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如何理解像伦敦这样的城市?本文将亨利·勒菲弗(Henri Lefebvre)的思想与《不可知的城市》[1]中的实例结合,用以分析研究各种各样的城市问题:如作为社会产物的空间、体现记忆中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社会特征(如性别、阶级、种族划分和性等)、对城市的切身经历、对资本社会和统治阶级特权的反抗以及所表达的建筑和艺术形式。伦敦这一城市所显示的是一个建造过程,包括博物馆、商业中心、纪念性建筑、酒吧、临时的艺术品和住宅等,以及其中各种各样的空间活动。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可以说对伦敦的理解不仅仅是包含一系列的有限的物质,而是还涉及一些不断进化的和可能的未知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城市)建筑美学的研究与国内美学研究总的发展形势是同步的,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建筑美学观念的提升,建筑美学专著的出版,研究与评论队伍的形成,以及建筑美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的结合。一、美学研究的总形势8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总形势显然是很好的。正如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所指出的,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趋势之一:在继续进行哲学的、心理学的、艺术学的综合探讨的同时,看重从理论上探讨美学的各种基本问题,如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创造、美学范畴等。趋势之二:从历史上来进行纵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建筑之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弢 《山西建筑》2006,32(17):13-14
介绍了中国传统美学之精髓意境的本质及特点,论证了意境美学理论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老庄、孟子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意境美的影响,并例举了园林建筑中的体现,表明了中国传统建筑之灵魂就是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建筑本是物质与艺术的结合体,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美的存的,并积累了美学经验,使得人们的创造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进行的。大至室外环境空间与建筑物,小至日常用品、衣物等等.人们都赋予其“美”的形象,那些只发挥技术作用,忽视人的情感、忽视美的表现的建筑是不为社会所欢迎的。人们需要有特色的、生动的、美观的建筑,然而新的形式,成熟优美的形式不是一下子能产生的,这就需要建筑师不断研究探索,不断积累经验。从现实中的许多建筑中,不难看到这么一种  相似文献   

5.
王玲 《山西建筑》2012,38(11):219-220
介绍了江南古典园林意境的美学含义,并阐述其建筑空间意境美的特点,以拙政园和留园为例论证了建筑空间意境美的具体体现,指出江南古典园林的意境是由"意"——园主的思想感情和"境"——园林景观两个要素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从江南水乡传统建筑的意象概念出发,体验美的意境,并分析传统美学思想是如何在锦溪古镇的建筑空间形态中外化出来,探寻古镇传统建筑中蕴含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7.
周波 《四川建筑》1997,17(3):12-14
“理性”是指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概念、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活动。人们对理性美的追求一般是建立在事物某种程度上的真实之上,它从客观的真实出发,通过有步骤的推理和科学的判断,使事物臻于完美。这是理性主义者的信仰,他们从理论上否定主体论美学,力图排除感性经验的干扰与迷惑。因此,理性美的追求始终在一个独立的、不受环境干扰的系统中寻求其永恒的真理。纵观建筑发展史,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建筑理性美的创作原则,尽管人们各抒己见,但这些原则对我们当前和未来建筑发展的探索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大意义。分析建筑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正>1古代建筑美学概念古代建筑美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建筑史实中分析建筑的美,系统完整,年代悠久,内容丰富,辐射范围广阔。二是建筑形式的美,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层次与虚实的美。孔子的美学思想境界是"仁"。他一直认为,美和艺术直接与社会政治及人的生活活动关联着。美的精神是"善"。"尽美矣,又尽善也"。他的美和善是有不同的含义的。"子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分析如画美学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建筑审美产生影响的过程,探讨如画美为思考当今建筑带来的启示。如画美是一种新的美学范畴,一种主要是源于视觉感受和感官体验的审美品味。如画美学观改变了以往建筑主要以思想和观念决定的美学标准,它强调视觉和感官体验的重要性。分析如画美对建筑的影响,可以阐明如画美学观的美学价值,并从如画美的意识形态中探索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宗凯 《四川建筑》2011,(6):77-78,80
首先从美与建筑美学开始,阐述了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趋势,继而引出了高迪与他的曲线建筑。以当代建筑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评述高迪建筑之美在现代主义建筑美学中的体现与意义,为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复兴提供了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1.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表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之伟 《山西建筑》2008,34(17):45-47
对建筑美学的体系进行了介绍,详细地阐述了建筑审美观念的转变,探讨了建筑美学的新思维,以促进建筑美学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建筑和建筑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蒋凤杰 《山西建筑》2004,30(12):10-11
介绍了人类建筑及其美学观念形成与发展所经历的六个阶段,阐述了建筑美的具体表现,并通过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是建筑美学在当今社会的最终体现。  相似文献   

14.
浅析建筑美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史丽 《山西建筑》2009,35(18):47-48
阐述了建筑美学的产生、建筑美学的划分及其定义,研究了建筑美学的意义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美学的原则和特征进行说明,以期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建筑美学。  相似文献   

15.
建筑美学和建筑艺术是建筑学的重要分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是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新兴学科,在建筑设计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调研对象---酒店及餐饮建筑的建筑艺术性出发,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美学对于建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当代美学由"看"的视点走向了"被看"的立场,相应地它的具体内涵与特征都会有一系列的改变,从距离感与参与感、结果呈现与过程呈现、秩序与非秩序等方面探讨了这种变化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追溯了西方建筑艺术理论研究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演变,提出并论述了晚期现代主义是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主义的西方建筑美学转型的酝酿期和过渡期,分析了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特征,揭示出由后现代主义思潮引发的西方建筑美学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分形理论的出现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然形态的研究,分形之美扩大了传统形式美的范畴,转变了人们对美的认识。建筑的形态与时代的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分形建筑审美就此产生。本文从分形建筑美学的角度解读了日本东京表参道TOD'S大楼,以此来充分认识分形美学,并思考在建筑的发展中如何创造与自然结合的具有生命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19.
以旧建筑改造领域为范畴探讨该领域与密斯建筑美学的思想关系。首先从该领域历史发展背景展开分析,论证密斯工业化建筑美学思想对该领域产生影响的动因;然后阐明在当代旧建筑改造中密斯建筑美学思想具体现在钢与玻璃设计美学范式、简约建筑形体与建筑细部这三方面;最后提出从思想层面研究入手是指导我国该领域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朱子晔 《山西建筑》2008,34(14):193-194
借用"冰山理论"的概念探讨了建筑审美过程中功利心理因素所起的基础性构建作用,并得出了建筑审美的对象实质上是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建筑美感的获得就来自于这个关系被主体感性接受,主体的功利诉求以功能感性化和直觉化为形式,功利心理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建筑审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