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苏北永安高精度三维工区地表及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而存在低降速带的永安地区地震资料并不适合高程静校正的应用,无法提高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适应复杂的地表情况,通过建模准确地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在永安工区的应用,消除了三洋河流域近地表静校正量的影响,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庆长垣油田高含水后期的剩余油挖潜研究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极高,虽然地表高程变化不大,但近地表结构横向变化复杂,现有的野外静校正方法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包括微测井模型静校正、折射波静校正以及基于CMP面的前两种静校正组合方法。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近地表模型约束的折射波层析静校正技术。在精细解释微测井数据的前提下,建立近地表模型,计算模型静校正量,并以此建立层析反演的初始速度模型;结合长垣油田近地表结构特点,拾取单炮记录的折射波初至负起跳时间,反演迭代计算层析静校正量;针对工区炮点边界及采集变观区,依据两种静校正量差异趋势面,分区域组合来确定最终静校正量。喇嘛甸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高分辨率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优于以往所采用的静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地表地形起伏剧烈,岩性复杂多变,低降速带分布复杂,造成资料信噪比低,静校正问题突出。只有构建高精度的近地表结构,才能获得准确的静校正量,进而改善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因此,利用小折射、微测井和大炮初至层析成果加权融合构建了近地表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纵横向都针对性地进行加权融合。结果表明:①双向加权融合法建模可以较真实刻画近地表低降速层的结构,所获得速度更精准,地层分层更准确;②获得的模型静校正量精度高,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后,同相轴更收敛、连续,剖面成像效果明显改善。结论认为:①双向加权融合建模既具有微测井对地表浅层刻画的精度,又具有层析对近地表中、深层刻画的精度,可以获得准确的静校正量;②用于双向加权融合法建模的微测井资料,尽可能深一些,最好能调查到高速地层,微测井点的密度以能控制表层变化趋势为佳。  相似文献   

4.
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地表时间问题严重困扰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质量,进而影响到基于高分辨率地震资料的精细构造解释、圈闭识别和储层物性研究,可见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对微幅度构造油藏、岩性油气藏研究意义重大.以松辽盆地塔112三维地震工区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为例,研究出一种基于表层数据库模型约束的组合静校正技术,首先分析了地震资料处理中现有静校正技术的不足,阐述了应用微测井资料建立近地表模型的过程,剖析了初至折射波静校正在实际应用中造成其低频分量不准确的原因,给出了应用表层数据库模型静校正量低频成分与初至折射波静校正量高频成分组合来解决近地表时间问题的技术策略.该技术在塔112三维地震工区应用取得满意效果,与单纯使用初至折射波静校正技术相比,不仅消除了假构造现象,而且剖面叠加质量较高,有助于精细地质解释.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表的沙丘起伏大,表层结构极为复杂,静校正量求取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微测井资料建立了表层速度和结构模型,高精度的模型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低频分量的静校正问题。组合应用折射波的静校正高频分量得到了满加尔凹陷二维地震资料静校正量,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6.
张涛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1,25(6):36-37,41
新疆垭肯-阳霞工区地表及近地表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该地区的地震资料并不适合高程静校正的应用,无法提高静校正计算的精度.弯曲射线模型的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适应复杂的地表情况,在建立地表模型后计算出静校正量,然后对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该技术在新疆垭肯-阳霞工区的应用,消除了地表起伏对静校正的影响,提高...  相似文献   

7.
复杂山地地区表层结构模型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导致地震处理成像质量差,地下构造形态难以准确落实。针对复杂山地的静校正问题,采取综合静校正的处理思路,首先应用多种近地表建模方法对低降速带结构模型进行研究试验,结合实际地表地质资料对模型的精度进行分析,并分别计算静校正量,然后从单炮、叠加剖面的应用效果上进行质量控制和方法优选,达到基本消除低频静校正量保证真实构造形态的目的,再进一步综合应用多种剩余静校正技术解决剩余的中高频静校正量问题,最终得到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与静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个合适的近地表模型以及静校正处理流程,较为准确地消除静校正量的影响是复杂地表地区静校正处理的关键。介绍了近地表模型的研究内容以及复杂地表地区近地表模型的研究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获得近地表地层速度的微测井法、折射法、沙丘曲线法和浅层反射法等技术方法的优劣,探讨了近地表模型及静校正的地质和地球物理意义。提出了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技术,研究、建立合适的近地表模型的建模思路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湖地区盐岩区近地表结晶互层多而厚等难点,通过表层精细调查在结晶互层区优选最佳激发井深是提高地震采集资料品质的关键所在.首先定量分析了该区近地表介质的Q值特征;建立了工区实际近地表模型,对结晶互层进行激发模拟.接着介绍了用于该区近地表调查的微测井面积调查方法;研究提出了结合微测井初至时间、波形、能量以及Q值变化进行表层结构精细解释的三步分层法.最后,基于精细近地表分层和正演模拟结果,制定了盐岩区地震采集新的激发井深设计原则.盐岩区表层调查方法和激发井深设计优化技术研究成果在实际资料采集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成功解决了复杂盐岩区的激发难题.  相似文献   

10.
山前带"复杂地表、复杂地下"的双复杂地震地质条件给深度域速度建模带来很大困难,且影响了构造落实和储层预测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了面向复杂山前带的平滑地表TTI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技术流程。首先选取接近真实地表的小平滑地表面作为建模和成像的基准面,然后利用近地表回转波层析和中深层全局常速度填充延拓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避免了常规方法存在的近地表和中深层速度拼接问题,再通过VSP测井速度标定和一维成像道集正演,求取各向异性参数,建立面向山前带的TTI各向异性初始速度模型,最后采用层位控制的层析反演技术,提高山前带速度模型精度,实现速度快速收敛。西部某山前带工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流程较好地适应双复杂地质条件,可以更新各向异性参数模型,精细刻画出工区内近地表巨厚高速砾岩层和深部低速膏盐体,提高深层盐下构造成像质量。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也验证了该流程的有效性,为复杂山前带油气勘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采集阶段,获取详细的近地表信息的目的是了解表层结构,选择有利的激发、接收岩性,认识地震波在表层的传播规律,为室内静校正、地表一致性等处理提供参考资料。简要介绍了几种近地表信息的获取方法,如卫星照片、遥感图像及地质雷达探测等,说明了表层信息在地震数据处理的静校正、噪声分析、速度分析等环节中的应用情况。在表层结构复杂的地区,地震数据中噪声严重,各种干扰发育,数据处理的难度较大,如果能充分利用近地表信息,研究表层结构、岩性等对数据品质的影响,将近地表的特征与地震数据的变化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处理人员认识静校正问题根源、噪声的产生机理、叠加速度的选择和成像中的问题,以便在处理中选择适当的参数、制定合理的流程,提高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12.
鲁卜哈利盆地B区块近地表快速建模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特阿拉伯鲁卜哈利盆地B区块地表多为沙丘、戈壁,近地表地质条件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静校正问题严重。B区块勘探程度低,微测井数量少,原有的近地表模型不能很好地解决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给最终的处理结果带来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充分考虑油气勘探对数据处理的精度要求和时效性基础上,探讨了B区块近地表建模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快速近地表模型建立方法。首先将B区块划分为沙丘、戈壁和沙丘一戈壁过渡带等不同类型的近地表区域;然后根据划分结果分别采用不同的建模方法,对沙丘底面进行准确定义,对微测井空白区带的速度误差进行校正,将沙丘压实曲线应用到模型的建立中,最终获得了能准确描述B区块近地表介质特征的模型,解决了原模型在近地表速度变化区(带)、微测井空白区(带)描述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新建立的近地表模型对二维、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品质较好的叠加剖面。  相似文献   

13.
表层结构调查实际上就是对工区的表层速度和岩性等进行测定的一种方法,是地震采集前必须要做的工作,目前主要是为静校正服务。随着地震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区块越来越复杂.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难度在不断增加,因此,对表层结构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松南长岭凹陷腰英台南三维工区,应用全方位表层结构调查方法,为地震施工前的地震试验和事前井位设计提供了较为町靠的基础资料,为该区取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鄂博梁山地近地表问题及其模型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山地具有典型山地特征,单斜高陡、高速地层出露地表,第四系松散沉积与共存,近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为了研究该区山地地震勘探问题,必须研究复杂条件下地震波传播规律,分析复杂近地表地质结构对地下中深层反射地震波的影响。由于主要目的是研究近地表单斜高陡地层对地震波传播及其成像的影响,所以在制作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时简化了山地地形的起伏,简化了中深层复杂的地质构造。数学模拟和物理模拟采用了相同的以利于对比分析,实验采用了多次覆盖观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①山地特殊的近地表结构会强烈改造中深层的反射,并对中深层反射成像产生强烈影响,认识这种作用,对山地地震资料采集方式、处理流程和解释模式都有重要作用;②近地表高陡构造会产生类似于折射波的干扰波,这种干扰波在单炮记录或叠加剖面上很容易被认为是有效波;③在近地表地质结构为高陡地层并且不存在浅层折射界面(在山地常出现这种情况)时,初至波不是折射小,高山财资料处理中慎用折射波静校正。  相似文献   

15.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目标采集了多块三维地震资料,对于该地区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需要整体认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沉积相,为此在该区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研究。柴西南地区近地表结构复杂,岩性多变,地表高差达600 m,低、降速层厚度变化大(4~200 m),连片处理中静校正问题突出。在对各种静校正方法适应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步骤。在方法实现时,区块之间的初至时差采用相关法予以消除,初始速度模型采用相控处理的小折射和微测井资料来建立,并将该模型作为初至波非线性层析反演的约束条件,建立了准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计算全区的静校正量。应用效果分析表明,先验信息约束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复杂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连片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地震勘探中,模型法、折射法、层析法等是目前常用的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对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基本原理与适用条件归纳分析发现,它们都以地表一致性和地震反射垂直穿过近地表地层为前提,然而,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尤其在长波长静校正存在的地区,不能满足地表一致性假设。实际上,近地表存在速度异常区时,地震波则很少垂直传播,静校正量与射线穿过近地表的距离和速度密切相关,在反射地震勘探中,远近偏移距的反射波穿过近地表时会产生不同的静校正量,利用这一点将目的层的异常作为近地表异常的判别准则,可以解决表层异常区的长波长静校正问题。对这一方法进行了论述,应用生产后较好地解决了因近地表异常造成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射静校正技术在解决杭锦旗地区静校正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折射静校正方法在应用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同地貌和表层结构的地区,静校正方法有较大差异。本区天然气主要富集在低幅度构造,合理的静校正能使低幅度构造可靠定位。通过对杭锦旗地区特殊地貌与表层结构的分析,认为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折射静校正处理中应针对不同地貌特征建立初至拾取原则和初始速度模型,以确保折射静校正结果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宁夏YL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层模型层析反演是一种非线性模型反演技术,它利用地震初至波射线的走时和路径反演介质速度结构,不受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纵横向变化的约束。根据正演初至时间与实际初至时间的误差,修正速度模型,经反复迭代,最终达到要求的误差精度。宁夏YL地区表层结构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近地表噪声水平较高,引起地震剖面上严重的中、长、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在该区宽线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中采用了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所有波长静校正问题.处理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层析成像低速带速度反演和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30,自引:14,他引:16  
在地形起伏剧烈和表层低速带速度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做好野外静校正是取得高质量叠加剖面的重要一步,面确定表层低速带速度是做好静校正的关键。常规的(基于折射波到达时或者微测井等)方法在复杂近地表条件下很难求得正确的低速带速度和静校正量。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层析成像技术可由初至波的到达时反演表层低速带速度并求得静校正量。正演使用最短路径法射线追踪,反演采用SIR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可看出明显改善了复杂地区(沙漠、山地等)地震叠加剖面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张亚斌  江谋勇  郑祝堂 《石油物探》2012,51(4):408-413,318
ZD地区地表地震条件复杂,地下断层发育,构造较复杂,目的层地震反射信号弱,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成像方法难以满足勘探开发的需要。为了改善该地区东部丘陵地带中深层反射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对静校正、叠前多域去噪、地表一致性处理、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静校正方法的试验与应用,解决了静校正问题;采用多域去噪技术进行叠前多域去噪,压制各种干扰,突出有效反射;利用地表一致性处理技术消除各种非一致性因素的影响;通过高精度偏移速度场建模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提高偏移成像效果。最终时间偏移剖面上的波组特征清楚,中深层信噪比有较大提高,连续性增强,断点、断面清晰可靠,成像精度比老剖面有明显提高。通过综合解释,对该区构造取得了新的认识,发现了一批新圈闭,经钻探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