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从甘青地区军事堡寨聚落的起源、分类、特征入手,以甘青典型军事堡寨——起台堡村为研究案例,通过文献分析对其聚落空间演进进行三段式划分。其一是明清时期形成军事堡寨的戍边阶段,其二是民国时期突破堡寨空间格局的创业阶段,其三是解放后扩建新村的发展阶段。研究其每一阶段聚落空间要素及结构;厘清三阶段之间的聚落空间演进关系。总结了其空间演进动力包括人口扩张、交通发展、资源依附、技术发展四大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绚 《新建筑》2007,(2):124-124
以高墙厚筑为设防的堡寨聚落,是古代先民抵御外侵为求安全而营建的防御性聚落。它既是中国古城的原型和要素,同时亦有其自身传统聚落层次的发展脉络,由于特殊的生成条件与机制,有着强化防御的个性表现。而堡寨聚落作为我国传统聚落组成中的重要类型,却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在今日城乡大规模建设中,其现存遗构也正处于衰败之危,因此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紧迫而必要。  相似文献   

3.
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近年来由于寻路困难导致病患在医疗建筑中就医效率低下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通过移动式眼动技术采集寻路过程中门诊部公共空间的视觉数据,分析视觉偏好,并对要素的寻路提示作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引导标识、电动扶梯与服务台的视觉吸引力高于其他环境要素,其对寻路困难具有显著关联性。同时,视觉偏好的分析结果与寻路提示作用存在差异,本文就此提出优化建议,为医疗建筑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为研究视角,结合相关历史、考古及调研文献等资料,对甘青地区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进行研究。在了解其历史、类型、分布及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探究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起台堡村的历史演变、聚落特征与现状问题,提出针对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遗址保护策略及村落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空间结构的科学合理决定了空间的使用状态,一直以来,商业空间的营造主要依靠建筑师和建设方主观经验判断,该方式在建设规模大、空间系统复杂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及使用模式预测方面易流于经验主义与主观主义,空间句法技术用以改善这一现状使空间结构设计更加科学客观。但是在现有研究中,对空间句法分析结果实时反馈设计的研究尚存在空白,研究试图借助数字化编程平台Grasshopper,在这一方面有所尝试。文中以一个典型街区式商业建筑为例,综合应用空间句法软件Depthmap、数字化编程工具Grasshopper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句法结合数字化编程可以高效完成空间结构量化分析,实现空间句法分析实时反馈;轴线分析、可见图解分析可以互相配合达到满足不同设计阶段分析反馈需求。  相似文献   

6.
兰州传统建筑极具地方特色,然而现实中存在破坏性修缮与传统营造技艺失传等两大问题。选取已进行过建筑测绘或踏勘的兰州地方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现存传统殿式建筑的平面、梁架、屋顶等进行分类解析,同时对关键结构及相对应的计算法则进行解构、解读,使形、制互为表里,进一步完善兰州地方传统建筑营造法式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堡寨聚落的空间防御性通常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新的村落空间构成摆脱了设防形式,堡寨聚落正处于极度的衰落之中,空间防御体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的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冷泉古村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现场测绘等多种途径,对冷泉古村的空间防御层级构成进行解析,并划定保护区划,提出保护措施。最后,唤起人们对堡寨聚落空间层级的保护意识,以及为堡寨聚落空间的重新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藏式传统的居住空间作为藏族人行为文化的栽体,是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在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行为、意识正在改变,传统的居住空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们生活。在此状况下,结合建筑计划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整理藏式传统的居住空间模式,寻找出其居住空间演变的路径,对于繁荣西藏现代居住建筑创作、传承地域文化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空间生产为城市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空间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视角。基于这一视角,以溧阳市天目湖地区为例对风景名胜地区的城乡空间发展进行了研究。发现以天目湖地区为代表的风景名胜地区带动城乡空间发展的过程是典型的中国式资本城市化过程。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分权化、市场化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地方政府的公司主义特征日益凸显,市场资本在政府的有效诱导下逐渐进入空间开发建设领域。在这一过程中,资本本身循环累积,进一步加速了城乡空间本身的分异,更多的空间类型被生产出来,更多的空间消费被引发出来,从而使得资本城市化的规模不断扩大、能级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地处大都市边缘地区的乡村由于其特 殊的区位,逐渐成为政策制度、资金等要素交织 影响作用的空间场域,空间异化明显。为引导乡 村空间合理转型,研究以空间生产理论“三元辩 证法”作为理论支撑,构建大都市边缘地区乡村 空间转型的研究框架,选取西安市长安区抱龙 村作为案例,实证分析其空间转型的特征及作用 机理,并基于乡村空间生产的协调、可持续提出 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发现:在城市消费需求的 驱使下,政府、市场等多元主体共同推动了空间 价值的提升、社会网络的“业缘化”和文化构成 的重塑;但同时,多元主体在空间价值关注点、 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容易造成空间“商品 化”、乡村社会“分层化”、乡土文化异质化等问 题;因此,在乡村转型过程中,应重点关注资本的增殖行为对乡村空间功能结构、社会关系网络、文化构成等方面的影响,并注重发挥权力主体 在要素配置、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能,以营造公正公平的空间生产格局。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在于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农耕文明,而传统生产方式是农耕文明最直接的体现。传统生产方式下应运而生的生产类建筑,作为乡村建筑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通过对定远县三处传统手工作坊建筑进行实地测绘、资料收集以及计算机模型制作,梳理其建筑选址与空间布局特征,进而深入了解地方产业建筑的真实现状及特点。同时,基于生态可持续、文脉传承、经济节约的原则,进一步对乡村传统产业建筑提出积极的更新保护策略,为乡村传统产业建筑更新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的舒家塘古村落作为研究对象,以传统堡寨聚落景观形态认知为基础,结合当地地理及人文环境对古堡聚落景观形态的生成、变迁进行研究。针对舒家塘古堡寨聚落的独特性,从园林景观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舒家塘堡寨聚落的防卫空间景观形态特色,同时结合古堡寨所处的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及历史背景来解析其景观要素及发展变迁,并针对性的从区域景观和聚落景观角度对舒家塘古村落景观形态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区域政府相继把建筑遗产的保护、历史景区的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力图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但是,就现阶段我国景区开发情况来说,建筑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仍旧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矛盾。因此,本文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从旅游视角简要阐述文化遗产旅游景地的开发模式,希望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珊  姚雅慧  徐带领  成刚蕊 《住区》2022,(1):104-110
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研究视角,选取深圳大学粤海校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意象理论”、“城市故事论”和“空间句法理论”等叙事空间研究方法,基于叙事空间三要素“物”、“场”、“事”所对应的叙事特性,对深圳大学校园的叙事空间进行分析与诠释,以期对大学校园空间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旧城更新中公共设施的更新关系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品质。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从"利益-资本-权力"三要素出发,尝试构建旧城空间再生过程的分析框架。总结了南京大行宫地区文化空间更新过程的3个阶段,对应着3次空间分配过程,包括选址阶段的政策性分配、开发阶段的资本性分配、运营阶段的消费性分配。探讨旧城文化空间再生的机制,包括需求驱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本增殖机制。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应该由政府主导,公共利益是主要的更新目标,而专业群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旧城更新目标多元化,更新过程复杂化,空间类型多样化,旧城空间再生的重点应放在利益评估、资本整合和公共参与的体制完善上。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师致力于研究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来应对千城一面的的城市问题。文章以拥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西安为研究区域,从建筑批评学视角选择类型学的评论模式对该类型建筑进行解读,了解西安地域建筑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建筑创作中运用的设计手法,经过归纳总结,为西安之后地域建筑的设计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地区的艺术、文化及城市的文脉等特征,市级博物馆通常会延续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与建筑特征,建筑师在设计时也会着重探索城市的建筑本源。建筑类型学通过提取"原型"进行一定的转化并进行建筑新形势的创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为找寻博物馆的本源提供一定参考。文章从建筑类型学的角度对中原地区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进行分析,从城市的历史、环境、文化及地域特征探寻博物馆设计所依据的原型,通过这些研究,试图为博物馆建筑在契合城市性格设计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旅游、度假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民宿、酒店和度假村成为消费的一个热门领域。在绿色建筑理念推动下,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越来越多的方盒子走进人们的视野。建筑可识别性弱,会使人们对建筑的视觉敏感度降低,建筑发展忽略本土特色,就会缺乏感情。本文从自然、人文、生态等环境入手,探究绿色建筑与桂北本土建筑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金超 《城市建筑》2021,(14):167-169
校园作为求知、探索未知世界的主要场所,其空间布局亦应以引导学习事件的发生和提供学习场所为主要目的.然而反观国内学生的日常,几乎是"教室—餐厅—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室以外的空间,大多难以充分利用.国内高校建设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更多地注重大气美观等形象要素,从而导致校园内公共空间难以满足学生正式学习之余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0.
过渡空间是建筑联系内外环境的空间要素,在岭南现代建筑中被创作出大量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形成通透、开放、融合自然的建筑风格。按照空间界面、尺度等特征差异岭南现代建筑中的过渡空间可分为“灰空间”、内部开放空间、外部延展空间三类。通过对岭南现代建筑过渡空间的空间特征、功能特征、审美文化特征进行解读,归纳岭南建筑过渡空间的“人本”设计核心,并尝试从广州现代城市建设角度,探讨过渡空间对激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特色的意义,为当代岭南建筑实践提供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