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云母-绿鳞石-钠云母(多硅白云母)系列中二八面体钾云母的结晶化学研究特别在下面两方面有很大意义:一是与热液循环有关的蚀变带中的不同世代的“白云母”的形态特点,二是随着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这些矿物的演化特点。我们对热液铀矿床的矿体中以及与其有关的蚀变带中的伊利石型粘土矿物、绿泥石、混层矿物、二八及三八面体的蒙脱石族矿物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组合的结晶作用的时空分布范围和岩相特点,讨论并确立了矿物共生组合及结晶化学特点。一、层状矿物研究: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热液铀矿床和沉积铀矿床的矿化特点和分布规律,对热液铀矿床矿物共生组合,围岩蚀变、矿化特点及分布规律作了详细的分析。沉积铀矿床对下古生代、二迭纪、白垩-第三纪山间盆地内的矿床特点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黄铁细晶岩化,或者是含有铁白云石和黄铁矿的石英-绢云母近矿蚀变,对于铅锌矿、金矿和钼矿床是最常见的。具有黄铁细晶岩特征的矿物组合同样见于热液铀矿床(埃维尔哈尔特,1958;卡瓦卡,1958;赫因里赫,1962;墨菲,1946;埃弗哈特,赖特,1953;瑟洛,赖特,1950)。但是,在他们的文献中没有用实例详细说明黄铁细晶岩化晕圈构造,蚀变过程中的化学作用,黄铁细晶岩化与铀矿化的联系及其他需要专门研究的特点。哥尔史科夫等(1964)论述了铀矿床中黄铁细晶岩化晕圈的一般特征,但未涉及对蚀变  相似文献   

4.
莱加登比矿床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产金矿山。它位于南北向的迈加多火山沉积带的晚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中,这个火山沉积带构成南埃塞俄比亚阿多拉晚元古代花岗岩-绿岩地体的一部分。脉金矿化产于一个向西陡倾,沿下伏长石质片麻岩与迈加多带火山沉积地层间构造接触带发育的南北向石英脉系中。此接触带还是区域规模的莱加登比-阿夫拉塔左旋走滑剪切带向最北部延伸的标志。矿化和石英脉在离此构造接触带不超过80m范围内的富含石墨的沉积物中最为发育。热液围岩蚀变包括阳起石/透闪石-黑云母-方解石-绢云母组合和绿泥石-方解石-绿帘石组合。金优先产于绢云母蚀变带中;在此蚀变带中金与方铅矿紧密共生和交生。金-石英脉的不同变形表明,金矿化是该剪切带膨胀部分横向剪切作用过程中的同构造期矿化。除构造控制外,金矿化几乎只产在富含石墨的变质沉积物中表明金的沉淀还受岩性控制。这种密切关系表明,金的沉淀是区域含矿流体化学还原作用的结果。矿化的温度条件是通过阳起石-黑云母蚀变组合和毒砂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它们表明,矿质沉淀发生在或接近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的变质高峰条件下。绢云母的Rb-Sr年龄测定表明热液蚀变和金矿化的年龄约为545Ma。莱加登比的金矿化型式、构造样式和岩性组合与太古代花岗岩-绿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主分量因子统计法应用到化学分析数据中,鉴别出从主要由绿泥石-白云母-纳长石(Ab)-石英(Q)组分往上为含矿碳酸盐-Q-Ab和Q-绢云母的未蚀变片岩,最后为Q脉型交代岩的地球化学分带,以确定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只要一些原生片岩矿物组合被保存下来,微量元素的原生共生组合被保存在交代岩中,随着热液蚀变作用的增强,Au和亲铜元素的丰度就增加。也研究了交代柱中的主元素得失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法国贝尔纳尔丹花岗岩型铀矿床蚀变类型、矿物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等矿化特征基础上,对矿床的蚀变特征和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该矿床含矿围岩分别为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G型)和中-粗粒过铝质二云母浅色花岗岩(L型),其中L型花岗岩为含矿围岩。矿床中与铀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较多,最典型的当属由富18 O流体进入花岗岩裂隙形成的变正长岩化蚀变,使花岗岩更为碎裂,增加了成矿空间并在之后的流体作用下发生再次蚀变,形成伊利石-蒙脱石并吸附了铀石,伊利石化-蒙脱石化越强烈,铀矿化程度越高。铀矿化是两次蚀变的产物,矿体的形态不仅受变正长岩中形成的裂隙构造所控制,同时矿化还受流经变正长岩的流体和表生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504矿床是贵州省碳酸盐岩中唯一具有工业价值的铀-汞-钼多金属矿床。在野外调查和收集整理前人资料基础上,从铀矿体空间定位、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铀的存在形式、铀与某些化学成分及元素的关系、成矿年龄等方面对铀矿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总结,认为铀矿化受F_1、F_2控制,与黑色蚀变等多种蚀变关系密切,产于一定层位;控矿因素主要是断裂构造、岩性-构造组合、围岩蚀变以及有机质。根据该矿床外围找矿工作结果并结合对控矿因素的分析,指出下一步工作应探索矿床深部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引言从晚石炭世到早二迭世末期出现了与欧洲海西期山脉浅色花岗岩有关的强烈热液活动。这一活动形成了许多有潜在工业意义的矿床,尤其是铀矿床和钨-锡矿床。对十几个铀矿产地进行的研究表明,在铀矿脉和浸染矿石的外围或内部存在着许多蚀变矿物。详细研究矿脉中的蚀变产物和自生矿物可以就主岩的一般地球化学演化特点、花岗岩矿物和流体之间的平衡反应类型以及成矿溶液特征等问题提供某些答案。一、分析技术使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了蚀变矿物,而蚀变矿物形成的温度压力条件是通过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测定的。对粘土的光学测定和研究给予特别的关  相似文献   

9.
华南花岗岩中铀矿床根据矿物成分、蚀变矿物组合及溶液性质可划分为氢交代型和硷金属交代型两大类。这样分类既可充分反映成矿溶液两种不同体系,又有助于研究两种体系中反应生成物的演变规律。副矿物在蚀变带中的变化,能反映不同体系溶液特征。在此将讨论氢交代型铀矿蚀变带中副矿物变化。氢交代型铀矿床在我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亚利桑那州某些铜矿床和铜-铅-锌矿床附近的热液蚀变岩石中的铀、钍和钾含量。在蚀变较强的地带,钾含量比未蚀变区高出一倍。由于钍不作相当的增高,因此蚀变形成了钾/钍的高比值。在巴格达德斑岩型铜矿床上,观测得了铀含量的异常,局部地方呈久期不平衡。用汽车伽玛能谱仪测取每个测点的伽玛发射谱。对比能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能谱仪露头测量的标准误差为0.6%K、3.10~(-6)Th和10.10~(-6)U。因此认为由热液蚀变引入的钾,具有足够被地表或空中能谱测量探测出来的数量;由于铀的不平衡,铀异常的能谱测量可能属于边缘状态。在这类普查工作中,钾/钍比值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它可用于区别热液蚀变的高钾含量带和未蚀变的高钾含量外来侵入体。  相似文献   

11.
控铀构造-蚀变带研究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塔里木盆地北缘巴什布拉克地区的控铀构造-蚀变带遥感信息增强和提取技术、构造-蚀变带的影像特点、地质特征;讨论其成因机制及其与铀矿化的关系。通过应用遥感信息与野外地质的综合分析,提出了巴什布拉克地区铀矿床是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新认识。且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该区控矿的主导因素和分布规律,对该区的进一步铀矿找矿具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热液蚀变模式 Varkenskraal花岗岩为典型的S型,由于晚期岩浆烛变作用而被改造。用Varkenskraal花岗岩的一组样品,对热液蚀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原生火成岩矿物已经被热液所蚀变:青磐岩化和绢云母化。早期岩浆黑云母以过铝质岩浆为特征。产  相似文献   

13.
北莫卡辛山脉的金矿化是随着正长岩-斑岩的侵入作用之后而生成的。放射状和同心断裂伴随着正长岩-斑岩中心岩盖和小岩技的侵入。流体导致围岩蚀变和岩枝矿化及产生构造角砾岩。主岩盖的侵入年龄为66Ma,这是经7次放射性测量而被证实的。这个数字与3个小的蚀变斑岩的岩枝中的锆石年龄(59Ma)相比较大不了多少。蚀变斑岩的锆石年龄表明,这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穆斯堡尔谱、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对广东省下庄铀矿田338"交点型"铀矿床及其蚀变带和围岩中的微量含铁矿物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脉中的含铁矿物主要是黄铁矿,而蚀变带中以绿泥石为主,纤铁矿少量.黄铁矿含量相对减小,在外围的弱蚀变辉绿岩脉中则保留了更多的原生矿物.黄铁矿的含量随着与矿脉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蚀变产物绿泥石的含量则在蚀变带中含量最高.用这三种方法可区分沥青铀矿矿脉区、蚀变带和弱蚀变辉绿岩脉,并且可以确定蚀变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铀矿床研究者们对围岩蚀变问题的研究没有给与应有的注意。这是因为,一方面利用放射性仪器可以直接寻找铀矿床,另一方面研究近矿围岩蚀变比较困难。研究近矿岩石蚀变问题与研究交代作用有关。柯尔仁斯基创立的交代作用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在近10—15年内对交代岩的研究,特别对于金,铅-锌和锡-钨矿床与矿区的研究。但直到现在对交代产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及其研究方法的手册。与此有关,对于不同矿床的近矿蚀变是从不同方法角度描述的。在许多情况下,作者描述的近矿蚀变特征对于阐  相似文献   

16.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7.
采自奥会津地热区钻孔中硫化矿物结垢及围岩中发育类似的硫化矿物组成的细脉(采自岩心),在该区均由承压地热流体沉淀而形成. 该地热区可划分出两种围岩蚀变。一种是由中-碱性热水形成的碱性蚀变,另一种归结于酸性热水作用生成的酸性蚀变。在日本,浅成热液金矿被分成两类:(1)金(银)-石英(冰长石)型:矿脉的围岩发生中-碱性蚀变,有冰长石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2)大规模含金硅化岩型:围岩发生酸性蚀变,有高岭石化和明矾石化。两类金矿床的矿化作用与上述两类热流体作用可归结于同一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次生地台活化区的沉积盖层中常常见到层状铀矿床。其特点是有外生后成的矿物-地球化学分带,而铀矿化往往是这种分带的理所当然的组成部分。业已查明,岩石除了受到外生迭加蚀变外,局部还有从结晶基底渗透到沉积盖层中的热水溶液所造成的后成蚀变。沉积盖层中除铀矿床外,还常常形成天青石、萤石、多金属和汞的矿化以及具有典型热液脉外貌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已发表有大量关于铀石矿物学的资料。但关于铀石的鉴定、成份和不同蚀变的特点、以及这种矿物的共生组合等问题在许多方面尚未解决。本文研究了热液含铀建造的交代矿床内铀  相似文献   

20.
红化(赤铁矿化)是热液铀矿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近矿围岩蚀变,长期以来已成为普查铀矿的一种找矿标志。因此,红化蚀变一直为铀矿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对其成因曾提出了多种看法和解释。其中流行最广的一种看法认为,红化蚀变的地球化学实质在于含铀热液中的六价铀和围岩中的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致使六价铀还原成四价铀,形成沥青铀矿沉淀,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