建筑》2008,34(6):57-58
对MVRDV 的理论进行了探索,指出MVRDV 建筑事务所热衷于研究城市空间扩张与自然空间发展的关系及城市空间和建筑本身的密度实践,并通过对MVRDV 案例的分析,论述了提高建筑密度的手法和优化城市空间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19.
住宅楼分户排水可基本杜绝以往管道穿楼板导致的"跑、冒、滴、漏"和随意往管道投垃圾而导致堵塞下层管道(尤其是底层排水横管)等弊病,有效解决卫生间"臭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许兆凤 《山西建筑》2009,35(2):185-185
指出光伏电池是光伏发电系统的主要元件,对其特性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利用PSIM软件建立光伏阵列的仿真模型,并对仿真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该模型仿真精度高,能够准确地反映其物理特性,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仿真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